曹敬波
摘要: 力度空前、理念新穎的數(shù)學課程改革,有力地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換,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教研觀念和方式,更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精神風貌。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教師要想迅速成長,必須合理、有效地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才能達到“在發(fā)展學生的同時實現(xiàn)教師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關鍵詞: 高中數(shù)學新課標教學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對反思問題的最簡潔表達。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教師的發(fā)展指明了道路。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xiàn)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上升到理性思考,盡快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從事高中數(shù)學教學多年,在教學中,經歷了茫然與彷徨,體驗了無所適從到慢慢摸索的課堂教學組織,其間不乏出現(xiàn)各種思維的碰撞,而正是這些體驗、碰撞不斷引起我對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反思,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并從中得到啟迪,得到成長。
一、反思教學觀念
課改,首先更新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教師,長期以來已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讓學生經過猜疑、嘗試、探索、失敗,進而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學。所以,現(xiàn)在教師角色的定位是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基于對學生的觀察和談話,“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迷茫的學生,“適度”地根據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二、關注初高中銜接問題
初教高一時,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識難度、廣度、深度的要求高。這種巨大的差異,使剛從初中升到高中的學生一下子無從適應,數(shù)學成績出現(xiàn)嚴重的滑坡,總感覺數(shù)學難學,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學生不適應這樣的變化,又沒有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shù)學知識,不能適應高中的數(shù)學教學,于是在學習能力有差異的情況下出現(xiàn)了成績分化。教師應特別關注此時的銜接,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學了哪些內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xù)學習,等等。注意初高中數(shù)學學習方式的銜接,重視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適應能力,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學習動機,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閱讀、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鉆研的意識。
三、在教學中反思
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一起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學時應注意,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于教學設計合理,不等于思維活躍,是否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fā)學生積極有效地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
四、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反思
初高中數(shù)學存在巨大差異,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還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飛躍。學生有會學的,有不會學的,會學習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fā)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變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能趕上去;如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就會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到一定程度,就不容易趕上去了,成績一差會對學習喪失興趣,不想學習,越不想學成績越降,繼而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厭惡和恐怕,對自我懷疑,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絕學習。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shù)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
我校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shù)學思想方法欠缺,思維能力、運算能力較低,空間想象能力及實踐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更無從談起。上面所談到的學生問題表現(xiàn)尤為突出,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tǒng)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借著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五、對習題、試卷講評進行反思
習題、試卷評講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錯誤及講解方法,而應當著眼于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結合示例挖掘、歸納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與典型錯誤,抓“通法”與典型思路,加深學生對思想方法的認識,使其領悟思想方法實質,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
在數(shù)學教學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沒有反思,專業(yè)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教師要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yǎng),掌握新的專業(yè)要求和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才能與時俱進,全面開展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李長吉.現(xiàn)代教育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一鳴.數(shù)學教學中需要正確處理的幾個關系.中學數(shù)學,2003,8.
[3]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廣州市第十二屆中學數(shù)學教學研究會.學習材料匯編.2006,8.
[4]張雅君.教師的教學反思.課程教材教法,2006,2.
[5]章水云.新課標下高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中學數(shù)學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