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晨
慈善是雨后的彩虹,那抹繽紛使人愉悅;慈善是那一刻綻放的花朵,讓人感到生命的希望;慈善是蒲公英,飄到遙遠的某個角落,帶來一份小小的感動。
慈善離我并不遙遠,媽媽從我記事起就力所能及地幫助生活比我家拮據(jù)的人,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媽媽與兩位阿姨一起資助一位姐姐上大學的生活費。那位姐姐是我們羅源中房鎮(zhèn)人,現(xiàn)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大一,高中時生活費是親朋拼湊后匯給她的,親朋們經濟也不寬裕,因此提出:“到大學我們就不再給你匯生活費了,你自己要想辦法啊!”那位姐姐每個月生活都精打細算、省吃儉用,因此身體也不大好,為了生活費,她經常做兼職以補貼生活開支。她家中還有一個讀初中的弟弟,父母都有殘疾,家里幾乎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于是我媽媽從去年九月份開始就與另外兩個阿姨一起盡力湊錢,每個月匯給那位姐姐生活費。媽媽說她不想要什么回報,只想看到那位姐姐能好好讀大學,生活不那么艱辛,身體健康,一切平安,她就很高興很滿足了。媽媽也經常把我穿不下的一些衣服、鞋子,還有大疊的書,整理好寄到某個地方,媽媽也說,她希望那些家里困難的孩子能因我們貢獻的一點點愛而多一些笑容。媽媽總是在經濟上傾盡所能幫助別人。
慈善不僅要在物質上給予支持,更要從精神上給予溫暖。媽媽的一位朋友,一個心地善良的阿姨。她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可她還是收養(yǎng)了一個女孩,那女孩的父母不幸雙雙離世,于是阿姨就將女孩領回家。阿姨讓女孩喊她媽媽,喊自己丈夫爸爸,把她當成親生女兒一樣疼愛。阿姨家里也不是十分富裕,除了給予女孩普通的吃穿住讀,更給予女孩一個完整的家,以及這個家?guī)淼臏嘏?。阿姨給了女孩一個避風的港灣和愛的歸宿,阿姨用一個母親的愛來詮釋慈善,比單單物質上的慈善要溫暖許多。
慈善有很多種,但一定是美麗的無與倫比的,它閃動著人性最美好的光輝照耀著世界,它來自圣潔的天堂,讓我們都獻出一份愛,匯成那束圣潔的陽光,穿破一切陰霾,支撐起一片愛的藍天!
(本文作者系福州市羅源縣鳳山小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