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德
【小引】
人生常常面對許多選擇,誰都希望自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呢?關(guān)鍵是要有正確的標(biāo)準(zhǔn)。讀一讀下面的故事,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故事一】
棄貓與留貓
趙人家中患鼠災(zāi),就到中山國要了只貓。這只貓擅長捕捉老鼠,也很愛吃雞。一個月后,老鼠被它捕光了,可是趙人家的雞也沒有了。趙人的兒子為沒有了雞而憂愁,對父親說:“爸,把貓趕走吧!”趙人回答:“這事你沒考慮周到。我們家的主要災(zāi)禍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有沒有雞。假如有了老鼠,它們就會偷吃糧食,咬壞衣服,咬穿墻壁,損毀器具,最終,導(dǎo)致家里饑寒交迫。沒有雞,只是不吃雞肉罷了,離饑寒交迫遠著呢,怎么能把貓趕走呢?”
(根據(jù)劉基《郁離子》改寫)
【故事二】
收魚和拒魚
公孫儀是魯國的宰相,由于他特別愛吃魚,所以很多人爭著送魚給他,但公孫儀都不接受。他的學(xué)生勸他:“老師特別愛吃魚,別人送魚來,您為什么不收下呢?” 公孫儀回答:“我是因為愛吃魚,才不收別人送來的魚??!接受別人送的魚,就欠了別人的人情,別人一旦有所求,我就要幫別人辦事,難免會做違背法律的事,我的宰相還能當(dāng)下去嗎?一旦我的官職被罷免了,別人肯定不會再送魚給我。我不接受別人送的魚,就不欠別人的人情,才能秉公辦事,就能自己長期供給自己魚吃,這不是很好嗎?”
(根據(jù)《韓非子》改寫)
【點撥】
在收魚和拒魚的選擇中,公孫儀選擇了拒魚。他看到了當(dāng)前,還想到了將來。比較了收魚和拒魚的利,也考慮了收魚和拒魚的弊,他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點撥】
棄貓還是留貓,這是趙人面臨的選擇,他選擇了留貓。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他懂得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不能因小失大,因噎廢食。
【故事三】
選 擇
把飯團和金子交給小孩兒選擇,他們肯定會選飯團;把金子和和氏璧交給粗俗的人選擇,他們肯定會選金子;把和氏璧和高尚的道德交給圣賢選擇,圣賢肯定會選高尚的道德。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選擇的標(biāo)準(zhǔn)不一樣。
(據(jù)《呂氏春秋·異寶》改寫)
【點撥】
在“飯團和金子”的選擇中,小孩選擇了飯團,因為飯團對于他來說是有價值的。依此類推,選擇的標(biāo)準(zhǔn)不同,選擇的東西也不一樣。
【底蘊揭示】
想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擁有正確的選擇標(biāo)準(zhǔn)很重要;要擁有正確的選擇標(biāo)準(zhǔn),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yǎng)很重要。如果選擇的標(biāo)準(zhǔn)是正確的,選擇還會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