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淀國
到非洲旅游,從北部的突尼斯,到南端的博茨瓦納;從西端的幾內(nèi)亞,到東邊的坦桑尼亞,雖走馬觀花、來去匆匆,但也留下許多新奇感受,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數(shù)無處不見的非洲鼓了。
非洲人能歌善舞。凡有歌舞之處都少不了鼓。難怪鼓被譽為“音樂之王”,成為非洲傳統(tǒng)舞的靈魂。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一聽到鼓聲,人們便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匯集起來,翩翩起舞,盡情歌唱。粗獷豪放的舞姿,伴以雄壯激昂的鼓點,氣氛變得格外熱烈。而這一切,包括何時奏樂、何時歌唱、何時起舞乃至旋律的快慢、聲響的高低、節(jié)奏的變換等,全由主宰的大鼓來指揮,以鼓為核心的整個音樂跌宕起伏,忽而如萬馬奔騰,忽而如行云流水,所有人無不沉浸在激昂歡快的熱潮中。
在非洲各民族繽紛多彩的禮儀活動中,鼓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無論是祭祀天地、山川、神物、圖騰以及祖先,還是慶祝農(nóng)業(yè)豐收、狩獵獲勝,都會不約而同地擊起大鼓,虔誠地感謝上蒼和神靈。特別是在部落首領(lǐng)即位儀式,迎送貴賓儀式,以及舉行婚喪嫁娶儀式時,也都要通過各種不同鼓聲來表達他們的慶賀、尊敬與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復(fù)雜多變的鼓點節(jié)奏,神奇般時而讓人開懷大笑,時而讓人悲憤填膺,時而讓人淚流滿面。
鼓不但在非洲人的現(xiàn)實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同殖民主義者進行英勇斗爭的年代,也曾立下過赫赫戰(zhàn)功。1890年阿比西尼亞人民抗擊意大利入侵者,以及蘇丹歷史上的馬赫迪人民反英大起義,鼓作為動員、激勵群眾的“特殊武器”,都曾大顯神威,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成群結(jié)隊的侵略者,在勢如破竹的鼓聲中,嚇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而正義在身的非洲勇士,則在氣勢磅礴的鼓聲中,乘勝追擊,越戰(zhàn)越勇,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非洲國家,盡管有許多擊鼓者技藝精湛,但是在重大儀式中擔(dān)綱鼓手的多是來自世代相襲的“鼓家族”。這些人以當(dāng)鼓手為業(yè),通常情況下,從本族青年中,選拔那些品行端正、好學(xué)上進的人,在培養(yǎng)他們機智勇敢、不畏艱險性格的同時,著重傳授擊鼓的要領(lǐng)、技巧以及各種鼓語、傳統(tǒng)套路,并要求熟知本族歷史、文化等。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要經(jīng)過長期刻苦練習(xí),達到嫻熟表達各種含意深刻的鼓語的程度,再經(jīng)過嚴格的考試和答辯,才能正式成為一名鼓手。敲鼓的架勢也很有講究。有架在地上的,有懸在空中的,有夾在腿間的,有挎在腰間的,還有頂在頭上的……無論是重大慶典使用的禮鼓,鼓舞士氣的戰(zhàn)鼓,名人用過的紀念鼓,還是本民族有著特殊意義的鼓,都會被視作珍奇瑰寶般供奉起來,代代相傳。
一路走來,神奇奧妙的非洲鼓在我心目中早已超出打擊樂的范疇。它是非洲文化鮮明的符號,是非洲人火焰般激情盡情釋放的渠道;它又似歷史的記錄,承載著非洲大陸擺脫奴役和苦難的篇章。鼓聲中,留下我對非洲文化的深刻記憶,也留下我對這片充滿希望的大陸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