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雅蘭
以《慈善讀本》為載體的慈善文化進校園,給校園育人工程增添了一塊新的基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jīng)濟大潮的涌動,民工子弟學校應運而生。我?!_州市黃巖區(qū)三友學校,就是一所民辦的民工子弟學校。全校800多名學生,有98%是外來務工者的子女,這是一個特別需要關愛的社會群體。辦學7年來,我們把“讓每位孩子都享受春天般的溫暖,讓每位學生都在陽光下茁壯成長”作為辦學的理念;校長和老師們都把關愛每個學生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特別是對那些貧困生、單親孩子、殘疾孩子(包括有自閉傾向的孩子),要傾注更多的愛。黃巖區(qū)慈善總會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對我校也給予多方面的關懷,資助我校建立圖書室、電腦教室并捐贈課桌凳、校服、書包和其他學習用品。多年來我們一直把《感恩的心》作為校園首選歌曲,把感恩教育作為育人的基礎教育。我們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立志成才,長大可以報答父母、報答社會,進而報效國家。
最近,區(qū)慈善總會、區(qū)教育局向我校師生每人贈送一本《慈善讀本》。這是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食糧,師生們拿到《讀本》真是愛不釋手?!蹲x本》內(nèi)容生動活潑,“學”“做”結合,循循善誘。它告訴我們什么是慈善以及如何踐行慈善,讓我們明白“知恩、感恩、報恩、施恩”是人性之美和心靈之美——愛就是慈善,慈善就在我們身邊。
對于學好、用好《讀本》,我校專門作了部署,把它和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長專門負責這項工作,并決定從下學期開始,在期末評比“優(yōu)秀學生”、“四好少年”和“榜樣之星”的活動中,增加一項“慈善之星”的評比。讓愛心之花常開,讓慈善之樹長青。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三友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