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上期,我們讀到了錢鐘書夫人楊絳——一位偉大的女性,同時也是一位平凡的妻子和母親——詩意的回味和傾心的訴說,我們被她對丈夫、對女兒的愛深深感動。她與錢鐘書先生唯一的女兒錢瑗已離他們而去,她在痛苦中做夢,“看”到了女兒走后醫(yī)院的空床,“聽”到了女兒丈夫與婆婆的談話,這些,都令我們心碎。那么,年老且正在病中的錢鐘書先生又如何接受這個現(xiàn)實呢?讓我們繼續(xù)往下讀吧。
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
節(jié)選5
我睜眼身在客棧。我的心已結成一個疙疙瘩瘩的硬塊,居然還能按規(guī)律勻勻地跳動。每跳一跳,就牽扯著肚腸一起痛。阿圓已經(jīng)不在了,我變了夢也無從找到她;我也疲勞得無力變夢了。
驛道上又飄拂著嫩綠的長條,去年的落葉已經(jīng)給北風掃凈。我趕到鐘書的船上,他正在等我。他高燒退盡之后,往往又能稍稍恢復一些。
他問我:“阿圓呢?”
我在他床前盤腿坐下,扶著床說:“她回去了!”
“她什么?”
“你叫她回自己家里去,她回到她自己家里去了?!?/p>
鐘書很詫異地看著我,他說:“你也看見她了?”
我說:“你也看見了。你叫我對她說,叫她回去?!?/p>
鐘書著重說:“我看見的不是阿圓,不是實實在在的阿圓,不過我知道她是阿圓。我叫你去對阿圓說,叫她回去吧。”
“你叫阿圓回自己家里去,她笑瞇瞇地放心了。她眼睛里泛出笑來,滿面鮮花一般的笑,我從沒看見她笑得這么美。爸爸叫她回去,她可以回去了,她可以放心了?!?/p>
鐘書凄然看著我說:“我知道她是不放心。她記掛著爸爸,放不下媽媽。我看她就是不放心,她直在抱歉。”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會心上流淚。鐘書眼里是灼熱的痛和苦,他黯然看著我,我知道他心上也在流淚。我自以為已經(jīng)結成硬塊的心,又張開幾只眼睛,潸潸流淚,把胸中那個疙疙瘩瘩的硬塊濕潤得軟和了些,也光滑了些。
我的手是冰冷的。我摸摸他的手,手心很燙,他的脈搏跳得很急促。鐘書又發(fā)燒了。
節(jié)選6
我眼前一片昏黑,耳里好像能聽到嘩嘩的水聲。一個人在昏黑的亂山里攀登,時間是漫長的。我是否在山石坳處坐過,是否靠著大樹背后歇過,我都模糊了。我只記得前一晚下船時,鐘書強睜著眼睛招待我。我說:“你倦了,閉上眼,睡吧?!?/p>
他說:“絳,好好里(即‘好生過)?!?/p>
我有沒有說“明天見”呢?
晨光熹微,背后遠處太陽又出來了。我站在亂山頂上,前面是煙霧蒙蒙的一片云海。隔岸的山,比我這邊還要高。被兩山鎖住的一道河流,從兩山之間瀉出,像瀑布,發(fā)出嘩嘩水聲。
我眼看著一葉小舟隨著瀑布沖瀉出來,一道光似的沖入茫茫云海,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
我但愿我能變成一塊石頭,屹立山頭,守望著那個小點。我自己問自己:山上的石頭,是不是一個個女人變成的“望夫石”?我實在不想動了,但愿變成一塊石頭,守望著我已經(jīng)看不見的小船。
但是我只變成了一片黃葉,風一吹,就從亂石間飄落下去。我好勞累地爬上山頭,卻給風一下子掃落到古驛道上,一路上拍打著驛道往回掃去。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
還沒到客棧,一陣旋風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轉,暈眩得閉上眼睛。我睜開眼睛,我正落在往常變了夢歇宿的三里河臥房的床頭。不過三里河的家,已經(jīng)不復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
【編者的話】
第一部和第二部,關鍵詞是“夢境”,作者以夢的方式寫失去女兒、失去愛人的最沉痛的傷懷。而第三部,關鍵詞是“回憶”,作者回憶了女兒錢瑗的成長點滴,回憶了一家人在坎坷生活中相依相偎的溫暖。這些碎片式的回憶,同樣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平凡的人間真愛,那種最美的骨肉親情。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節(jié)選1
鐘書住進城去,不囑咐我照管阿瑗,卻囑咐阿瑗好好照管媽媽,阿瑗很負責地答應了。
我們的老李媽年老多病,一次她生病回家了。那天下大雪,傍晚阿瑗對我說:“媽媽,該撮煤了。煤球里的貓屎我都摳干凈了?!彼牢覜Q不會讓她撮煤,所以她背著我一人在雪地里先把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干凈,她知道媽媽怕摸貓屎??墒撬哪壑割^不該著冷,鐘書還是應該囑咐我照看阿瑗啊。
有一晚她有幾分低燒,我逼她早睡,她不敢違拗??墒撬f:“媽媽,你還要到溫德家去聽音樂呢?!睖氐孪壬U垖W生聽音樂,他總為我留著最好的座位,挑選出我喜愛的唱片,阿瑗照例陪我同去。
我說:“我自己會去。”
她遲疑了一下說:“媽媽,你不害怕嗎?”她知道我害怕,卻不說破。
我擺出大人架子說:“不怕,我一個人會去?!彼怨缘厣洗蔡上?,可是她沒睡。
我一人出門,走到接連一片荒地的小橋附近,害怕得怎么也不敢過去。我退回又向前,兩次、三次,前面可怕得過不去,我只好退回家。阿瑗還醒著。我只說“不去了”。她沒說什么。她很乖。
說也可笑,阿瑗那么個小不點兒,我有她陪著,就像鐘書陪著我一樣,走過小橋,一點也不覺得害怕。鐘書囑咐女兒照看媽媽,還是有他的道理。
節(jié)選2
阿瑗見我進屋,兩手放到背后,說聲:“啊呀!不好了!大暴露了!”她的屋里那么臟又那么亂,做夢也沒想到媽媽會到這間屋里來收拾。
我愛整潔;阿瑗常和爸爸結成一幫,暗暗反對媽媽的整潔。例如我搭毛巾,邊對邊,角對角,齊齊整整。他們兩個認為費事,隨便一搭更方便。不過我們都很妥協(xié),他們把毛巾隨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齊。我不嚴格要求,他們也不公然反抗。
阿瑗這間宿舍,有三只上下鋪的雙層床。同屋的老同學都已分散。她畢業(yè)后和兩個同事飯后在這里歇午,誰也顧不到收拾。目前天氣寒冷,這間房只阿瑗一人歇宿。書架上全是灰塵,床底下全是亂七八糟的東西。阿瑗是美工組成員,擅長調顏色。她屋里的一切碗、碟、杯、盤,全用來調過顏色,都沒有洗。我看了“大暴露”,樂得直笑,鼻血都安然停止了。
我們收拾了房間,洗凈了碗碟。走廊是各室的廚房,我們也生上煤爐。晚飯前,阿瑗到食堂去買了飯和菜,我加工烹調。屋里床在沿墻,中間是拼放的兩對桌子。我們對坐吃晚飯,其樂也融融。因為我們有這么多友人的同情和關懷,說不盡的感激,心上輕松而愉快。三人同住一房,阿瑗不用擔心爸爸媽媽受欺負,我們也不用心疼女兒每天擠車往返了。屋子雖然寒冷,我們感到的是溫暖。
節(jié)選3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鐘書于1994年夏住進醫(yī)院。我每天去看他,為他送飯,送菜,送湯湯水水。阿瑗于1995年冬住進醫(yī)院,在西山腳下。我每晚和她通電話,每星期去看她。但醫(yī)院相見,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處,我還能做一個聯(lián)絡員,經(jīng)常傳遞消息。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笆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爆F(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寫作借鑒
楊絳《我們仨》中一些精彩的段落,我們已經(jīng)讀完了。然而文章留給我們的情感體驗,卻值得我們長久地回味。人世間,什么是最珍貴的?無疑是親情。就算錢鐘書、楊絳這樣的文化名人、學術大師,到生命的暮年,回味最多的,依然是親情。有一則故事,說一個牧師,給人做臨終受洗,當他問到“你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時,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說“陪同家人的時間太少了”。讓我們珍惜與親人在一起的每一個日子吧,因為,親人所在的地方,那才是真正的“家”。
在此,也向大家推薦錢鐘書的小說《圍城》,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以及散文《論快樂》《說笑》《吃飯》,他的作品,散發(fā)著智慧的光芒,幽默風趣而又睿智冷峻,使你在讀得開心之余又會生發(fā)思考。
同時也向大家推薦楊絳的小說《洗澡》,散文《干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楊絳散文寫自己的親歷、親感,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人和事,表現(xiàn)的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胸襟,還呈現(xiàn)出一種歷經(jīng)滄桑的浩然之氣。相信閱讀他們的作品,會讓你更多地了解這對名人夫婦的精神和情懷,從而喚起更多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