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婕婕
明朝,一個10歲的男孩讀書時有感而笑,母親問他笑什么,男孩說:“全國有九州五岳,寫這本書的人自夸他已走完了八州,攀登了四岳。這個人的志向并不遠大,要是我,非要歷九州、登五岳不可?!边@個男孩就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
想來這段故事,不少人已經(jīng)耳熟能詳。男孩長大后,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游歷了九州五岳,寫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記》。
400多年前的徐霞客為什么旅行?
徐霞客為純粹的向往而游
在科舉盛行的那時,可以想象得到加官進爵是對一個社會人的最大主流認可。然而,徐霞客從小就向往著“問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在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后,他更是埋頭專心攻讀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學著作,直至22歲,他開始把最為純粹的向往變成一生的行動。
徐霞客為探索自然而游
越是沒有留下腳印的地方越是吸引他。他的足跡遍歷浙江、北京、河南、江蘇、福建、山西、江西、湖南、云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其中,他尤其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記錄,包括溶洞分布,石鐘乳、石筍等成因都有詳細的考釋,是舉世第一人。
徐霞客為舒展自由而游
徐霞客第一次出門遠行前,他的母親臨別贈言:“志在四方,男子事也”。由此,他開始了自己的廣闊天地行。
“數(shù)里之間,目不能移,足不能前”——這是他在描述自己與福建奇景的相遇;“萬馬初發(fā)”“澄碧一泓”“玉龍雙舞”“瀑流交映”“頹波突浪”——這是九鯉湖在他眼中的萬變魅力……
這樣傳神的景致,動人的情感在書中比比皆是。秀整的詞語中,自然景物的生命氣息,仿佛和徐霞客已經(jīng)合為一體。
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那么,你又是因為什么而旅行?
旅友們有著各樣的答案。有些是名勝古跡吸引著他們;有些是人文風光更能打動人;而還有驢友說,是旅途中的一個個偶遇一次又一次地催促著他們再出發(fā)。
旅途中有動人的故事,旅途中那么多不同形式的生活告訴我們:價值、意義、未來……一定有無限可能。
只有走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沿著徐霞客的足跡,天地間舒展胸懷,去發(fā)現(xiàn)你自己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