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海
攝影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攝影家對拍攝對象的認知過程,認知對于攝影來說至關重要,是攝影的基本途徑和功能。攝影需要深入細致的觀察、獨具慧眼的發(fā)現(xiàn)、扣人心扉的感動和運用自如的擷取,實現(xiàn)了這樣的認知過程,好的影像作品也就自然可期了。
作為黑龍江人,我對哈爾濱的冰燈非常熟悉,但最近看到李桂春的《冰燈新語》作品后,竟有一種強烈的陌生感和新奇感。過去和桂春是同事,現(xiàn)在是攝友,還合作出版過《中國鳳凰山》等畫冊,即使如此,我還是佩服他的探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李桂春對冰燈題材的拍攝是成功的,不但富有新意,而且寓意深刻,更重要的是他對拍攝對象的準確把握和深刻認知。認知過程一般要經歷觀察、發(fā)現(xiàn)、感動、擷取等環(huán)節(jié),觀李桂春作品,可以說環(huán)環(huán)相扣,絲絲入微。
觀察是攝影的前奏和起點,攝影是觀察的藝術。俗話說,眼到才能手到。把人們視而不見、難得一見的事物挖掘出來,這是一個攝影家必備的觀察能力。觀察需要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思維。李桂春沒有隨波逐流,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去拍攝冰燈的壯麗景觀,而是多視角的觀察,由人們習慣的遠觀變?yōu)榻?,在不足一平方公尺的冰塊里,看到了更為神奇的童話般的冰燈世界。他用細致的觀察去尋找隱藏在冰塊里的美景,去感悟抽象的紋理和圖案中所蘊含的哲理,去捕捉稍縱即逝的燈與冰所折射的光影。不僅如此,他還以“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的機理去觀察,拍冰而又不囿于冰,透過冰的形態(tài)去探尋水的本質,從而使拍出的作品脫離了冰燈的外在特征,賦予冰以水的靈動,實現(xiàn)了冰與水的合二為一,把微觀冰燈拍得入木三分,闖出了冰燈攝影的一條新路。
發(fā)現(xiàn)是觀察的目的,是對觀察到的拍攝對象價值的深度發(fā)掘和理性判斷。攝影家的每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不僅會為影像世界增添一份繁榮,為攝影家標注鮮明的個性符號,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可以使攝影家認清自己拍攝的責任,是攝影家以自覺的心態(tài)從事創(chuàng)作的動力。李桂春之所以八年來在微觀的冰燈世界里辛勤耕耘,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冰燈的另一個存在形式,拓展了冰燈的景觀領域;發(fā)現(xiàn)了微觀冰燈與大千世界的緊密聯(lián)系,是現(xiàn)實的山河冰川、花開雁歸的縮影,人們可以從中有所領悟、有所啟迪;發(fā)現(xiàn)了冰消景逝、無法再現(xiàn)的殘酷。這些是他以強烈的責任感去挖掘冰燈的微觀美,去把隨著春風融化的、具有重要審美價值的景象定格為永恒的動力。
感動是拍攝對象在攝影家心里產生的一種激動情緒。攝影家對所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事物認識越深,感動逾切。許多攝影家之所以滿懷激情、不畏艱辛地去拍攝,緣于被拍攝對象所震撼、所感染,借助照相機“真實再現(xiàn)”的特有功能把震撼心靈的一瞬間定格為永恒時,內心的情感得到酣暢淋漓的宣泄與抒發(fā),與此同時,攝影家濃濃的情感也被融入到所拍攝的影像之中。感動興許是攝影家對拍攝對象剎那間的心儀和一見鐘情,抑或是攝影家隨著對拍攝對象認識的加深而積淀的情感,但持久的感動必然是理性蘊含于感性之中。從《冰燈新語》系列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帶著深刻的認知與深厚的感情去拍攝每一幅作品的。在他的眼里微觀的冰燈景觀已幻化為奪目的珍珠、晶瑩的寶石、秀美的山川、燦爛的星空、奔涌的江河、回歸的大雁??作者正是以這樣強烈的情感和由此而升華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賦予一個個抽象的紋理和圖案以生命。我們既可以從中感受濃濃的詩意,也可以根據自己人生經驗去領悟其中的哲理和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而這正是攝影家所期盼的。
擷取是對拍攝對象認識與情感的物化和集成,是運用各種攝影技術技巧把客觀事物轉化為帶有主觀意向的影像。攝影家能否實現(xiàn)完美的擷取,對于展現(xiàn)和傳播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尤為重要。欣賞李桂春的微觀冰燈作品,能夠感覺到作者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以及對攝影語言的操控能力。作者通過嚴格的畫面截取、色彩基調的把握、景深和曝光控制,以及對比、烘托等手段的運用,賦予了微觀冰燈以不同的意境和豐富的內涵,充分表現(xiàn)了微觀冰燈“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魅力。難得的是他以一種開放的思路去自如地擷取一個個美麗的畫面,實現(xiàn)了藝術靈感與技術技巧的有機結合。他有時“小景大拍”,運用接片,把微觀景象拍得氣勢恢宏;有時“實景虛拍”,對具象的冰燈進行分離抽象,使之更加夢幻迷離;有時“虛景實拍”,把虛幻的光影當作實景去捕捉,讓固態(tài)的冰舞起來、動起來。正是這樣無拘無束的擷取,使他在實與虛、具象與幻想之間任意馳騁,以我的相機我作主的率性,多維度地展現(xiàn)微觀冰燈之美,盡享攝影之樂!
責任編輯/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