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平
摘要: 現(xiàn)在個別中職學生存在著曠課、離家出走、早戀、網絡成癮、打架斗毆等現(xiàn)象,有人將其簡單地歸結為中職學生的品行問題,但通過心理健康測試、團體輔導、個體輔導和心理咨詢,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學生多數(shù)有心理健康問題,是學生的逆反心理所致。本文旨在從中職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成因、疏導方法等方面予以闡述。
關鍵詞: 中職生逆反心理疏導對策
中等職業(yè)學校是實施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學校,是我國職業(yè)教育的主體,其教育任務是為國家培養(yǎng)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
中職學生由于其文化基礎知識普遍較差,入學前在義務教育過程中的落差和受歧視、受排擠及入學后面臨社會、家庭的壓力,從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等。這些心理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逆反心理,在心理學上叫控制心理,是指行為主體按照特定的標準或社會規(guī)范對人們進行引導和控制時,行為客體產生的反向心理活動,也可以說是人們由于受某種原因的影響而產生對某事物持對立、抵觸、反對態(tài)度的心理狀態(tài)。
一、中職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分析
中職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方面
中職學生的家庭情況比較復雜,許多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成為學生逆反心理的一大誘因。例如: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和鼓勵,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有些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專斷,家長很少與學生交流,且期望過高,容易給中職學生造成心理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心理又不成熟的中職學生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引發(fā)逆反心理。
2.學生方面
首先,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生理上的發(fā)育逐漸成熟,他們認為自己長大成人了,應該具有與成人同樣的權利。但他們并不具備履行成人義務的能力。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社會經驗等都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于是就出現(xiàn)了自己認為的心理發(fā)展水平與現(xiàn)實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落差,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其次,自卑感會導致中職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自卑感較強的學生,自尊心也很強,神經極為敏感和脆弱,這樣的學生愛指責別人,批評別人,喜歡用各種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例如,有的學生會采取說反話、出洋相、打斷老師的講話等方式來反抗老師和家長,以此顯示特殊性或者用這種方式讓老師記住自己。
3.教師方面
教師道德品質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言行能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良的言行會在學生中產生不良影響。例如:部分教師將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滿情緒在課堂教學中加以渲染,導致中職學生對社會現(xiàn)實更加不滿;個別教師不良的行為使學生對教師整體的尊敬度、信任度、親和度下降,這些也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有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方式不當,對學生有不公正的處理,這樣會導致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
二、對中職學生逆反心理的疏導方法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過重或自己不善于處理和自我調節(jié),會給學生帶來沉重心理壓力,引起心理障礙。因此,家長、教師有責任對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進行教育疏導。
1.家長般的關愛
家長要順應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逐步改變教育方法,首先,家長對子女應給予適度的愛。愛的缺乏和過度的愛都會對子女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和后果。其次,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適中。家長應該面對現(xiàn)實,合理地調整對子女的期望水平,這樣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長。最后,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利,與孩子談話應用平等商討的語氣,耐心教育。
2.教師的教育疏導
首先,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學生之所以在學習上產生厭倦情緒并對老師的教育有抵觸,除了內因外,與師長的教育方法陳舊單調和簡單粗暴也有關系。教師要注重及時了解中學生的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需求,捕捉教育時機,對癥下藥,以優(yōu)良的教育藝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以防止和克服中學生消極逆反心理的產生。教師也要向學生講清逆反心理的實質及科學轉化的方法,便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從而消除對抗心理。
其次,教師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是調整師生關系根本的方法,是克服學生逆反心理的一劑良藥。誰傷害了我的尊嚴,誰就是我的敵人,這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則。逆反心理強的學生經常受到教師的斥責、懲罰,一般都比較敏感,會對教師懷有戒心敵意。為此,要使學生解除顧慮、擺脫消極的態(tài)度定勢,就要尊重學生,真心關愛學生,幫助學生。學生也是正常的人,教師應改變過去嚴厲而單一的批評式,對學生和藹可親、態(tài)度誠懇、多與學生交流、讓這些“特殊”的學生覺得老師真心實意地對他們友好,消除他們的敵意和戒備心理。
最后,合理利用逆反心理的積極效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多方面鼓勵,大膽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積極因素,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增強他們學好文化知識的堅定信念。
總之,我們要針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做到教育與學生的心理相匹配。還要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情況下,對癥下藥,進行正確疏導,轉變學生的不良心理,使學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進而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促進中職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使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俞國良主編.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叢書學生常見心理障礙及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