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桐
金無足赤,帝無完帝,即使在兩年余載的封建社會里,康熙永遠是明君典范,也終究抹不去“文字獄”的污點。
其實應該感謝《康熙微服私訪記》,這部沒完沒了的電視劇建構了一個堪稱完美的帝王“凡客”形象:愛微服,愛私訪,愛懲惡,愛忠臣,他和你一樣,只是一個人。但他也和你不一樣,他是康熙,姓愛新覺羅。
縱觀這個8歲登基、在位61年的清朝第四位皇帝的功績,的確燦如星光閃耀,但光夸耀他等身的功績而忽略污點不表,就像吃山珍海味時夾雜了沙子,怪怪的。那么,康熙最明顯的污點是什么?恭喜你,答對了,正是文字獄。
或許是孫子乾隆表現(xiàn)太過優(yōu)異,史學數(shù)據(jù)控但提文字獄,“百度”乾隆的次數(shù)要遠多于他爺爺。還好康乾盛世也就三個皇帝,即使“法不責眾”,康熙也逃不脫,因為他是始作俑者。
清初開國以來的第一宗文字獄發(fā)生在康熙二年。當時,前明相國朱國楨為代表的一眾遺士纂修《明史輯略》,被歸安縣革職知縣吳知榮挑出了史書編年仍奉明朝正朔等“毛病”,告到輔政大臣鰲拜府上,鰲拜當即派欽差查究。最終,以莊廷鑨一家全族十五歲以上的盡數(shù)處斬,入獄2000余人,死刑者70多人的結果收場,是為明史案。生于浙江海寧的金庸在《鹿鼎記》中借黃宗羲之口曾痛陳:“這‘明史一案,令我浙江名士幾乎盡遭毒手?!弊阋姴爸畯V。
另一個當做特例介紹,并且在中學教材中都有列舉的文字獄是《南山集案》,來龍去脈就不多說了,反正就是一個叫戴名世的修史者念念不忘南明年號,而且以“用事實說話”的新聞專業(yè)主義精神,把多爾袞的不軌之事給曝光了。
康熙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下旨將修史的戴名世凌遲處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歲以上者立斬,女子及十五歲以下男子,發(fā)給滿清功臣家作奴仆。
如果從歷朝歷代皇帝們所標榜的“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標準來斷案,起碼得判康熙個斬立決。誰來執(zhí)行?我哪知道。
翻開歷史的畫卷,即使是一代昏君,在臨死之時望著或輝煌或頹敗的江山,都會給子孫們留下點兒叮囑。像法王路易十四,臨死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告誡小十五:將來不要太好戰(zhàn),也不要學我太花錢。
從康乾盛世的形成來看,在勵精圖治方面康熙沒少教阿哥們,卻單單忽略了“給有識文人一條生路”的諄教。讓帝王跳出家天下的思維來揣度菲薄者的心思難免有些苛刻,但文字獄波及之廣,死人之眾,怎么說都不是好事。
如果說《明史案》時康熙尚處幼年,權因鰲拜所主導的話,那么康熙五十一年的《南山集案》便完全是老人家自己的過錯了。更嚴重的,是他還起了壞的垂范作用,兒子雍正繼之,孫子乾隆成了集大成者,在位六十年搞了130多起文字獄,平均每年兩起還多,勤快至極!
其實,對于正史早就定調(diào)的明君,評價究竟應該三七開還是五五開,沒多少人關注。相比之下,時人更津津樂道大明湖畔究竟有多少個夏雨荷。小時候看《宰相劉羅鍋》,看到“劉愛卿”屢次沖撞皇帝都沒被殺頭,就會大贊“乾隆是個好皇帝”。在非嚴肅的創(chuàng)作中,類同的創(chuàng)作觀屢見不鮮。后來明了,當時似乎忽略了家天下的皇朝的根源。臣子不過是打工的,哪有兢兢業(yè)業(yè)替主子謀將來還被殺頭的道理。但康雍乾這爺仨就殺了,還殺了不少。
盛世之下無昏君的思維素來盛行。于是,在以“不是歷史”的文藝創(chuàng)作中,往往帝王皆完人,降臨塵世間。即使有對文字獄的敘述,也早早就為康熙們想好了貌似可自圓其說的托辭。文過飾非,赤裸裸!
其實,沒人否認作為皇帝的康熙的功績。擒鰲拜奪皇權,平三藩定天下,退沙俄御外侮,征臺灣促統(tǒng)一,再加上治理河務、發(fā)展生產(chǎn),堪稱皇室勞模兒中的戰(zhàn)斗機。即使跳出大清朝的范疇,也算出類拔萃?。?/p>
但是,文字獄也不能藏著掖著,時不時得曝曬一下,免得后人哀之而不鑒之,再復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