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麗敏
摘要: 在就業(yè)形勢極其嚴峻的今天,職業(yè)技術型人才的短缺促使人們重新認識到中職院校技能教育的重要性,應社會需求,中職院校實訓課時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文化課時相應不斷縮減,一減再減之下,文化課已失掉了完成其原有教學目標的機會,所以如何讓中職文化課走出低谷,為學生的專業(yè)服務,尤其是為學生的事業(yè)、人生的發(fā)展服務是本文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本文從藝術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入手,分析了英語聽說讀寫四方面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改變,目的在于不斷提高藝術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為其職業(yè)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藝術生中職英語教學觀念
一、中等藝術學校英語教學的背景
當前影響藝術生基礎課教學質量的因素和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隨著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的逐年提高,進入中等藝術學校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差異性越來越大,有不少學生實際上沒有達到初中畢業(yè)的合格要求;二是現有的教材內容多、難度大、知識陳舊、面孔嚴肅,學生學不進、沒有興趣學,基本上是學科課程一統(tǒng)天下,學生較難建立學科間的普遍聯(lián)系;三是對文化基礎課的地位和作用的提法多變,一度提出文化課的要求相當于普通高中,片面強調其基礎性作用,普教色彩濃厚。提出文化課為專業(yè)課服務,片面強調其工具性作用,功利色彩濃厚,課程定位的不確定性造成了文化課教學工作時有搖擺。長期以來,中等藝術學校文化基礎課的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和教材不統(tǒng)一,各有一套甚至多套體系,這為構建中職文化基礎課的公共平臺,統(tǒng)一教學要求、統(tǒng)一教學評價帶來了困難。
二、中等藝術學校英語教學觀念的更新
作為基礎教育主要課程之一的英語學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受教育者社會生活所需各個層面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從事基礎教育的人應當樹立“以人為本”、“以培養(yǎng)人的綜合素質為己任”的現代教育觀,英語教學更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重視新世紀對人才的新需求。
三、英語“聽”“說”“讀”“寫”教學觀念的轉變與突破
中職英語基礎課程改革要有新意、有特色,體現新世紀社會、經濟、科技發(fā)展需要,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與突破。
(一)英語“聽”“說”教學觀念的轉變與突破
落實以“就業(yè)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職業(yè)教育指導思想,是實現“學以致用”,為今后就業(yè)服務的有效途徑。以英語四項基本技能中的“聽”“說”為先,從音標、單詞、簡單對話入手,培養(yǎng)學生音標的辯讀能力、語音語調的掌握能力和進行簡單會話的能力,借以提高英語口語的應用能力和水平。選材應置于相對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單詞圖文并茂,句子和對話選材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考慮到職業(yè)學校的特色,即不同專業(yè)學生具有不同層次的英語水平,對下一步的職教英語教學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單詞貼近學生生活,實用性較強。從單音節(jié)到雙音節(jié)及多音節(jié)單詞的認讀,層層遞進,由易到難,信息量大。這些單詞都是天津中等職業(yè)學校課本中要求掌握的重點詞匯。朗讀句子部分所選句子都較簡短,內容廣泛,有問好、借書、買東西、問路、問時間等。加強學生對陳述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和反意疑問等句子朗讀的語音語調的認識。當讀到句子中間停頓或句尾的時候,讓他們掌握如何根據情境的需要用升調或降調處理。對話部分以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為主,檢查對日常英語的掌握情況。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即個人信息、天氣、打電話、問路、購物、愛好、看醫(yī)生、時間等。一般堅持每堂課對每位學生進行4—5個問題的提問。因為這一部分是老師問,學生事先無法準備回答,所以更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學以致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于英語是一種節(jié)奏感非常強烈的語言,學生把握起來難度較大。就單個詞而言,應該按照音標所標示的音調朗讀,而很多單詞的音調和重音在句子中是有變化的,按照句子的語氣要求,在整體中把握,注意連讀、略讀、重音和升降調。如“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seen就要重讀,而for a long time可以連讀。How old are you?句尾用降調。Can I take a message?句尾用升調。雖然老師作了強調,但學生還是不愿意自己花時間體會模仿。
對于句子的朗讀,學生習慣用一個調,而且不喜歡連讀,這不符合以英語為本族語的語言習慣。要改掉這一毛病,老師就要給他們多聽錄音,帶領學生一起模仿。當然,這對老師自身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但是,老師應與時俱進,關注所學知識的運用,平時必須足夠重視對標準朗讀和口語材料的聽力的大量積累,聽得多了,到一定程度,語調語氣中間的變化,就會非常熟悉,便于自己模仿,也便于帶領學生一起模仿。畢竟,學高才能為師,身正才能為范。
在簡單對話中學生積極性最高。老師一布置任務后,學生就自己找好了合作伙伴,分好了問與答的角色,所以收效較高。有的學生只懂得“Whats your name?”而不知“May I know your name?”,面對這一情況,老師就要加強同義句的教學。
(二)讀寫教學觀念的轉變與突破
1.多讀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讀”的過程主要是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相關閱讀材料,進行內化和提高熟練程度的過程。相對于“聽”和“說”而言,閱讀的過程則是一個相對較為復雜的心理和智力活動,是不斷假設、證實、想象、推理的認知過程。通常情況下,我們經常把閱讀分為朗讀、默讀、精讀和泛讀等類型。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精讀和泛讀對學生學習來講,非常重要。精讀可以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聯(lián)結和進一步深化。泛讀則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或是做一些與教學內容難度相當的閱讀理解題。多讀一些適合藝術生閱讀的課外讀物、跟教材同步的英語輔導報刊、以新聞或專業(yè)為主的英文報刊,對提高閱讀能力很有好處。做閱讀理解題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每天做一兩篇,持之以恒,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肯定會明顯提高。
2.多寫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寫”主要包括字母、單詞、句子等的正確書寫,以及英語短文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但對于大多數作文水平不高的藝術生來說,不應過高要求創(chuàng)造性寫作,而應提倡實用性寫作,確立適合職教特色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方法,側重教學與專業(yè)相關文章的欣賞,以及應用文寫作的內容,像郵件、書信、個人簡介、申請、計劃、總結等,都是實用性很強的應用文體。對于中藝術生來說,還是應以漢譯英為主,這是寫作的基本功。寫作文可以先從背誦英語作文開始,一周爭取背誦兩篇短文,兩周寫一次主題作文。在寫作時,首先句子結構要正確,多用固定搭配;其次要關注時態(tài)和動詞運用,這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對基本語法、知識點要牢固掌握??梢哉f,學英語語法是學習英語的捷徑。在教學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對句子結構搞不清楚,主謂賓運用常出錯誤。如果對句子的基本框架都搞不懂,那么深層次的學習很難進行下去,所以學生應拿出一定精力學習英語語法。
3.關注生活
新課改后的英語課本內容與生活結合非常密切,尤其是與中學生的生活更貼近,文章內容多是常見的生活現象或是學生較為關注的熱點話題。學生應該關注生活,勤于思考,多讀書,開闊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英語課應用性學習能力的實施,對職校教師的課程觀、專業(yè)水平、教學技能,以及學生觀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生第一節(jié)課,老師們應向他們指明應用性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利用早讀和課堂教學時間穿插進行應用性學習能力教學,使全校形成濃濃的學習氛圍。
學校應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搭建各種展示能力的平臺,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應用性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改變以往“照本宣科”的課堂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結合任教班級特點巧妙地穿插應用性學習能力評價教學,使學生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張巍,劉罡瑋.職業(yè)學校學生英語口語學習方法[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6(1).
[2]湯艷瑩,淺談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J].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