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華
1.小學數學教材的定義
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等。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等等。教師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fā)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即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科書除學生用書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音像帶,等等。
小學數學教材應包含數與代數為主線,與幾何初步知識、統計與可能性、問題解決等一系列的有關小學數學學習方面的書籍,以及相關內容的簡介,其中包含出版社、學習內容等[1]—[2]。
2.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及其發(fā)展
小學算術改稱小學數學之前,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名數及其運算,量與計量,幾何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應用題等;1961年開始,教材還增加了比例分配的內容;1963年及以后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均安排了比和比例的教學內容。1978年,小數數學教材在傳統算術知識基礎上增加了代數初步知識,加強了幾何初步知識的內容,還在學習其他知識的同時滲透了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九年義務教育小數數學教材內容則分為“數與計算”、“量與計量”、“代數初步知識”、“幾何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應用題”、“比和比例”七大部分。二十一世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首次把教學內容劃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大領域。
“1963年教材”把口算、筆算結合來編排,“1963年大綱”明確指出:“筆算和口算之間有密切的聯系?!薄?978年大綱”增加了估算的內容,大大降低了筆算的實用價值?!?978年教材”較好地處理筆算、口算和珠算,珠算只學加減法和乘數是一、兩位數的乘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1992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珠算只學加減法,刪去了珠算乘法?!?000年大綱”只要求介紹算盤知識[3]—[4]。
3.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方式
近幾年來,經過國家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不同版本的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都對小學數學學習內容進行了合理選擇和精心設計。但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內容選取相差甚遠,編排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表1為新世紀版、人教版和蘇教版一年級小學數學的編排方式(由于篇幅關系,其他年級不一一列出)。
4.小學數學教材的分析
教材在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顯然的事實,在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多綱多本變遷的今天,結合我多年來對小學數學教材的使用和分析,發(fā)現小學數學教材在內容上具有知識點多;在邏輯性上十分嚴密;在形式上重操練;在數學能力上重精確計算[5]—[6],主要表現如下。
4.1小學數學教材的知識點多,對于智力較好的學生來說,可以學到更多的內容,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常常會覺得要求過高。
4.2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因此,數學教材的編寫常常要考慮數學知識本身的結構,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體會到數學的這種嚴密性。
4.3小學數學教材過于注重形式化操練,而忽視知識的實際應用。
4.4小學數學教材注重精確計算,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一定的好處,然而估算內容相對較少,忽略了小學生從小具有估算意識和較強的估算能力。
5.小學數學教材使用建議
5.1精通教材,升華教材。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以前,應該熟透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內涵,理解編著的思路和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脈絡結構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在自身得到升華,同時,教師要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感悟、靈感等融合在課程的教學之中。
5.2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作為身處教學一線的老師,我們只有深入理解,研究、挖掘教材中所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才能合理、有效地用好教材。
5.3大膽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材。
教材雖然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在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針對教材中某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和不足之處,靈活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像刪補,使教材資源更加優(yōu)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5.4合理開發(fā),豐富教材。
近年來,各種新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相續(xù)面世,而這些都是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都有各自的特點,這給教師們選擇適合自己教學的教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當然,教師們也可以自己組成一個教材編寫小組,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合理開發(fā),編寫適合當地教育教學的教材,豐富教材資源,為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添磚加瓦。
5.5加強教材練習的針對性、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材所提供的練習,是根據一般情況配備的,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對練習加以適當的調整和增補;同時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通過練習確有所獲,并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6.結語
總之,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供的基本材料,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教材,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科學選取素材,合理規(guī)劃和精心組織教材內容,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力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參考文獻:
[1]劉久成.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和結構改革六十年[J].課程教材教法,2012(1):70-76.
[2]秦漢成.淺談如何利用好小學數學教材[J].新課程學習:上,2011(12):175.
[3]洪維瓊.小學數學教材發(fā)展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4):144.
[4]王永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修訂簡介[J].四川教育,2002(9):61-66.
[5]侯紅繆.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材分析課程的教學實踐[J].咸寧學院學報,2008,28(4):149-150.
[6]仲順年.小學數學教材分析的幾點“注意”[J].云南教育,2000(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