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
“5·12”汶川地震之后,在外來的援助下,我校在硬件建設的同時,以社工進駐校園的方式推進災后師生精神家園軟件的重建。2012年是我校社工服務發(fā)展的第三年,心理教育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在利州區(qū)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區(qū)教育局社工站不斷為我校教師提供外出學習機會,為我校培養(yǎng)了一批關注心理教育、素質得到提升的本土社工教師,教師的整體教育觀念在社工服務的過程中發(fā)生改變。2012年,我校建校七十周年,我校以此為契機,以“豐富辦學內涵,提升社工服務層次,構建成長的精神家園”為主題,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完善了心理教育管理體制,借助社工的力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概括來說,2012年的心理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校長謝紅光任組長,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翟義生任副組長,政教處、團委牽頭,各年級組組長和班主任為成員,加強領導,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有人管,有人做。
學校要求政教處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劃,把心理健康納入德育工作的范疇,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末有考核和總結。要求教導處狠抓學科滲透,進行學習心理輔導,通過課堂,發(fā)展學生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要發(fā)揮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作用,每位班主任就是學生心理輔導員,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精心培育學生健全的、創(chuàng)造性的人格。這樣就構成了以班主任為基礎、任課教師參與、各部門協同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隊伍。
二、建設學校心理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服務中心
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進一步鞏固,并使這項工作在駐校社工的幫助下持續(xù)推進下去,全面提升師生的心理素質。2012年3月,學校領導考察、研究后決定在學校建設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地點設在學校新食堂二樓,與老年活動中心相鄰。中心設置三個主體功能室,即辦公室(社工部辦公室)、個體咨詢室和團體活動室。面向全校學生、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詢、指導和服務。從成立之后,短短幾個月,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因其位置遠離教學區(qū)域、功能齊全、專業(yè)性強、環(huán)境安靜、保密性好等優(yōu)點,受到了廣大學生的青睞。每天幾乎都有學生來咨詢求助,現在開展學生團體活動也有了自己的場所。在接受上級領導考察時得到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基建設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訓和外出培訓
學生接觸最多、最直接的是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因此,在全體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師德修養(yǎng)、規(guī)范教育教學行為決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我們通過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常識的專題培訓,使全體教師掌握了心理衛(wèi)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校本培訓主要通過自學、專題講座、課題研究、教職工大會上統(tǒng)一學習等形式,力爭實用有效。每學期學校都布置本學期教師自學任務,并納入校本培訓考核體系中。同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爭取機會,送教師外出參加區(qū)級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工服務理念的學習、培訓、考察活動等。我校2012年先后派出若干名學校領導干部及班主任參加了生命教育培訓和廣元11月的社工服務研討會等。這些老師回校后在大會上又對其他教師進行了再培訓和經驗交流。心理健康的校本培訓和外出培訓,提高了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使廣大教師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來實施。
四、依托課題研究推動心理教育的落實和發(fā)展
為了幫助我校師生盡快走出地震的心理陰影,擺脫各種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滿懷信心和希望、樂觀開朗、充滿熱情地工作和學習,為學生的發(fā)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我校于2010年12月安排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guī)劃課題《學校心理教育體系的理論建構及心理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的子課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設計的研究》的研究任務。2012年4月,我校進行了該課題研究的開題工作。此課題的研究將會推動我校高中各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同年12月,在利州區(qū)中小學教研室領導的指導下,學校完成了對區(qū)級課題《七至九年級學生親情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的結題工作,總結課題研究近三年來取得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探討在學校如何進行推廣,并研究將此課題進行上報申請成為市級課題,進一步推動學校初中親情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發(fā)展。
五、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建設和課堂滲透
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我校高中利用班會課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班主任為任課教師,每學期不少于四節(jié)課,教材為學校政教處和教科室編輯的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人手一本。政教處負責上課考勤,并對學生進行考核。按照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我校初中開設了《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由教務處按每班每周兩節(jié)課的課時量排成課表,安排相關專業(yè)的老師進行上課,上課情況計入課時統(tǒng)計,并納入學校教學管理和年終考評之中。
同時,我校還十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把課堂教學作為心理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學科教師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內容,教學目標中應有心育的目標。在教學設計中注意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心理表現,及時發(fā)現問題進行個別輔導。對教師的課堂行為也做了具體規(guī)范:教師進課堂要微笑,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課堂要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學生愉快地離開課堂;作業(yè)批改要有感情、鼓勵性文字。
六、打造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途經——學校社會工作
(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社會工作服務宣傳。每周一升旗儀式后的國旗下發(fā)言中,駐校社工全體成員登臺發(fā)言,號召師生關注心靈,鼓勵師生在遇到煩惱時積極向社工部求助,在2012年的3月和9月,學校通過在校園陳列展板,向全校師生宣傳社工服務的理念、內容和形式,使師生對社工有深入的了解。同時還將印制好的社工宣傳資料分發(fā)給每個班級進行班內宣傳,有的班級將宣傳資料張貼在教室內的專欄上。通過這種三位一體的宣傳動員,學校社工的服務開始得很順利。
(二)設置心理咨詢社工小信箱。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苦惱、學習的煩惱、成長的困惑等寫出來投入信箱。社工小信箱掛在教學樓區(qū)域學生方便看到的地方,每天開箱一次,社工認真閱讀每封來信并及時進行回復。對于特別的案例,進行更深一步的輔導。
(三)開放學校社工站,接待來訪學生,化解心理困擾和提供成長服務。社工利用個別談話、訪談、游戲、傾聽等方式幫助學生排憂解惑。對于問題嚴重的學生,社工會積極主動聯系學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及學生家長,為學生成長營造支持性氛圍。部分教師被吸引過來,與社工交流學生輔導經驗,探討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開展不同師生群體的主題活動。如調查出學校各班的留守學生,策劃“溫暖學生之家”成長計劃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促其健康快樂地成長。2012年是“溫暖學生之家”活動的第二年,也是最后一年。全體成員在畢業(yè)離開校園時,相互合影留念,他們嬉笑的臉上洋溢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還有針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培養(yǎng)活動,把社工的服務意識帶給學生干部,組織趣味活動交流班級管理心得,提升其工作能力。針對青年教師的團隊建設和交流活動,如生命履帶、找零錢等活動讓青年教師在活動中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和團結,使其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中。
(五)別具一格的社工課堂深受學生的喜歡。“沒有學習的壓力、完全的放松愉悅、輕松自由的表達”,社工課堂與教學課堂的完全不同,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拔艺娴暮懿诲e、雪花片片”等課堂上,杜娜及其社工幫助學生進行了生命的反思和成長。學生正向的積極性的人生追求得到了強化,懂得了感恩、認識了自我。
(六)辦社工小報學習專刊。在舉辦了社工服務活動后,對資料進行了搜集整理,認真篩選了同學們關心的話題,每學期都有針對性地辦一期社工小報???。分發(fā)給各班進行傳閱,留住回憶、鞏固實效,這種學習方式深受學生,尤其是畢業(yè)生的歡迎。
(七)對重點關注的學生進行家訪。在個案輔導中,社工杜娜對“溫暖學生之家”中的一個成員小?。ɑ┻B續(xù)進行家訪幾次,終于比較真實地了解了案主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和基本要求。為改變他的現狀、幫助他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在社工個案輔導中,家訪是獲取信息、進行幫助的主要途徑之一。2012年,學校社工家訪量比去年有了顯著增加,目標更加清晰,效果有了體現。對于社工的這種深層的跟進,學生及家長都表示認可。
七、積極參加利州區(qū)社會工作交流促進會
廣元市利州區(qū)在全國范圍第一個把社工服務引入教育系統(tǒng),在區(qū)教育局社工站的努力下,學校社工正式進駐我區(qū)各中小學,并得到學校、師生和家長的認可。社工的到來,也為我區(qū)教師的成長提供了許多學習、交流、成長的機會。在社工交流促進會活動中,我校為參與學校。學校領導對此十分重視,先后派遣若干名領導、班主任參加活動,為學校發(fā)展爭取高校資源。在學校成立了校團委社工部,學校有了專職的社工,同時安排了德育系列的相關教師參與,制訂了初步的心理教育發(fā)展計劃。我校從初一到高三有近七十個班級參與社工服務調查,近三千余人次參與了社工服務活動。目前社工服務促進活動在11月廣元召開的全國災區(qū)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研討中得到了展示和加強。學校借此活動力量和資源,進一步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臺階。
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當然,我校的心理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沒有專職的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制還不健全,駐校社工是由區(qū)教育局希望社工服務中心派遣實習社工來服務,派來的社工一般實習服務兩三個月,由于時間短且剛剛熟悉了解了學校的情況又要離開學校,服務效果不明顯。從總體看,心理教育往往停留在學生活動性的多、學生個體心理疏導的多,沒有有效地開展針對校情、生情的群體性研究,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相信在上級部門和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的推動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為學生營造的美麗的心靈家園將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