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一半翠綠濰坊蘿卜,一半粉紅煙臺富士,白瓷盤里裝的是家鄉(xiāng)山東的味道。周韶華放下畫筆,拿起一塊,“夠脆,沒榮成的甜?!卑干?,是剛剛開始的大寫意創(chuàng)作。筆墨和線條,似乎又與過去斬斷了聯系。只有氣勢間流露的信息,多少能與才結束的“天人交響——周韶華書法藝術展”中的作品找到暗合。
不過兩周時間,周韶華又開始了新動作。他再次顛覆自己的原因,是對“重大展覽中大寫意作品越來越少”現象的擔憂,而那些“費氣力,不討好市場”的大寫意,正是“中國精英文化的精髓所在?!睆纳鲜兰o80年代初到現在,周韶華就像無畏的戰(zhàn)士,不愿“把自己的手腳捆綁起來,重復過去。”
吹皺一池春水
他的每一次創(chuàng)作“革命”,總會在開端遭遇不解的聲音。“書法展的當天有些同志連續(xù)幾遍問我,這個字怎么讀?我反復解釋,如果認字你可以查字典。也許有人認為凡事都必須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我想說的是藝術審美沒有標準答案。書法表達的是喜怒哀樂?!?/p>
開幕當天下午舉行的書法研討會上,從外地趕來的知名書法家花10分鐘直面陳述批駁意見。83歲的周韶華樂呵呵洗耳恭聽,辦展之前,他想要“吹皺一池春水”的目的似乎已經達到了?!爸袊鴷ㄠ笤谝粋€框架內,湖北書法近幾年走在全國后面,我做這件事,只是讓大家有反思,有想法?!?/p>
除了圈內人,展覽還吸引到一位他60多年前的老朋友,82歲的她悄悄留下紙條。說到舊時光,周韶華感慨不已,“1949年,我們在利濟路的武漢市第一醫(yī)院一起排戲,那會兒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我是導演,批評武漢人講普通話‘南腔北調,沒想到她還記得我?!?/p>
12歲就進入軍營的周韶華一直都是個文藝積極分子,行軍時他說快板,拉胡琴,轉業(yè)回武漢,他還是老牌票友。為了一場梅蘭芳的戲,連夜坐到北京,大年三十才踩點回家。十多年前,外地朋友來武漢拉他飯后唱卡拉OK,別人點歌,他只唱戲。事后自己評價,“普通話沒說好,嗓子沒吊好,板眼和韻白都是對的。”
每次接受采訪,他都悄悄問記者,我的話你能聽懂嗎?他給自己說榮成話找了個不容辯白的理由, “我也羨慕那些會好幾國語言的人,我也想過學普通話。但家庭環(huán)境不允許,愛人也是榮成人,我一直起嗓子說普通話,她就批評我忘本?!?/p>
說完,周韶華哈哈大笑。其實,在武漢生活了60多年的他每年都要回一次山東。“避暑,還能專心畫畫?!迸陆o當地人添麻煩,他悄悄溜上劉公島住月余。
老一代畫家當中,他的勤奮和高產眾人皆知?!傲璩?、4點起床,9點左右睡個回籠覺,每天的創(chuàng)作時間保證在11個小時左右。”他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還保持在第一次中國畫改革時期。
30萬公里的文化“長征”
用周韶華的話來說,那段時期的藝術是“唯題材論,一搞創(chuàng)作就是人物畫,‘文革把中國藝術搞到了崩潰的邊緣?!彼麤Q定用山水畫表現民族精神,而這段長達幾十萬公里的采風開啟了周韶華氣勢磅礴的中國畫改革先河。
從1980年開始,為了將中國畫帶入到更廣闊的境界,周韶華南抵橫斷山脈,東臨大海,跋涉帕米爾高原,數抵珠峰大本營,進行一場文化“長征”。有人把他稱為走路最長的畫家,周韶華自己估算,“如果在地圖上按比例算直線距離,有30多萬公里,但很多地方不可能走直線,黃河、長江流域周圍的文化遺存都要彎彎繞繞才能進入?!?/p>
在陜西霍去病的墓前,周韶華一看到漢代石獸,內心仿佛被點燃?!拔业闹黝}找到了。那種粗獷、簡練,那種不可戰(zhàn)勝的民族精神,希臘文化是沒有的?!?/p>
出發(fā)時的周韶華已經50歲出頭。他所到的區(qū)域,又都偏僻曲折。“在西部走得越久,就越想深入,越覺得還有沒看到的好東西。但那時汽油很缺,不可能有專車。想跟藏民租馬,他們怕馬蹄子被冰渣扎。就站在路口搭個拉煤、拖羊毛的車。”
進入高海拔地區(qū),周韶華準備好的氧氣袋卻一直不敢用,“怕用完了沒處借,一直到從雅安下來,才忍不住嘗嘗氧氣是什么味道?!?000米以上的50多天,周韶華高原反應嚴重,每天只吃3個饅頭。但他還是在臨睡前寫點文字,“理論是畫畫的基礎?!?/p>
1983年,在華君武的鼓勵下,周韶華的第一批畫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爸袊嬕部梢赃@樣畫”,許多媒體,包括英文版的《中國日報》、中國國際電臺對外廣播都帶著這樣的好奇發(fā)表整版稿件。
創(chuàng)辦《美術思潮》,將武漢變成全國美術中心
從新思想噴涌的北京回到武漢,周韶華決定用自己的行動帶動湖北美術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首先,他與本地其他藝術家商量籌辦一本美術理論刊物《美術思潮》。在刊頭上,當時作為湖北省文聯主要領導的周韶華要求只把自己放在第二副主編的位置,而把主編的位置留給他從地方上“挖”來的彭德。
“這成為湖北那一時期美術理論活躍的重要原因。后來各地美術刊物紛紛起用年輕人當主編,比如《美術譯叢》起用范景中,《朵云》起用盧輔圣,《畫家》起用李路明,《世界美術》起用易英。”彭德回憶。
《美術思潮》每期雜志編委在全國范圍內召集,稿件也來自各地。他還給《美術思潮》發(fā)放“美術思潮”年獎。盡管獎金不多,但卻打破了美術界的獎勵只面向畫家的慣例。
一時間,《美術思潮》把武漢變成全國美術的中心,很多青年藝術家、批評家都把武漢看作美術界的延安。
周韶華看到人才都聚集在武漢,與美術界同仁決定1985年底在武漢發(fā)起 “中國畫新作邀請展”?!澳鞘穷^一次有非中央機構牽頭搞全國展覽,我最好的朋友劉國松、吳冠中都來了”。 “和這次展覽一樣,愛的罵的都有,有的老同志受不了,對著展覽吐口水?!敝苌厝A記得展覽結束時,所有的意見簿都寫滿了。“《美術思潮》把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全文照登。”
接下來,他們策劃更大的動作是“ 湖北青年美術節(jié)”。 在全省28個展覽場地輪換展出50個青年美術群體的50個有個性特色的畫展。這在當時是中國美術青年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成了青年人的盛大節(jié)日,吸引了全國很多人都來參觀這次盛舉。周韶華找來一輛車,帶著全國的美術批評家在武漢轉,趕場看展覽。吳冠中因故沒來成,寫信給他,“美術革命在武昌打響了第一槍?!?/p>
聲援吳冠中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關于藝術創(chuàng)新的紛爭還在繼續(xù)。周韶華除了堅持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花精力幫助與自己“心心相印”的戰(zhàn)友。當時吳冠中在公共場合發(fā)言中,提到一句“筆墨等于零”。有人斷章取義,拿出來大做文章。正在重慶開會的周韶華接到家人的電話,急忙趕到北京。
說起那一段,周韶華神采奕奕,“趙無極沒來,但熊秉明來了,還有大英博物館館長,日本現代美術館館長、香港美術館館長,大家都來聲援他?!?/p>
后來,光明日報的一個女記者刊登了周韶華在會上的發(fā)言,又有人跳出來反對,周韶華說到他可愛的小心思,“我毫不客氣的反擊,后來想想要是我繼續(xù)跟他斗,還讓他出名了,所以就不理了?!?/p>
從《大河尋源》開始,周韶華的創(chuàng)作從未有過重復?!秹羲菅錾亍?、《漢唐雄風》、《荊楚狂歌》、《大海之子》、《神游太空》……他幾乎是以每年推出一個新系列的速度創(chuàng)作?!拔业娜髴?zhàn)役還沒打完,新的戰(zhàn)役又要打響了?!?/p>
他指的這場新戰(zhàn)役,不僅是他剛剛開始的大寫意?!拔覀円呀浐秃泵佬g學院達成一致,要把周韶華藝術工作室搬過去,把展覽的對外的部分功能放在那邊?!惫ぷ魇业呢撠熑送嘎?,“周韶華也會考慮帶合適的研究生,在湖北美術的發(fā)源地尋找大寫意的同道中人?!?/p>
《大武漢》:預料過這次書法展后大家的反應嗎?
周韶華:已經猜到了。所以我保留了一部分傳統(tǒng)理念中的書法部作品,他們是我這次展覽的“防火墻”,有了這部分大家會少一點攻擊(哈哈)。有爭議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和當初我做國畫創(chuàng)新一樣,只要能對書法界有所觸動就好。展覽后我和孩子們有一次書法互動,有的孩子思維就很活躍,創(chuàng)作書法龍字時揉進了繪畫的線條,我覺得有人能理解我。
《大武漢》:你想表達的書法和原始意義的寫字是有區(qū)別的?
周韶華:過去寫字起到傳達內容的功能,現在這種功能已經被電腦等科學手段代替,留給書法的空間是審美。它的功能類似于音樂和舞蹈、建筑。你欣賞過顏真卿的書法嗎?好像天安門的建筑,是推不倒的。有些書法好像馬長了翅膀,能飛起來。
《大武漢》:書法創(chuàng)作剛剛進行了兩年多,怎么又想到做大寫意水墨?
周韶華:能欣賞大寫意的觀眾一定是有些藝術功底的,他們能發(fā)展精英文化。全社會在發(fā)展群眾文化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中國畫的再發(fā)展,不但需要有前瞻思想的引領,需要有原創(chuàng)意義的作品,而且需要有理論的支持;不但需要對五千年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而且需要傳統(tǒng)與當代融合;尤其需要與時代結合。對于畫家來說,他筆下所流淌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說不只是形式,不只是語言,而是當代文化。
《大武漢》:你們曾經遇到過湖北美術的黃金時期,但那個時代孕育出來的一批畫家外流了很多,你覺得原因是什么?
周韶華:如果要追本溯源,湖北歷史上基本沒有過大藏家,過去有過大資本家,但不搞收藏。,缺乏文化意識?,F實來說有些人可能覺得精神上不夠開放,有些壓抑;有些人在意工資待遇,湖北基本上給中國美術界當了運輸大隊長。不過要想開點,無論這些人在哪兒,都能推動中國美術的發(fā)展。
《大武漢》:你怎么看待湖北的收藏市場?
周韶華:還處于懵懂期,湖北藏家的經濟實力有限,收藏的東西價值不算高,大都屬于小本經營。我創(chuàng)作不會跟著市場跑,藝術家要有文化擔當,我不做低俗的俘虜。藝術家應該去感染觀眾,將來市場要跟著我跑。
《大武漢》:你怎么看中國當下的美術教育?
周韶華:藝術院校要避免“近親繁殖”,外面的人難以立足。不要開一次大會,坐著的人同出一門,“四代同堂”。我的學生很多,但我不希望他們模仿我的畫風,自立門戶最好。老師們也不要只顧著種自留地,把責任田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