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勝
摘要: 新課程推行以來,大家都在努力應對課堂中的生成,可是效果并不明顯,追尋根源,這和課前的預設有著密切的關系。深入解讀教材,科學地預設,當課堂出現(xiàn)有價值的生成資源時,教師才有可能及時抓住并巧妙利用這一資源,及時調(diào)整或改變預設的計劃,遵循學生的學習問題展開教學,或突破難點,或深化主題,使自己真正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使預設成功與動態(tài)生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預設生成教學策略
新課程積極倡導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廣大教師努力地探究并追尋著,可在實踐中卻常常迷惘著并痛苦著,因為理想中的動態(tài)生成常是曇花一現(xiàn)。分析原因有三:一是觀念上認識朦朧,沒有很好地把握《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科特點;二是對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片面認識;三是面對生成的動態(tài)課堂,教師缺乏智慧的啟迪。
動態(tài)生成是指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有價值、有創(chuàng)見的問題與想法等細節(jié)為契機,及時調(diào)整或改變預設的計劃,遵循學生的學習問題展開教學而獲得成功。課堂教學是有特定的規(guī)律的,且教學時間有限,教學內(nèi)容一定,因此,預設內(nèi)生成的理想狀態(tài),是對發(fā)生的“意外”以教學機智做處理后,預設的三維教學目標得以落實,老師的主導作用得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保證,教學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教學便如魚得水。沒有課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課中的游刃有余?由此可見,預設是生成的前提和保障。
一、精心預設,為生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現(xiàn)實的課堂大多還是預設成功的。我們經(jīng)??吹揭恍┨丶壗處?、名師的課“亮點”閃爍,異彩紛呈,除了他們駕馭課堂的技術(shù)嫻熟之外,上課之前做了精心的預設也是直接的因素。讀了特級教師王菘舟的《〈長相思〉的精神三變》一文(介紹了怎樣備《長相思》一課),我才明白,什么叫“細讀文本”,《長相思》精彩教學的背后有著那樣精心的“預設”。因此,我們在追求“生成”的同時,更要強調(diào)“預設”的價值,讓教學在充分的預設中走向和諧的生成。
生成與預設是教學中的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是可以預設的,這是因為一有課程標準和教材作憑借,二有客觀規(guī)律可循,三有學生能力做基礎。
《放小鳥》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15課,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得到了一只非常漂亮可愛的小鳥,小男孩將這只小鳥關在籠子里,小鳥不吃不喝,小男孩很著急。這時候,窗外飛來了一只大鳥,是鳥媽媽找孩子來了??吹酱饲榇司埃∧泻ⅰ皼Q心”放走小鳥。小鳥飛走時向小男孩道謝!
文中的第三段如下:
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
師:誰能用“決”再組個詞?
生:決定。
師:在“決定”和“決心”兩個詞中任選一個說一句話。
生:我決定晚上回家做完作業(yè)才吃晚飯。
師:這句話里將“決定”換成“決心”可不可以?換了說一說。
生:可以。能說得通。
師:決定和決心有時是可以互換的,并且意思差不了多少。
生:我“決定”下午講故事比賽要贏。
師:有志氣,“贏”改為“取得好成績”。可是你決定要取得好成績一定能行嗎?
生:不一定。
師:換成決心試一試。
生:我決心下午講故事比賽要取得好成績。
師:對了,“決定”一般用在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決心”用在自己努力想去做的事情,但不一定能做到。
師:小男孩想放了小鳥,他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師:這兒將決心換成決定,這句話還能不能說得通?
生:能。
師:那這兒為什么不用“決定”,而要用上“決心”呢?
......
生:因為小男孩舍不得!
到這兒,還只是個別孩子的理解,不具備普遍性。
師:對,小男孩舍不得,這是怎樣的一只小鳥??!
生:(讀)綠色的羽毛,黃黃的嘴巴,兩只眼睛一閃一閃的,非??蓯?。
師:多么可愛的小鳥,小男孩怎么舍得呢?可他看到小鳥是那么孤獨,心里又非常著急,看到鳥媽媽找來了,就更同情小鳥了。放了,舍不得。不放,又同情小鳥。放還是不放?這個決定不好做啊!終于,小男孩下定了——
生:決心。
師:再讀讀第三段。(生齊讀第三段)
“決定”和“決心”的異同,即使是成人,也難以準確地“解釋”其意思。筆者的目的并非是區(qū)別、理解這兩個詞,而是訓練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當學生造句發(fā)生錯誤時,筆者及時利用這一生成資源,比較了這兩個詞:正是“決心”這個詞表現(xiàn)出了小男孩內(nèi)心的矛盾,也更加凸顯了小男孩對小鳥的“真愛”。
學生的回答也許是湊巧,也許是神來之筆。其實,筆者事先已經(jīng)對教材深入解讀之后做了如下預設:先讓學生體會小鳥的可愛,體會小男孩對小鳥的喜愛。接著去品讀小鳥的孤獨、小男孩的著急,從而讓學生感受小男孩的矛盾心情。最終解決此處為何用“決心”。若學生回答不上來,筆者仍會按照上述步驟去教學。正是有了“精心預設”,才出現(xiàn)了課堂上的“精彩生成”。
課堂中的“生成資源”有很多,可都轉(zhuǎn)瞬即逝。深入解讀教材,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不斷錘煉教學機智,讓我們的教學嗅覺變得敏銳。要練就這般功夫,非得有科學充足的預設不可。
教師在課前解讀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并依據(jù)學生的情況來設計教案,這是教師所特有的工作?!吧伞钡馁|(zhì)量在某種程度上說,依賴于“預設”的質(zhì)量。教師在備課時,盡管不能洞察秋毫,但沒有精細、周全、巧妙的預設,課堂上生成的質(zhì)量能保證嗎?教師不可能謀略到教學的全部,但可以做到盡可能細一點、全一點、精一點,設想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做出應對預案,讓學生、課堂、文本和情境諸多因素融為一體。預設是否巧妙,是否有創(chuàng)意,會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的生成是否順利。
二、彈性預設,把握生成資源的有效價值。
動態(tài)的課堂,確實是“預設”和“生成”的矛盾統(tǒng)一體。我們?nèi)绻耆凑铡邦A設”進行,結(jié)果將無視或忽視學生的自主性;但如果一味追求課堂上即時的“生成”,也許這堂課會熱熱鬧鬧,但易使目標流失,出現(xiàn)“放而失度”的現(xiàn)象。我們主張預設應面對學生的實際,更重要的是,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預設應該富有彈性,要留有機動靈活的創(chuàng)造空間,為師生互動中的創(chuàng)新留有空白,留有余地,體現(xiàn)以合作、創(chuàng)造為旨趣的過程性特點。任何教學預設都可以根據(jù)學情,相機加以優(yōu)化、調(diào)整,正如修建高樓大廈根據(jù)“藍圖”施工而又根據(jù)實際施工需要必須對“藍圖”加以適當?shù)男薷囊粯?,而教師的引導正體現(xiàn)在這優(yōu)化、調(diào)整的藝術(shù)中。
對待課堂的即時生成,教師決不能僅僅限于尊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jīng)Q定了課堂生成難免存在一定的偏頗、缺陷乃至失誤,這時就需要教師適度發(fā)揮主導作用給予學生有效的價值引導和人文點化。對于學生生成的富有創(chuàng)意但陳述不清的信息資源,教師應采用語言補充、直觀輔助、重點強調(diào)等方式讓全班學生清晰地感受這一生成性資源的優(yōu)勢所在,對于學生生成的偏離方向且存在錯誤的信息資源,教師則應通過追問尋錯、爭論辯錯、反思糾錯等方式引領學生,讓其思維“歸隊”,回到預設的教學安排上來。假如教師的作用僅僅停留在學生原始的生成資源而不給予即時引導,那么,課堂生成的豐富價值將會大打折扣,嚴重的還會產(chǎn)生誤導,所以,關注課堂生成,價值引導至關重要。
《古井》是人教版的一篇文章。主要講了“我們村”的鄉(xiāng)親們怎樣從古井里取水,又從中受到教育,常年幫助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贊美了古井無私奉獻的精神?!袄斫庹n文內(nèi)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xiāng)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片斷實錄〕
……
生1:老師,我認為鄉(xiāng)親們幫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只能說明他們有無私奉獻的好品格,但并不一定是受古井影響?。?/p>
生2:我覺得是古井無私奉獻的精神影響了鄉(xiāng)親們,從“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未要過報酬”這句話可看出是古井的無私奉獻影響著鄉(xiāng)親們。
生1:那只不過是鄉(xiāng)親們的一個“借口”罷了。給一對需要幫助的老人做點力氣活,而他們堅持要給報酬,鄉(xiāng)親們不找個“借口”,拒絕不了?。∥壹腋舯谝灿幸晃还鹿牙先?,我媽媽經(jīng)常給她送吃的,她要給錢,我媽總是說吃不了才送給好的。其實那都是借口,因為我知道每次都是為她準備了一份。
(不少學生開始附和,因為他們也遇到過類似的“借口”)
師:同學們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課文,非常難得。請你們再讀讀課文,想想有多少人用古井做了多少次借口。
(生默讀課文)
生:從“‘那口古井給我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未要過報酬,鄉(xiāng)親們總是這樣說這句話看出大家一直”用古井作“借口”!
師:為什么大家每次都用古井作“借口”而不找別的“借口”
生:古井對人們太重要了!
生:古井一直為鄉(xiāng)親們提供著生命之水,已扎根于鄉(xiāng)親們的心里。
生:應該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扎根在鄉(xiāng)親們的心里。
生:古井天長日久地無私奉獻,已自然地影響著鄉(xiāng)親們,鄉(xiāng)親們已自覺地把古井作為榜樣。
因此,古井陶冶著鄉(xiāng)親們的品格其實是說:古井“無私奉獻的精神”影響著鄉(xiāng)親們,使鄉(xiāng)親們也具備了這樣的品格!
師(深情地):是?。泥l(xiāng)親們的話可以看出:古井無私地為我們奉獻著清涼的泉水,我們也要向古井一樣,為你們無私地挑水。鄉(xiāng)親們美好品質(zhì)是受古井影響的,因此,是古井陶冶了鄉(xiāng)親們的美好品質(zhì)。
師:再想想,借口是否真正的理由。
生:不是。
師:鄉(xiāng)親們的“借口”(那口古井為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未要過報酬)是否真實?
生:真的。
師:能叫借口嗎?
生:不能。
……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思考和理解,重新建構(gòu)新知識的過程。由于受認知水平的局限,理解常會發(fā)生偏誤。上述案例中,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過程中提出“獨特見解”——“鄉(xiāng)親們的美好品質(zhì)和古井并沒多大聯(lián)系,那只是鄉(xiāng)親們?yōu)榱藨独先怂岢龅慕杩凇保⒘信e事例。很明顯,該生受到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理解有偏誤,這也完全偏離了事先的預設“軌道”,筆者并沒有急于解釋“借口”一詞來糾正錯誤,而是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生成資源,巧借“借口”,引導學生再次研讀文本;巧設“為什么大家都用‘古井作借口”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古井天長日久地無私奉獻著泉水的精神感染、熏陶著鄉(xiāng)親們,讓鄉(xiāng)親們也具有了這樣的品質(zhì)”;最后,三言兩語,澄清了學生對借口一詞的誤解。
整個過程,筆者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同時堅守著文本的價值取向,巧借“借口”,加深了學生感悟,同時也讓文章的教學難點有效地得到了解決,這和事先深入研讀文本是密不可分的。
三、開放預設,構(gòu)建教學相長的動態(tài)過程。
在課堂教學關注“以學生為本”的今天,教師更應該注重預設。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這里所說的預設,不同于傳統(tǒng)觀念中的備課,而是一種大預設和動態(tài)預設,即開放預設。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是預設,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參與教學研討也是預設。所謂動態(tài)預設,是指我們的教學方案要在反復的實踐和反思中完善,教師的讀書、愛好、生活是預設,教后反思、教學隨筆、案例分析是預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用一生準備的一節(jié)課就是這種大預設和動態(tài)預設的體現(xiàn)。
我們的預設還必須做到“心中有人”,在課改理念下,教師預設要求更高了,我們需要淡化狹隘的格式化的備課,變一種固定的預設方案為多種假設方案,使自己在實踐中能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反應應付自如;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情境、備生活、備自己,還要備和課堂有關的一切主客觀因素,使教案更有寬度、厚度、深度和廣度,在橫向、縱向相結(jié)合的預設中追求課堂教學的精彩。
綜上所述,預設成功與動態(tài)生成是相互聯(lián)系的。沒有精心的預設,即使偶爾出現(xiàn)了好的生成資源,也無法利用,也說不上動態(tài)生成。課程改革需要我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預設的基礎上,真正地悟透課改精神,努力鉆研教材,使自己真正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指導者,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中要防止浮躁,避免追求新潮而丟掉根本,避免片面地理解新理念、新術(shù)語,尋找無法預約的精彩。
我們需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細細品味新理念,批判現(xiàn)實,反思行為,揚長補短,使預設成功與動態(tài)生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讓小學語文在改革中健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