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宇鳴
27年來,他一直抱著一個信念:只要活著一天,就要每年去給犧牲的戰(zhàn)友掃墓,替犧牲的戰(zhàn)友照顧好二老。他的這個信念,源于27年前和戰(zhàn)友的一次相互承諾:誰活下來,就替犧牲者盡孝,每年都要去看看犧牲者的家人……
27年前,他在戰(zhàn)友墓前告慰戰(zhàn)友:“好兄弟,你放心,我一定替你照顧好二老!”
1979年11月,安徽銅陵18歲的黃錫文報名參了軍。在奔赴部隊的途中,他結識了一批銅陵籍的新戰(zhàn)士,其中就有19歲的虞保舟。
到部隊后,雖然黃錫文和虞保舟不在同一個連隊,但他們各自的駐地相隔不遠,很快兩人成了好兄弟。1984年7月,他們接到緊急調防命令,奔赴老山前線參戰(zhàn)。到了戰(zhàn)場后,兩人就失去了聯(lián)系。
1984年年底,黃錫文奉命去師部物資供應站運物資,見到了分別半年的虞保舟,兩個好兄弟緊緊擁抱在一起。兩人灑淚相別時,相互鄭重承諾:誰活下來了,就替犧牲者盡孝,每年都要去看看犧牲者的家人。
再后來,老山上的戰(zhàn)斗越來越慘烈,敵我之間的拉鋸戰(zhàn)每天都在進行。在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中,黃錫文的腿上掛了彩,而虞保舟壯烈犧牲。
得到虞保舟犧牲的消息時,黃錫文十分悲痛,他暗自發(fā)誓:放心吧,好兄弟!只要我能活著回去,一定認下你的雙親,兌現(xiàn)我們曾經(jīng)的諾言!
虞保舟犧牲后被批準為革命烈士,黃錫文則榮獲一枚軍功章。
1985年,黃錫文退伍回到家鄉(xiāng)。不久,他與女友徐冬梅舉行了婚禮。蜜月過后,黃錫文對妻子說,他要去虞保舟家認親。
黃錫文步行25里路,經(jīng)輾轉打聽,找到了銅陵市獅子山區(qū)天門鎮(zhèn)金塔村虞保舟的家。進門后,他畢恭畢敬地對虞保舟的父母鞠了一躬,說道:“爸爸,媽媽,我是虞保舟生前的戰(zhàn)友。保舟不在了,我就是你們的兒子,我今天是來認親的。”虞保舟的父母流著淚,緊握著黃錫文的手,激動得半天說不出話。
在虞保舟弟弟虞小龍的陪伴下,黃錫文來到虞保舟的墓地祭拜。站在墓碑前,黃錫文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說道:“好兄弟,你放心,我一定替你照顧好二老!”
虞保舟有一哥一弟,哥哥比黃錫文大,弟弟比黃錫文小。他們3人商定要共同照顧好兩位老人,彼此間就以兄弟相稱。
黃錫文常對弟弟虞小龍說:“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了,我們都要盡到做晚輩的責任,把他們照顧好。”
戰(zhàn)友父親2010年臨終前拉著他的手說:“我陪保舟去了,你照顧好媽媽……”
黃錫文剛從部隊退伍的那幾年,在一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上班,每月工資只有45元,不夠一家人開銷。為了增加收入,他在銅陵市里另外找了份建筑工地的力氣活,等于利用業(yè)余時間干了一份兼職。這樣,他一個月能多掙六七十元錢。
這樣的日子整整過了5年。在那段困難的日子里,黃錫文也沒減少看望虞保舟父母的次數(shù),總是力所能及地為他們送些東西,提供經(jīng)濟上的幫助。
黃錫文每年都要去虞保舟家七八次,看望虞家二老。每年清明節(jié),他都要去虞保舟的墓地祭掃。金塔村的鄉(xiāng)親們都知道虞家這個姓黃的“兒子”,跟親生兒子沒兩樣。每次到虞家,黃錫文除了幫忙做些家務活,還陪二老談心、拉家常。
2007年,黃錫文參加了銅陵籍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他把虞保舟家里的困難情況告訴了戰(zhàn)友們。戰(zhàn)友們在黃錫文的帶動下,也紛紛加入到幫助虞保舟家人的行列中。2010年5月,黃錫文和戰(zhàn)友們湊了一些錢,又向縣民政局爭取了1000元資金,將虞保舟烈士墓修葺一新。
2009年春的一天,黃錫文來到虞家看望二老時,發(fā)現(xiàn)虞父正在吐血。當時,只有兩位老人在家。見此情景,黃錫文一邊打電話通知虞家兄弟,一邊趕緊跑到村衛(wèi)生所,請來醫(yī)生為老人治療,使老人的病情暫時好轉。2010年,78歲的虞父終因年事已高離開人世。老人臨終前拉著黃錫文的手說:“我陪保舟去了,你照顧好媽媽……”從此,黃錫文對虞母更加呵護,跑得也更勤了。久而久之,虞母不免心疼黃錫文,憐愛地說:“兒啊,路那么遠,你就不要老是跑了吧!”但黃錫文看得出來,老人還是希望自己來的。不久前,當他聽說老人血壓有點高時,便千叮萬囑,讓老人聽醫(yī)生的,每天要堅持吃藥。
說到黃錫文,虞保舟的弟弟虞小龍深情地說:“這么多年來,他就像我的親哥哥一樣,和我一起照顧父母。他的出現(xiàn),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溫暖的人間真情?!?/p>
27年來,黃錫文在連接兩個家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徒步走了近200個來回。談到27年來踐行承諾有什么感受時,已年過五旬的黃錫文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無論如何,我都將始終信守自己的諾言,盡好一個兒子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