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薇
鼓浪嶼適合小住。那種走馬燈似的旅行體會不到鼓浪嶼的美。
每當我感到非常疲倦,想要逃離眼前的煩惱,就很想一個人再去一次廈門。像曾經走過的那樣,從鷺江賓館出發(fā),一直走到喧囂的中山路,走到輪渡,去坐一次擁擠的渡船。再渡一次,渡我到對岸的小島——鼓浪嶼。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有著滄桑的歷史:這里曾是中國最早的富人島,建有中國最早的保齡球館和現(xiàn)代足球館,中國第一家汽水廠在這里誕生,中國最早的養(yǎng)狗證在這里出現(xiàn),曾有13個國家在島上設立領事館,華僑富商也相繼在這里興建別墅。
百年后的今天,許多原住民已搬出小島,鼓浪嶼昔日繁華不再,但依然保留著最初不俗的品位。在老別墅,在博物館,在山頂,在海邊,鼓浪嶼總有這樣那樣的事物會勾起我的回憶,牽引著我回到深遠的過去。不知掩映在林木里的那一幢幢建筑歷經了幾次易主?雖老舊卻掩飾不了曾經的輝煌,氣質與風韻猶存;生長了百年的榕樹曾見證過多少悲歡離合?如今依然垂著千萬縷根須,溫和而寧靜地守護著這座小島;清靜幽雅的鼓浪嶼之夜究竟埋藏了多少肝腸寸斷的故事?千百年來始終隱匿紛擾,靜謐無聲。
島上有好多曲曲彎彎的小路。大多數游客都忙著跟隨導游買紀念品、合影留念。匆匆的路人在風景中找尋歡樂,而我在鼓浪嶼找尋屬于自己的幽靜情懷,如果我們對這世界沒感情,即使不斷旅行,又能看到什么好風景?我覺得,現(xiàn)代科技留住的是記錄,不是記憶,真正有意境的,卻是這些迂回的小路。
鼓浪嶼,總讓我有種慢下來走走便是風景的心情和隨意感,即便迷路也不用擔心。走到沿著筆山修建的一條小路,上下坡較多,略有些陡,一眼望去,幾乎只有我和落了一地的木棉花,看不到盡頭。我喜歡一個人走過鼓浪嶼這些彎彎曲曲的窄窄老街,看伸出墻外的粉紅色枝丫,看墻角灑落的一層粉紅色花瓣……
路邊是各色風情的別墅,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墻頭或許還有不經意盤繞的藤蔓,磚縫中倔強求生的小草。鮮紅的木棉在高大的樹枝上盛開,芒果樹、木瓜樹、棕櫚樹,各色盆盆罐罐的花草……映襯著那些舊別墅、老房子和青石板小路,古典,浪漫,意味深長。若能和心愛的人在這樣清新舒適的庭院中平淡生活,看花開花落,風起云涌,天地悠悠,此生當無憾。
從鹿礁路、安海路、泉州路,走過福建路、漳州路,這些高低起伏的小巷才是鼓浪嶼的味道。巷子大多不寬,蔭涼,很靜,滿眼的綠,青石板鋪成的路看不到半點灰,走起來很舒服。特別是雨后,空氣中飄來清新的花香、草香,忽地就讓人想到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不由得期冀,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撐著油紙傘的姑娘。迷失,豁亮,再迷惘,然后柳暗花明又一村,多像人生?。?/p>
我一個人來到鋼琴博物館,以前幾次來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從一館到二館的途中有一個感覺很好的琴廊,清幽而浪漫。
老人們說,鼓浪嶼是“音樂家搖籃”,鼓浪嶼曾有許多鋼琴世家,有音樂學校、音樂廳、交響樂團、鋼琴博物館。漫步在島上,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yōu)美的歌聲,配上海浪的節(jié)拍,令人迷醉。其實,隨著島上原住民的搬遷,以及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求學、工作、謀生,鼓浪嶼的音樂風景漸漸沒落了,鼓浪嶼這座昔日的琴島,現(xiàn)在也只有在鋼琴博物館里才能淺淺的感受到了。
偶爾傳來的旋律,悠遠的像初戀時的心情。在這樣的旋律中,一切都可以隨自己所想,生命中那些你最珍視的花瓣,穿越紛繁變化的時空飄落而來,甜蜜又帶著些許苦澀,遙遠而又觸手可及。只要心還沒有被現(xiàn)實的殘酷和世事無常磨出老繭,就總能在這樣似有還無的音樂中想起一些美妙甜蜜的人和事,或者,是一雙不能忘的明眸,一段愛戀。嘈嘈切切之間,聽來恰似飲得一杯甘露,沁人心脾。
藝術的最高價值,也許就是帶給人類心靈以寧靜,一曲聽罷,便海闊天空,歲月靜美了。而最好的藝術,也往往是在這樣安靜美好的環(huán)境中誕生的吧。此刻,生命只是上帝最初賦予的純澈,種種煩惱、雜念都暫時地隱去。
一路走到人潮擁擠的海灘,終于找到一個相對清靜的角落,我靜靜的坐著,聽海浪聲和喧囂的人聲,吹海風,在充滿涼濕的、咸咸味道的空氣里放空自己,給自己的足跡拍照。而這一次,我一個人與碧海青天相對,海浪拍打巖石,一波又一波似情人獨語,我分明聽出了千百年的孤單。過往的經歷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行走,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相遇離散,離散相遇。仿佛有人相伴,卻又永遠孤獨。無聲,有息,念忘之間,有些事情再也回不去了。那種任海風和海水呼嘯而過的感覺,仿佛過去的時光和記憶在耳畔飛逝。我想留住那些歲月和記憶,結果卻只記住了一些支離破碎的時光。就讓所有的情緒都泡在海水里吧,去經受陽光,經歷暴雨,讓最美的時光,永遠留在那片屬于我們的海灘。
鼓浪嶼還有許多精致的小店,店里販賣的與其說貨品,不如說是心意和創(chuàng)意。店里的設計保存著原材料最初的質感,每塊木料都質樸清新,未經雕琢,木制的桌椅、吧臺面,由于使用時日較長,磨得相當光滑,透露出人的氣息與歷史的感覺;裝修以仿古木制結構為主,有種粗獷的風格,但原始之中又有精致。漂亮的綠色植物、精致的燭臺,傳達著店主的綿綿心意。黃色的燈光,配合著懷舊氣氛,很搭調。
置身其中,時光仿佛忽然停滯,外面人來人往,但聽不到聲音。好像一下從人群中抽離出來,喧鬧與自己無關,只有燈、光、影在篩動。一本書,一杯咖啡抑或美酒,靜得只有翻書的聲音。在這樣的情境下,人很容易平和下來,安靜下來。問問自己,我所選擇的是我曾經想要的生活嗎?急于趕路,我是不是也忽略了途中的風景?
都說縱情山水,只為找回自己,我想,這些小店其實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體現(xiàn),給人一種關于生活的解讀與向往。這是向內求的簡單生活——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生活應該有生活的樣子——即便工作也離不開咖啡、美酒、美食,還有精致的細節(jié),可以交流的朋友,看看書,發(fā)發(fā)呆。有點小資,但小資得自然、得體。這,或許就是鼓浪嶼的魅力。
慢鏡頭里,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諦吧??赡芤驗檎也坏酵P母蹫?,所以臉上才總是寫滿思慮。
若是能有更多的時間消磨在這島上,該有多好。
可惜了,我只是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