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達達
覃里雯出生在廣西柳州,她曾經(jīng)這樣形容自己的家鄉(xiāng):它腳踏實地的樸實氣質(zhì)和幽默感,它的直率爽朗和掩藏其下的柔情,它對美食孜孜不倦的愛好,它日常生活中的興高采烈,它可愛而適度的虛偽,它小小的勢利眼,它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它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間的掙扎……它所奠定的這一切基調(diào)最終組成了一個火箭發(fā)射臺,在我生命的18個年頭里終于建成,其目的是把我這樣的人發(fā)射出去,越遠越好。
初看到這段話,感覺這么細膩、生動、有人情味兒的描述,如果不是內(nèi)心對它有著極深的情感,一定是寫不出來的。對于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來說,兒時記憶中的家鄉(xiāng),都是這個模樣的。只是我們從沒這樣深刻地總結它,每每想起,也總就像那首老歌唱的:天邊飄過故鄉(xiāng)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呼喚。云很快就飄過了,在異地打拼、生活著,總有一些東西讓你想起兒時的事。也許是一種感覺,讓你總是想起兒時的一碗牛肉湯面,或者是一根幾毛錢的冰棍,一個烤地瓜,在你記憶深處,它們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如今你總在隱隱抱怨:為什么現(xiàn)在吃不到那么好吃的東西了?
我的父母生活在一個很有原則、什么都有對錯的環(huán)境中,他們內(nèi)心不自由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從沒把生活過成方式。什么話該說,穿什么衣服是對的,做什么事是應該的,一切都不該有什么偏離軌道的事。因為對錯對于他們太重要了。這是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們這代人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因此在今天我們被“方式”深深影響,被宣傳了的情況下,還能不時警醒下自己。每天忙碌奮斗著不就是在追求生活,在被各種廣告商炮制的宣傳語下,誰都沒辦法完全抵制一些愚蠢的小玩意兒和毫無用處的時尚物件,你不在“美好泡影”下追求某種生活方式,你就是小怪物。
挺累的。我想,從現(xiàn)在開始,我還是做個普通好人,至于誰再說“用蘋果手機是普通青年,用諾基亞的是農(nóng)民青年”等等言論早已經(jīng)不能影響什么,至于什么先鋒人物每天給出的500條生活建議,我得擦亮眼睛努力挑選來對待我的生活。因為標準總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雖然聽到有專家振振有詞地說著“吃得太飽不利于健康”、“炫耀財富很無聊”等等這樣的廢話,但這畢竟只是一部分,在一個連天氣預報都天天忽悠我們的今天,我們的確每天都在依賴專家們,從而謹慎生活,毒豬肉、毒膠囊、毒土豆和毒果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