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要: 按照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要求,圍繞“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改善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兩結合”、“一拓展”和“一改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
關鍵詞: “形勢與政策”教學方法長效機制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平臺。建立“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初步模式,改進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育教學方法,是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的可靠保障。根據(jù)《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的精神,筆者認為,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主要應從突出主渠道地位,做好“兩個結合”、發(fā)揮“一拓展”和“一改進”作用入手。
一、構筑教學針對性和時效性相結合的新的教育教學平臺。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內容包含“形勢”與“政策”兩部分內容。形勢是國際和國內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狀況和態(tài)勢,是黨和國家為實現(xiàn)一定時期的目標和任務而制定的行為準則。政策的制定要以形勢為客觀依據(jù),以重點分析國際國內重要形勢的方式來闡明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并根據(jù)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作必要的調整?!靶蝿菖c政策”課的內容具有政策性、動態(tài)性和時效性強的特點。為此,我們積極構筑教育教學針對性和時效性相結合的新的教學平臺,突出“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地位,有針對性地分析某一范圍的形勢,闡明相關的政策,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和思想上存在的誤區(qū),及時加以引導和疏通,從而使學生在對具體“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內容的正確認識中逐步確立起馬克思主義形勢觀和政策觀。
二、建立熱點問題與基本理論、基本形勢教育教學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熱點問題雖只是一時的凸現(xiàn),但它卻蘊含著豐富的基本理論、基本形勢,包含著復雜的歷史背景,是多種矛盾交織的必然反映。“形勢與政策”離不開熱點問題。熱點問題教育是“形勢與政策”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當代大學生的興奮點。如何將熱點問題與基本理論、基本形勢結合起來進行教育教學,這是一種長效機制,在效果上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創(chuàng)設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專兼職教師緊密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師在教育改革和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由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廣泛,教學要求高,操作難度大。對“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有更加特殊的素質要求,這支隊伍既要有較高的理論和政策水平和較為豐富的多學科知識,又要熟悉學生的思想情況,還要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更要有開拓性的工作思路和一定的學生活動組織協(xié)調管理能力等。為此,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課教學部在原有建立“形勢與政策”課專職教師師資庫的基礎上,逐步強大兼職教師隊伍,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腦”,充分發(fā)揮兼職教師的作用,將“形勢與政策”課程分成專題,實行專題負責制,積極創(chuàng)設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專兼職教師緊密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當遇到國內外發(fā)生重大時事時,聘請中央黨校理論專家、客座教授來做理論輔導和答疑并由院黨委書記、思想政治課教學部教師帶頭向全院學生作專題報告,積極塑造一支教學過硬、科研過硬、育人過硬、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隊伍。實踐證明,這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會人力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新備課方式,強化集體備課力度。備課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教師對知識的自我轉化、改造、構思的過程;是教師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學科教學內容,搜集資料、處理信息、設計方案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提升自身能力的過程。它可以說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有調查表明,眾多教師還是沿用了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一味追求項目齊全,格式統(tǒng)一規(guī)范,以應對各種檢查。寫出來的教案只注重知識傳授的系統(tǒng)性、正確性,而忽視教學對象的心理發(fā)展要求,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失去形勢政策課的生機和活力。不斷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是一門課程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保證?!靶蝿菖c政策”課的特點決定了既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的教學方式的改革,又要創(chuàng)新備課方式,加大集體備課和電子備課力度,為此,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課教學部實行團隊合作,匯聚集體智慧,充分發(fā)掘和整合網(wǎng)絡等各類資源,深化專題備課,打破教學資源壁壘,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三)充分發(fā)揮黨團組織和學生社團組織在“形勢與政策”教育中的載體作用。建立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委宣傳部與思想政治課教學部牽頭負責,教務處、黨委學工部、團委直接參與的教育教學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fā)揮黨組織、共青團、學生會、班集體和社團,像大學生演講協(xié)會、研究會等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做好“形勢與政策”教育工作,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加強對學生活動組織的有效指導,開展形式多樣的理論學習、主題教育和校園文化活動,拓展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及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能力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拓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積極改進考試方法。
(一)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增強教育的有效性。事實表明,“枯燥”、“單調”、“呆板”等單一的上傳下達,我講你聽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其時空的局限性確實無法滿足學生對信息開放性、及時性和多樣性的需求。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網(wǎng)絡等傳媒手段、影音、音像資料,建立網(wǎng)絡教學考核和評估系統(tǒng)等,豐富“形勢與政策”教育內容,滿足學生對知識廣延性、開放型的需求,使教學形象直觀,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我們在教學中引入了答記者問的形式,就熱點問題和學生直接進行對話,采用了啟發(fā)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探索了專題講授、案例教學、寒暑假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方法,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用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
(三)改革考試方式方法?!靶蝿菖c政策”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按正常教學管理的要求,考試實行學期考核制,考核工作由教務處統(tǒng)一安排,但同時充分考慮本課特點,加強考核環(huán)節(jié)的改革,積極探索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考核方法,突出考核學生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避免用單一的閉卷考試評價學生,應把成績的考核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的環(huán)節(jié),考核方法靈活,又不失嚴肅性,成績考核由理論和實踐考核兩部分構成。理論考核以學生的課堂筆記檢查與考勤為主,采用開卷考試、論文寫作、專題辯論等情況綜合起來考核,實踐考核重在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日常行為表現(xiàn)等列入教學活動之中,形成制度,啟發(fā)學生的探索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多元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標準,對學生成績評價能夠做到科學、客觀、全面。實踐證明,它有助于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整體效應。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11-17.
[2]翟翠玲.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
[3]王月紅.“形勢與政策”課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效果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教育教學研究基金項目“90后”高職院校學生思想行為及價值觀教育研究,項目編號:GJ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