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莉
平坦、干凈的村主干道,翠綠成行的鄉(xiāng)村綠化帶,日趨完善的農田基礎設施,生機勃發(fā)的姜薯種植基地,欲待五月楊梅節(jié)喜迎遠客的楊梅,熱火朝天的尖山小學重建工地現場……4月的一天,當我們再次踏上尖山村這片偏僻山區(qū)土地時,真不敢相信,這就是一年多前那個落后的小山村。
尖山村村委書記林瑞龍高興地說:“這些變化,得益于市公安局牽頭帶領光大銀行汕頭分行開展的幫扶工作?,F在,村里貧困戶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提高了,環(huán)境優(yōu)美了,山更青水更綠了,尖山村面貌煥然一新!真的要感謝公安局對我們村的真心幫助和支持,把我們帶上脫貧致富的大道?!?/p>
警徽在這里熠熠生輝!
當我們懷著興奮、好奇、疑惑的心情追隨汕頭市公安局黨委領導班子的身影和駐村民警的腳步,重拾這一年多來市公安局對這片土地傾注的拳拳愛民情懷。所到之處,所見所聞,都是樸實老百姓發(fā)自內心的感謝和感動。究竟藍盾的光芒給尖山村帶來了什么福蔭?在村干部、村民乃至學生們天真爛漫的笑容背后,又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
“雙到”駐村工作隊來了
位于潮陽區(qū)南山北面、西臚鎮(zhèn)內八山區(qū)中央的尖山村,是二戰(zhàn)時期的革命老區(qū)、省貧困村、扶貧村。全村戶數290戶1537人,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農業(yè)基礎設施落后,社會公益事業(yè)落后,以“靠天吃飯”的種植業(yè)為主要經濟來源,當地黨政不斷努力但一直由于水源保護地的限制等緣由制約了發(fā)展。
2009年底,廣東省扶貧開發(fā)“雙到”的春風吹到了尖山村。根據汕頭市政府的安排,尖山村被確定為市公安局和光大銀行汕頭分行聯(lián)合幫扶的定點掛鉤貧困村。一場幫助尖山村謀求發(fā)展的幫扶活動,在公安局黨委的重視和光大銀行的配合下拉開了序幕。
公安局分管局領導、政治處鄭立波主任多次與局團委女書記洪映文到尖山村對接、啟動幫扶工作,并最終正式將由洪映文為組長、由局青年民警劉洪川及光大行張偉文及許宇鵬為組員的駐村工作組介紹給村里。
“做該做的事情,是真正能幫助老百姓改善生活改變貧困落后的事情,就放手去做”,作為掛扶尖山村責任人,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鄭通聲對工作組提出了如斯要求。
尖山村的村情民生,牽動著汕頭市公安局領導班子的心。鄭通聲局長堅持用實際行動說話,用模范帶頭作表率,通過精心組織動員,不斷形成全警全員高度關注、直接參與幫助尖山村及貧困農戶開展扶貧攻堅戰(zhàn)的濃烈氛圍。
“尖山村”這三個字,在全體民警的心中留下了一個牽掛。
局里上上下下強大的支撐,駐村工作組干勁十足,在村委添置了日常生活用品,扎根尖山,事無巨細,做好各項扶貧開發(fā)事務性工作,率先在全市以4個100%的標準完成了基礎信息的采集錄入。
2010年8月20日,時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朱小丹到尖山村檢查調研時,對工作組連連提問,組長洪映文是如數家珍一一全面作答。朱省長滿意的笑容,深深印在了在場每一個人的腦海中。10月22日,洪映文作為汕頭市唯一一名駐村干部代表,參加了汪洋書記親自出席的全省駐村干部座談會。11月,洪映文又參加省召開的粵東西北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座談會并在會上被指定做經驗交流發(fā)言。
2010年底,全市“雙到”工作實施派駐駐村干部,為保證尖山村“雙到”工作連續(xù)性,局黨委把已擔任局經偵支隊政委并兼任局團委書記的洪映文選派為駐村干部,并掛任尖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同時原駐村工作組員劉洪川等駐村工作組也繼續(xù)派駐。接到繼續(xù)留駐尖山村任務后,工作組毫不退縮,把局的信任扛了起來,傾力投入到未完成的工作任務中。
村里的學童開心了
由于歷史原因,尖山村群眾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100人,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近60%。公安局幫扶隊伍踏入尖山村那一刻起,尖山村小學重建工作成為第一個被確立的幫扶項目。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鄭通聲直接帶領和具體參與下,局班子成員、工作組八方呼吁,四處牽線,除從不太寬松的辦公經費中申請、撥出60萬資金外,還努力從市區(qū)各主管部門、熱心企業(yè)、鄉(xiāng)賢籌資,共籌集到資金182萬元,村民熱切盼望已久的尖山小學重建工程得以啟動開建了?;I建期間,鄭通聲局長帶領駐村工作組事必躬親。一棵百年橄欖老樹矗立在規(guī)劃的學校大門正中,站在重建現場圖紙在手的鄭局長,一眼就發(fā)現了這個問題。“留樹、挪大門”的決定,讓現場的工作人員和村民都鼓起了開心的掌聲。
伴隨著工作組在村一天天的工作,學校也一天一個樣建了起來。一座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擁有7間教室,并配有教師房間、食堂、圖書館、電腦室等設施齊全的尖山小學很快就會展現在我們眼前。市實驗中學捐了200套桌椅、省送來了圖書、區(qū)送來了籃球架,學校配套設施正不斷提前到位。
針對有貧困學生因為家庭無力供讀而中途退學的現象,一個情暖尖山農戶的民警捐款活動全面展開了,廣大民警積極投入捐資助學行動中。2010年9月,民警第一期共向全村79戶有子女在讀的貧困農戶和低保戶發(fā)放助學金捐款3.16萬元。面對村教育的幫扶,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捋著胡須,連連說:“尖山有希望了!”
尖山村農戶腰包逐漸鼓了
2010年,對于尖山村民林英杰一家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是充滿喜悅的一年。
42歲的林英杰一家5口擠在一間昏暗的祖屋里,3個子女均為在讀學生,經濟來源僅靠林英杰農田耕種和打零工,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是村里出了名的貧困戶。因為“雙到”幫扶工作,因為鄭通聲局長的掛戶幫扶,林英杰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這一年,林英杰告別了打零工的日子,他承包了村衛(wèi)生隊工作,擁有了平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領到了第一份村發(fā)給的工資?!岸嗵澚肃嵆NF在我有了一份固定工作,每個月都能領到1600元的工資?!绷钟⒔苷f到這時喜上眉梢。鄭通聲為他家買了兩頭小豬,還幾次自掏腰包,資助他購買了楊梅種苗、肥料。
林英杰的大兒子林岳鵬去年初中畢業(yè),因家庭貧困想輟學外出打工。在鄭通聲的真切關心和工作組積極奔走、市扶貧辦協(xié)助下,林岳鵬成功申請了免費就讀廣東省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當鄭通聲專程送來錄取通知書時,林岳鵬及其家人激動萬分。
局領導帶頭,全警參與幫扶氛圍濃烈。市局機關各科室、分局、派出所主要領導都親掛責任人,各出招數,為農戶排憂解難,民警紛紛為幫扶工作出謀獻策,捐款捐物。2010年各級領導和民警職工已先后超過3000人次到戶開展幫扶工作,僅民警捐款捐物到戶資金就有26萬多,110戶被幫扶貧困農戶得到民警助力發(fā)展生產的捐款戶均2500元。110戶貧困農戶已有79戶申請確認脫了貧。
“雙到”不僅助力了貧困農戶的發(fā)展,也助力了村集體、全村村民的發(fā)展。由于尖山村地處西臚鎮(zhèn)水源保護地,不能發(fā)展工業(yè),因此,工作組很快找準了扶貧方位:推進產業(yè)化扶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惫ぷ鹘M邀請有關專家深入尖山村開展種養(yǎng)專業(yè)技術培訓和宣講活動,建設村200畝姜薯種養(yǎng)及自動噴灌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啟動尖山姜薯品牌戰(zhàn)略,設計“尖山姜薯”外包裝,推動尖山特產姜薯的品牌商品化,發(fā)動民警捐款支持貧困農戶擴大種植烏酥楊梅、姜薯等特色經濟作物及土雞養(yǎng)殖等等,有效地促進了農戶增收。
尖山村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但民警幫扶的腳步并沒有停下來。
民警的捐款為全村掛扶貧困農戶529人全部購買了新農合,實現100%貧困戶家庭參加農村合作醫(yī)療。村15戶危房戶改造計劃順利推進。3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家庭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尖山村民的心里是暖洋洋的。因為他們看到新生活的希望。
村容村貌綠了美了
踏入尖山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新建的漂亮的治安崗,電動的大拉閘門。村路兩旁婆娑的小綠蔭。在村委會前,工作組設立的“愛我尖山美化環(huán)境,讓青山綠水環(huán)繞你我間”宣傳畫尤為引人注目。
眼前的尖山村村容村貌干凈整潔,綠色田園生機盎然。與一年多前垃圾成堆、路面泥沙覆蓋、路邊柴草亂放的景象相去甚遠。
為了尖山村能得到科學健康發(fā)展,鄭通聲局長多次召集班子成員、潮陽區(qū)西臚鎮(zhèn)委和尖山村委有關負責人,邀請潮陽區(qū)規(guī)劃局及設計院等有關領導和專家,就尖山村未來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設計,進行專題研究。一個未來山川秀美的新尖山,藍圖已經描繪就位。
村里的道路通了,順了,也將更長更美了。在各級共同努力下,省、市幫扶資金及時到位,同時在鄉(xiāng)賢的出資出力下,共投入320萬元,2.81公里的鎮(zhèn)村公路硬底化建設全面完成。幫扶氛圍凝聚了力量,村里為數不多的吳俊平等幾個外出成功鄉(xiāng)賢,不僅出資250元萬為村鋪路,而且,把村的路燈也給安裝了,把村的治安崗給捐資蓋了……
村里即將擁有衛(wèi)生站和便民藥房了。在鎮(zhèn)的協(xié)助下,經過工作組多方聯(lián)系,得到了潮陽區(qū)大峰醫(yī)院黃壯國院長的重視和支持,親自參加村衛(wèi)生站的建設。村民看病難這個一直困擾著尖山村民的問題,將成為歷史。
村道和小廣場綠化了。樟木、水溶、桃花心木等800多棵好樹苗,在村中各處嶄新矗立著。
系列幫扶活動進村了。共青團干部出身的洪組長,將青年業(yè)務骨干、專門技術人才、青年志愿者等引到了尖山村。大峰醫(yī)院帶來了義醫(yī)義診;市直團工委組織市各界團員青年帶來了一系列志愿活動;廣東醫(yī)學院健康陽光團、青年民警、光大銀行職工、農科所專家、農業(yè)局綠化專家、潮陽區(qū)規(guī)劃局規(guī)劃設計專家、潮陽區(qū)水利局水利專家等,也陸續(xù)出現在尖山村各處。
村里堆積的垃圾不見了,村容村貌干凈整潔了,村道寬闊暢通了。短短的一年,尖山村正悄然發(fā)生著嶄新的變化。
尖山村處處散發(fā)著新農村的活力與朝氣,
尖山村處處充滿著希望,
尖山人民不會忘記,是人民警察幫助他們在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上栽下了新綠……
創(chuàng)新致富理念進村入戶了
“要有創(chuàng)意扶貧的理念,在做好扶貧工作的各項規(guī)定動作上,要創(chuàng)造性推進自選動作”,“扶貧一定要做到創(chuàng)意扶貧、長效扶貧、生態(tài)扶貧、愛心扶貧、科學扶貧”。駐村工作組對著我們把鄭通聲局長的幫扶理念如數家珍反復嘮叨著。
有了明確的方向,工作組不僅在推進各項幫扶項目上下功夫,還花大力氣在全力打造共建美好尖山幸福尖山的核心價值觀,培育尖山村良好社會風尚、文化氛圍和健康發(fā)展氛圍,扎實推進生態(tài)文明村的建設上下功夫。
有了工作組,尖山村抗戰(zhàn)遺址、民間四百年歷史原汁原味古老尖山村英歌舞、最適合的土壤種植出來的尖山烏蘇楊梅、尖山姜薯這“尖山四寶”被挖掘出來并大力發(fā)揚。
有了工作組,尖山村第一代村支書林寶如,1975年曾經赴北京接受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毛主席接見時送給林寶如一支步槍作為禮物的歷史故事,不再被塵封。林寶如參加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證書,被工作組尋找了出來,成為了尖山村委珍貴的“壓村寶”。
在工作組籌劃下,公安宣傳骨干、汕頭大學新聞學教授和學生及報社資深傳媒人,多次深入尖山各處收集、采風,實地勘查抗戰(zhàn)遺址,為未來尖山經濟社會發(fā)展留下寶貴文化資源?!扒橄导馍礁锩蠀^(qū),尋訪身邊抗戰(zhàn)足跡”采風活動走進尖山,讓村里老人憋在心頭的抗戰(zhàn)故事不再被塵封。
外出務工的尖山村民,利用春節(jié)回鄉(xiāng)過節(jié)的空隙,抓緊進行了英歌舞排練。有400年的歷史、至今還保存潮汕最原始的英歌舞步伐、保持著穿草鞋傳統(tǒng)的英歌舞,在2011年公安局新春游園活動舞臺上,舞出了村民對汕頭市公安局真心扶貧幫扶工作的由衷謝意和對全市公安民警新年的吉祥祝福。
尖山村姜薯、尖山村楊梅,在工作組和西臚鎮(zhèn)全力推廣,有了品牌化包裝下,名氣越來越大,價格逐漸攀升,銷量不斷擴大,供不應求。
尖山村慈善會成立了,尖山村資源網即將開通了,尖山村的農家樂、鄉(xiāng)村游項目也籌劃起來了。
“幫扶工作要爭分奪秒”,“很好、加快、跟進”,鄭通聲局長給工作組時時加壓。他親掛責任人,潮陽區(qū)委書記直掛責任人,市扶貧辦給予直接指導,西臚鎮(zhèn)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的直接參與,讓工作組倍感動力與壓力并在。當洪映文與組員劉洪川行駛在村與局之間熟悉的路上時,更多的時候,是累并快樂著。他們知道自己承載著局領導的重托,承載著局廣大民警共同幫扶尖山的重托,他們是尖山村與公安局和光大行的橋梁,是尖山村民與民警的紐帶。
在我們采訪過程中,深深地感到,一種濃濃的感恩心情一直在尖山村民的心里流轉……
結束采訪時,我們經過了新開通的環(huán)山路,舉目望去,成行的小樹沐浴在陽光下,迎風搖曳,茁壯成長。天邊,泛出了片片綠色。
我們慨嘆:數百棵在尖山村新種植的樹苗,不正預示著尖山——這個貧困山村郁郁蔥蔥的美好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