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筠
同事問襄如:“晚上我們要去烤肉,要不要一塊兒去?”其實她本來想晚上加班,趕一份明天要交的企劃書,但又不好意思拒絕同事的邀請,所以想了想,最后有些勉強地說:“好吧!”于是下了班,和幾個同事事先去吃飯;之后,大家又提議去KTV,她很不想去,但又說不出“不”字,于是又跟著去,一晃眼已經(jīng)十點,大家又繼續(xù),又轉(zhuǎn)去啤酒屋吃宵夜,一直到半夜兩、三點才回家,早已經(jīng)筋疲力盡,根本沒力氣趕企劃書。于是第二天一早,對著老板卻交不出成品,老板的臉色真是難看到了極點,襄如心中直恨自己,懊悔不已:“為什么我就是不會說‘不?”
的確,對許多人而言,要說出“不”,真比登天還難!你呢?你是否真能輕松自在地拒絕他人呢?
拒絕的藝術(shù)
專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咱們東方人和西方人在這方面差別極大。一般來說,東方人比較不習(xí)慣正面拒絕別人,而在這方面日本人尤為如此。所以美國在和日本談判時,剛開始老是吃虧,因為不論說些什么,日本老兄們總是點頭說“嗨”,老 美就認(rèn)為這表示對方同意了,當(dāng)下非常高興,直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嗨”,只不過表示,我聽見了(甚至是“是,我聽見你們的愚蠢了,大哥”),這跟同不同意,絕對 一點關(guān)系也沒。而老外的說法就更為藝術(shù)些,當(dāng)著對方的面,大伙兒總說“我們再看看,再研究”,而這言下之意,就是希望你看來看去,就會忘了再來看我,忘了這檔事??磥碇袊苏?仁厚,怕直接說“不”會傷對方的心,而改以模糊不清的方式表示,反正大家心知肚明,又何必直說呢?
可是,相信你也有這樣慘痛的經(jīng)驗,常常我們這么不清不楚的暗示拒絕,卻碰到個意 志堅定的對象,硬把你的模糊逕下結(jié)論:“好,那我們就這么說定了,我等你!”這下你只好苦笑地答應(yīng)了,誰叫自己話說的不夠清楚呢!所以,不知拒絕的話,生活總是身不由己,往往陷入一團混亂,也就是說,一直不向他人說“不”,通常落得冷酷無情的跟自己說“不”。 因此,合宜而明確的說出心中真正的想法,是EQ高手不可或缺的人際技巧。
在這兒建議你幾個拒絕的步驟,可使說“不”變得輕松自在許多。例如,當(dāng)人家有所要求或提議,而我們又不太能配合時,可以這么說:
●我很愿意……(表達自己樂意與對方互動的意愿。)
●但是……所以……(我有其他的原因,所以沒辦法答應(yīng)。)
●別忘了謝謝對方……(論如何,非常謝謝你想到我,希望以后我們有機會一塊合作。)
這種方式不會讓對方下不了臺,一方面明確地表達了你的心意,另一方面也正面肯定你與他的情誼,避免對方產(chǎn)生“好心被狗咬”的不愉快。
謝謝你,但是……
就以前面的例子來說,王小姐其實可以這么說:“我很想跟大伙兒一起去聚聚,也好久沒有輕松一下了,但是我這個案子明天經(jīng)理一定要看,所以只好放棄跟你們?nèi)ィ掏礌奚?!不過還是謝謝你的邀請,你真是夠朋友,每次有好吃好喝的都會通知我,希望下回我的運氣好些,能跟你們一塊出去瘋一瘋?!?其中的“但是”之后要說什么話,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實話太傷人,例如:“我實在很討厭你”,那就最好別說,這倒不是要你虛偽,而是一種尊重對方的表現(xiàn),畢竟對人的感覺是主觀的,隨時會變,而人家邀請的意識再怎么說也是一番好意,回報同等的善意是起碼的格調(diào),對吧!
不方便說實話時,不妨就告訴對方:“我已經(jīng)有別的約(安排)了”,只要你語氣堅定、態(tài)度和善,別人就不好意思太為難你。如果你仍覺得必須說個小謊才自在,自己也得清楚地記得劇本,免得時間一久忘了,而事后穿幫。例如:你告訴人家“今晚我不能陪你,因為我媽要出國,我要送她去機場”,結(jié)果他老兄隔打電話去你家,竟就是令堂接的電話!另外,許多人喜歡捏造更多謊言來掩飾的謊言,這么做非常危險,萬一圓不好,被拆除,不但會傷害彼此間的關(guān)系,更重要的,你們會賠上信譽,讓人無法再信任你,因此,除非萬不得已,最好不要以謊言作為拒絕的借口。
當(dāng)我們學(xué)會適時地對他人說“不”,也就學(xué)會跟自己的快樂說“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