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江
摘要: 物理演示實驗是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師必須認真摸索、實踐演示實驗,并適當?shù)貙σ恍┪锢韺嶒炦M行改進。作者談?wù)勛约阂恍┪锢韺嶒灥母倪M方法。
關(guān)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演示實驗改進方法
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演示實驗是否成功,關(guān)鍵是看學生能否清晰地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我經(jīng)過幾年來的探索,適當?shù)貙σ恍┪锢韺嶒炦M行了改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談?wù)勛约簩σ恍┪锢韺嶒灥母倪M方法。
一、“魔術(shù)”般的演示,激發(fā)學生興趣
美國教育學家格林指出:“在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特意避免一開始就由教師講解,而是試圖用各種方法引導兒童審查自己的做法,形成自己的法則的概括,并找出他自已的解答方法?!币虼?,精心地設(shè)計好實驗,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物理情境尤為重要。新穎、有趣的實驗?zāi)苡行Т碳W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驗證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蔽蚁饶靡恢Х酃P和一塊木塊,讓它們從空中的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結(jié)果同時到達地面。但學生對這一結(jié)論不以為然,有的學生說:“太快了我們很難分辨誰先誰后?!边@時我變“魔術(shù)”般拿出一張紙,請一位同學上來配合,我把這張紙揉成團,讓它從這位同學頭頂自由下落到地面上;然后撿起這張紙,把它鋪開也從這位同學頭頂自由下落到地面上,同學們驚叫著:“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痹谘菔尽八簧朴趥鳠帷钡膶嶒灂r,可在試管中加條小魚,當上面的水沸騰時,下面的魚卻安然無恙。在學習“鏡面反射”時,我對學生說:“我有一面‘魔鏡,我會在鏡上寫一個大大的字但有的同學卻看不著?!惫唬瑢W們都見證了這一奇跡。講“慣性”時,可演示“筆帽下抽紙”、“巧打棋子”等實驗。上述實驗不但現(xiàn)象清晰,而且饒有情趣,它們像“魔術(shù)”一樣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二、改進方法,增強效果
演示實驗必須直觀、清楚、效果明顯。對一些演示實驗進行適當改進,以便增強演示效果,很有必要。
案例1:做“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時,我準備了兩個雞蛋,讓一位力氣大的同學用力捏其中的一個雞蛋,怎么捏雞蛋都完好無損,然后讓一位力氣小的同學捏在一起的兩個雞蛋,輕輕一捏兩個雞蛋都碎了。這一結(jié)果充分證實了“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
案例2:講述大氣壓強存在的知識時,取一支大試管,找一支塑料圓珠筆桿,將筆尖的圓孔封住。將大試管注滿水,把圓珠筆桿的尖端朝下放入大試管中(插入多半即可),然后將兩管一齊倒轉(zhuǎn)過來,松手放開圓珠筆桿,便會現(xiàn)察,隨著水的緩緩下流,圓珠筆桿在大試管中徐徐上升,如圖一所示。這個演示實驗不僅現(xiàn)象明顯,而且可觀察時間長,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也較強。
圖一 圖二
案例3:講述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時,有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如圖二,在試管中加些水,用軟木塞塞住,加熱使水沸騰,水蒸氣膨脹時對軟木塞做功,消耗了水蒸氣的內(nèi)能不易理解。我對這一裝置做了如下改進,效果明顯增強。在試管上部1/3處開一個口,把溫度計插入這個開口中,密封開口處的空隙,用細線將溫度計固定在鐵架臺上。加熱試管內(nèi)的水沸騰,產(chǎn)生的水蒸氣膨脹做功,觀察到溫度計的示數(shù)降低,說明氣體對外做功內(nèi)能減小,溫度降低。
三、形象演示,揭開抽象理論的“面紗”
許多初中學生常常會覺得課本上,涉及的物理現(xiàn)象、物理作用過程,都是很抽象、很難理解的。單純憑借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描述,學生很難產(chǎn)生感性認識,也就更加無法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理論概念。我們可以用形象的演示實驗,把抽象的物理規(guī)律和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沖破思維的障礙。
如:在學習“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理論時,用濾紙做成一朵小白花,然后用酚酞試液浸濕放入封閉的可樂瓶(1.5L)上部,用注射器往可樂瓶底部注入微量濃氨水,很快處于瓶子上部的小白花濾紙由下而上逐漸變成一朵鮮艷的小紅花。說明處在瓶子底部的氨水分子運動到瓶子上部,浸濕酚酞的小白花遇氨分子逐漸變紅,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接著打開可樂瓶的蓋子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可樂瓶中的小紅花重新變成白色,這是由于瓶中的氨分子從瓶口運動出去,使小紅花逐漸變成白色,進一步說明氣體分子是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圖三
又如:“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其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產(chǎn)生的”,課本上是從理論推導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既深奧又難以理解,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我做了一個形象的演示實驗:如圖三,取一個礦泉水瓶,瓶口朝下把底部剪掉放入一個乒乓球,擰開瓶蓋往瓶內(nèi)注水,只見水緩緩下流乒乓球卻不能浮上來,而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立即浮上來。這一現(xiàn)象充分說明了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四、開放演示,讓實驗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
除了做好各類演示實驗外,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物體進行課外實驗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應(yīng)用。
如:在學習物態(tài)變化知識時,我讓學生課后做物理實驗:①一只手沾滿水,另一只手保持干燥。打開電冰箱的冷凍室,約十秒鐘后,退出雙手。體驗干、濕手經(jīng)冷凍后的不同感覺??梢泽w會到干手受冷后的刺激感一定超過濕手。②取兩形狀、導熱性能完全一樣的玻璃杯,一只杯里倒進純凈的水,另一只杯里倒進同體積的食鹽水溶液。同時放進冰箱冷凍室,間隔一段時間打開冷凍室門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當純凈的水結(jié)冰后,食鹽水溶液尚未結(jié)冰。只有延長冷凍時間,繼續(xù)降低冷凍的溫度,食鹽水溶液才能結(jié)冰。
又如: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知識時,我讓學生在家里做實驗:準備一根1米長的空心直塑料管,1張紙和一把手電筒。打開手電筒對準塑料管的一端空心部分照射進去,在空心直塑料管的另一端豎放一張紙,可以觀察到紙上有手電筒的光線。若把空心直塑料管折彎,這張紙上就沒有手電筒的光線。這充分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再如:學習“光的反射”知識時,我讓學生在家中體驗鏡中鏡、鏡中像、像中鏡等奇妙現(xiàn)象。具體是:拿一方小鏡子照在大衣櫥的鏡子上,從大鏡子里會看到那么多的“小鏡子”,在小鏡子里,也能看到“小鏡子”。對于這些簡單有趣的小實驗,讓學生運用觀察、實驗、思考等方法加以研究,得出結(jié)論,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沉浸在物理知識的海洋中。
參考文獻:
[1]滬科版八、九年級教科書.
[2]《物理實驗儀器教學》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