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統(tǒng)香
摘要: 高考地理考核的目標包括: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和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其中能夠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是高考取勝的關鍵。本文以氣溫和降水為例,分析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以及等值線的判讀。
關鍵詞: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等值線
氣候要素是大氣的物理性狀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它包括氣溫、氣壓、濕度、風向、風速、云量、降水量、能見度等,其中氣溫和降水是最主要的兩個表現(xiàn),它們直接決定了氣候的特點。
一、氣溫
空氣冷熱的程度,實質上是空氣分子平均動能的表現(xiàn)。一個地區(qū)的氣溫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最主要的有以下兩個。
(一)太陽輻射——緯度位置。太陽輻射能量的分布是完全因緯度而異的,全球獲得太陽輻射最多的是赤道,隨著緯度的增高,輻射能依次減少,最小值出現(xiàn)在極點,僅為赤道的40%。這種能量的不均衡分布,必然使地表各緯度的氣溫產生差異。
(二)下墊面。下墊面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其中海陸間的差別是最基本的,并主要影響氣溫、大氣水分和環(huán)流。
1.海陸分布對氣溫的影響。海洋和大陸由于物理性質的不同,增溫和冷卻有很大差異。海洋具有熱惰性,增溫慢,降溫亦慢,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比大陸小。大陸與之相反,它吸收的太陽輻射僅限于表層,熱容量又小,具有熱敏性,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比海洋大。所以與同緯度海洋相比,大陸具有夏熱冬冷的特性。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使同一緯度的陸地和海洋的溫度姓差異,如下圖所示:1月份陸地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
2.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一定的方向做大規(guī)模的運動,稱為洋流。洋流按物理性質可分為暖流和寒流。暖流會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升高,寒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降低。如下圖所示:
3.地形。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地表的高低起伏決定的大氣溫度的差異,即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反之氣溫越高。同一緯度的地方由于地形的不同,氣溫了會有所不同。如,1月份我國的0°C穿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從青藏高原的南部穿過,造成同一緯度的秦嶺—淮河與青藏高原氣溫不同的原因是地形,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而秦嶺—淮河海拔低氣溫高。
二、降水
降水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態(tài)或固態(tài)水,包括雨、雪、雨夾雪、霰、冰粒和冰雹等。降水量指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態(tài)降水則需經(jīng)融化后),未經(jīng)蒸發(fā)、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以毫米為單位。降水量是表征某地氣候干濕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影響降水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一)地形。地形既能影響降水的形成,又影響降水的分布和強度。迎風山地對降水的形成有促進作用,風經(jīng)過山地,由于機械阻礙作用,氣流抬升,空氣達到凝結高度后,如繼續(xù)上升,就凝云致雨,而過山后沿坡下降,由于升溫,不易形成降水。如印度的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年平均降水量為11429mm,是世界上少有的多雨區(qū)。北美的落基山脈的東側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量小。
(二)大氣環(huán)流。全球性的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稱為大氣環(huán)流。根據(jù)降水形成的條件,大氣環(huán)流形成的天氣如下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由于空氣上升運動降溫,因而多雨,而極地高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由于空氣下沉增溫而少雨。東北信風和極地東風由于空氣由高緯吹向低緯,使空氣增溫,因而少雨,盛行西風從低緯吹向高緯,使空氣降溫,因而多雨。亞洲的東部與南部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形成季風環(huán)流。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從高緯吹向低緯,因而寒冷少雨;夏季從海洋吹向陸、從低緯吹向高緯,因而高溫多雨。
(三)洋流。洋流按性質可分為暖流和寒流。暖流使所經(jīng)地區(qū)濕度增大,降水量增多,寒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濕度減小,降水量減少。如同一緯度澳大利亞的東、西兩側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景觀,西側是熱帶荒漠,而東側是濕潤的環(huán)境,原因是西側受到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降溫減濕;東側受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增溫增濕。
(四)距海遠近。大氣中的水分主要來自下墊面的蒸發(fā),而海洋是最主要的水汽來源。所以同一緯度在盛行海洋氣流的方向上,距海近的地區(qū)降水多,距海遠的地方降水少。如亞洲的東部夏季盛行從海洋吹的東南風,距海近的東亞的東部降水多,越往西降水量減少,至中亞降水最少。
氣候的形成與分布一直是地理高考的重點、難點。目前初中新教材對氣候的兩大要素——氣溫和降水的闡述很詳細,但初中學生對地理學習很不重視,而高中新教材對氣候這部分的編排是在初中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氣候又影響到水文、植被、農業(yè)、工業(yè)等其他知識,所以說氣候是整個高中地理學習的難點。為了實現(xiàn)初高中知識的銜接,突破這個難點,結合近幾年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我對這部分知識進行了以上整合。通過以上整合,學生能很順利地掌握氣候形成的因素,從而理解氣候的成因、特點和分布規(guī)律,從而為學習其他地理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