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梁
摘要: 初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應注重學生運算技能的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增強。而數學課堂則是初中生學習數學的關鍵性場所,教師應通過有效提問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本文從提問要切入學生的興趣點,提問和教學內容重難點的關系,以及提問與模糊點的關系等三個方面對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進行研究、探討,并通過教學實例加以說明。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研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師所執(zhí)著追求和思考的。問題是課堂教學尤其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所以組織高效優(yōu)質的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堂研究重點之一。提問如果低效甚至無效,則不但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能沖淡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讓學生難以把握,最終降低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新課程背景下必須對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進行深入研究。筆者認為,有效課堂提問要注重以下幾個策略。
一、提問要切入學生的興趣點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所謂興趣點,就是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的知識點。由此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參與意識,上述幾點與學習中的很多因素,比如注意的持久性、感知的深入性、記憶的深刻性、注意的長短等都有很重要的關聯(lián)。所以在學生的興趣點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是課堂提問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在旋轉一課的教學中,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筆者就設計了一個初中生感興趣的導入問題: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公園去玩一玩,,哇,你發(fā)現了什么?(通過夸張的語言將學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體:旋轉椅、纜車、摩天輪、蹺蹺板、滑滑梯等。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在動的,并讓學生動手來比一比,根據這些物體的運動進行分類,一類旋轉,一類平移,初步感知旋轉和平移現象。)學生看到這個生動的例子之后立刻活躍了起來。筆者再用課件出示旋轉動畫和平移動畫,繼續(xù)對學生提問: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很快就通過實物觀察抽象出:旋轉就是圍繞著一個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fā)生改變。從而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這種形式的提問切入學生興趣點,把原本相對枯燥的問題變得簡單生動,趣味橫生,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整個課堂之初設計這樣的提問就可以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問要緊扣重點難點,讓知識課堂層次分明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重中之重,而教學的難點則是學生共性的難以把握的地方。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就要求課堂提問要明確地把握住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一些重點、難點的問題,可能絕大多數學生已經熟練掌握,教師如果繼續(xù)面面俱到地提問,很多學生難免會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導致課堂效率的下降。所以課堂提問一定要問到要害,問到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之處。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就在于平行四邊形對角、對邊相等的性質,性質的應用,以及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在這節(jié)課開始,筆者先用多媒體展示了幾幅生活中常見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自發(fā)地去觀察,想一想它們是什么幾何圖形。在學生探究學習之后,筆者著重處理了重點和難點。于是有以下探究題:平行四邊形是一種特殊的四邊形,它除了具有四邊形的性質和兩組對分別平行外?還有什么特殊的性質呢?我們一起去探究吧。探究之后讓學生進行總結。當然這也以提問的形式出現:你們能總結出什么樣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嗎?四邊形跟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是什么?通過這樣的點撥啟迪,學生圍繞著重點和難點逐步探究深入,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在疑問的帶動下逐步深入,主動探究,達到了對知識熟練掌握的最終目標。
三、在知識的模糊點提問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很多模糊性的問題,有的是由于自身理解不清楚,有的是由于新舊知識交錯沖擊,所謂模糊性其實就是理解過程中的霧里看花,有點懂了,但又沒有全懂;有點明白,其實還是糊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各種課堂反饋方式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模糊點在何處。然后根據自身的教學預設或者豐富經驗合理地設計針對學生模糊點的關鍵性提問。這樣做可以有效地讓學生的認識由模糊變得清晰,準確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反思及分析思考的習慣。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就是筆者發(fā)現的學生的知識模糊點之一,由于平行四邊形范圍的廣闊性,因此學生常常會在這個問題上產生模糊。于是筆者設計了以下幾個提問讓學生的認識逐步清晰起來。你能選擇手上的任意工具來搭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你如何證明你的四邊形一定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說你的制作方法及構建原理嗎?你還能找到其他的方法嗎?用這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在知識的模糊點上正面出擊。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回答,學生原本模糊的概念逐步清晰了起來,課堂效果也得到了優(yōu)化。
綜上所述,教學是教師工作的靈魂,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個老師的永恒追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無疑則不思,疑為思的動力。高質量的課堂提問,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做個有心人,不斷探索,精益求精,朝著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懈努力,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提問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參考文獻:
[1]楊飛躍.對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提問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1(1).
[2]薛鶯.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2).
[3]陳曉嵐.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11(4).
[4]李敏.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整體教學質量[J].科技資訊,2007(2).
[5]徐慕華.探析數學認知形成階段有效提問的著力點[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