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宣傳片”
鐵道部在未按規(guī)定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投資1850萬元制作片頭署名“張藝謀導演”的《中國鐵路》宣傳片。
——天價宣傳片不僅折射出某些部門強烈的政績宣傳欲望,而且是權大于法,不按規(guī)定招標;某些官員搞宣傳不僅有名人情結,而且在政府部門與文化名人之間還存在腐敗中介。制作宣傳片只有通過合法渠道、合理成本、獨到內(nèi)容才能達到宣傳、揚名的目的。反之,很可能是自毀名聲,留下罵名和笑柄不說,很可能還要付出違法的代價。
(摘自《法制日報》張海英/文)
“電子眼”
廣東省有12個市利用社會資金建設28個“電子眼”項目,違反公安部及省公安廳相關規(guī)定。
——“電子眼”本是執(zhí)法部門的武器,有權投資安裝、使用這個設備的只能是政府部門。通過“電子眼”招商引資,進一步將執(zhí)法權市場化,無疑為公權尋租找到了更廣闊的通道。在此動機驅(qū)使下,制訂公共政策的程序正義更無從談起。代表著法治正義的“電子眼”淪為公權尋租的工具,不僅透支政府和執(zhí)法部門的公信力,還可能逐步演變成可怕的腐敗溫床。
(摘自《工人日報》石述思/文)
“自然水費”
河南省固始縣黎集鎮(zhèn)農(nóng)民用雨水種田,每年要向鎮(zhèn)政府交納30元“自然水費”。
——天上下的雨水,不是當?shù)卣斯そ涤晁拢c當?shù)卣疅o關,完全是大自然的恩賜,當?shù)卣杖 白匀凰M”毫無道理、極為可笑。如果這種收費可以成立的話,那么以后曬太陽是不是要收“陽光費”?呼吸空氣是不是要收“空氣費”?這種做法讓人咋舌,是地地道道的強權邏輯!
(摘自《嘉興日報》于文軍/文)
“賣公車”
河南中牟縣公開拍賣超編公車,43輛車賣了39.11萬元。
——成交價格是多是少在其次,重要的是,拍賣超編公車不能成為權力私相授受的一個“新財機”。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國有資產(chǎn)每年損失量達5000億元至6000億元。這種異化的“改革成本”,既可能是失范權力的最后一搏,也可能是公權自肥的一種慣性。凡涉國有資產(chǎn)或公共資源交易的地方,就當以最大限度的避嫌,求得最小限度的損失。于此而言,沒有什么比“無賴假定”更合適,沒有什么比公開的監(jiān)督更得力。
(摘自《廣州日報》鄧海建/文)
“生態(tài)貢獻獎”
在世界環(huán)保日上,中國煙草總公司獲頒“2011生態(tài)中國貢獻獎”。
——煙草公司不僅與生態(tài)保護沒多大直接關系,而且還存在損害人類健康和破壞環(huán)境的事實。吸煙有害健康自不必說,正如控煙協(xié)會所指,卷煙生產(chǎn)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資源。任何評獎既要考慮獲獎者在本領域的示范輻射效應,又要考慮社會效應?!吧鷳B(tài)貢獻獎”決不能只看重經(jīng)濟效應,以“給綠化公益事業(yè)捐錢的多少”來論英雄、定貢獻。
(摘自《大眾日報》何勇海/文)
“天樂園”
北京前門大街擁有近200年歷史的戲院——“天樂園”在關門26年后最近重新開業(yè),首場演出每張票價為1785元。
——“天樂園”的目標觀眾定為小眾,如富人、公款消費者,而到頭來這里的文化消費可能是被用來拜官員、謝客戶,看戲的不掏錢,掏錢的卻不看戲,愛戲的卻看不起,弘揚梨園文化也就無從談起。高票價只能讓文化演出虛假繁榮,看似火爆價高,實則只是一種虛火,有戲院無觀眾或者只有少量觀眾,劇場不過是一處房子。要讓老戲院涅槃重生,再鑄昔日輝煌,要讓文化產(chǎn)業(yè)繁榮發(fā)展,就必須依靠廣大普通觀眾的參與,好戲多、票價低,劇院才會人滿為“歡”。
(摘自《中國青年報》何勇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