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勵 小實
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坐在空蕩蕩的柜臺前,感覺和我坐在沙發(fā)上看商業(yè)名人傳記時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書上那些成功人士動輒幾百萬元的財富不過是過眼云煙,現實中每個月幾千元的房租足夠成為你自殺的理由。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撞南墻不回頭”這些諺語只適合成功后和別人炫耀時說。千萬別在生意失敗時拿來當做繼續(xù)追加投入的借口。我失敗的時候只能想到“狗眼看人低”、“有急莫投親舊”、“世態(tài)炎涼心自知”,最后甚至發(fā)展到“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變態(tài)心理。
我有感于當下的眼球經濟,大家總把目光投向金字塔的頂端。那些風光的金融巨子,財富精英,他們的成功被人一遍遍頌揚。于是,許許多多懷著美好夢想的人們,特別是年輕的人們,投身于那些傳奇的土壤,希望再次在這片廣沃的土地上開出屬于自己的傳奇之花。然而,這個概率大概就和人家在這個投注站買彩票中了500萬,你也去這臺機器買也中500萬差不多。
同時,由于創(chuàng)業(yè)者本身的一些特點,決定了那些成功人士幾乎不愿意談及自身創(chuàng)業(yè)的失敗,除非是他最終成功了。成功后,他會跳出來大吐苦水。當年怎么怎么辛苦,怎么怎么努力,怎么怎么給人當孫子!反正最后是成功了。即便是這樣,失敗部分也被他們一筆帶過。更多的筆墨會注重于對成功細節(jié)的描寫,和成功后的感觸。
成功的前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人生岔路的指示牌寫上“勤奮、良知與誠信是通往幸福的大道”,哪怕這其實是條通往懸崖的不歸路。而我現在才知道,真正的成功需要太多太多別人所不知的秘密。而看著那些成功者的故事,大批大批的有志青年,在這種激情和所謂成功模式的影響下,前赴后繼地投入到失敗的深淵。
多看看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例子吧,這些比起李嘉誠等人的創(chuàng)業(yè)成功故事,更加有利于我們這些生活在底層卻不停追逐幸福的人們。
(本文口述者是后文“警戒”欄目中《徒有其表,高材生的電腦城專柜夭折之路》的主人公,他的失敗故事見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