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
摘要: 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以其獨特的視角與寫作方式對20世紀(jì)20年代“爵士樂時代”的各個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及思想進(jìn)行了深刻的描繪,預(yù)示了“美國夢”的幻滅。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作品獨特的藝術(shù)寫作風(fēng)格,講解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對20世紀(jì)20年代的美國現(xiàn)實的反思,以及對美國社會矛盾的折射。
關(guān)鍵詞: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美國夢”的幻滅藝術(shù)形式
1.引言
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迷茫的一代”中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體現(xiàn)了年輕一代“美國夢”的幻滅。“美國夢”起源于殖民時期,18世紀(jì)資產(chǎn)階級啟蒙主義者本杰明·富蘭克林曾提出關(guān)于追求個人主義,通過自力更生獲得幸福的信條。也就是說,任何人,不論他的出身、種族及宗教信仰如何,憑借勇氣、勤奮及運氣,都能獲得成功。但在當(dāng)時的美國,因為帶著矯枉過正的心理,人們拋棄了過去所珍視的各種社會價值,轉(zhuǎn)而把金錢當(dāng)做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對金錢的盲目追求和腐朽的社會價值觀毀滅了這個夢。菲茨杰拉德所要責(zé)難的并非“美國夢”本身,而是腐化敗壞了的“美國夢”,一度曾是對自力更生和勤奮工作的信仰蛻變成了恣意揮霍享樂及對毫無意義的所謂成功的追求。
菲茨杰拉德也是“美國夢”的追求者,他的作品在記錄社會現(xiàn)象的同時也應(yīng)照著他自己的人生,因此他對這一時期的生活有著更深的感受?!读瞬黄鸬纳w茨比》不論在思想還是藝術(shù)方面都是菲茨杰拉德最優(yōu)秀的作品。在這部作品里,“美國夢”的幻滅這一主題通過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了不起的蓋茨比》——20世紀(jì)20年代美國現(xiàn)實的反思
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跌宕而又哀傷的“爵士樂時代”的愛情悲劇,而實際上《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對20世紀(jì)20年代的美國現(xiàn)實的反思,尤其是對進(jìn)入一個經(jīng)濟(jì)空前繁榮的時代后,美國年輕一代“美國夢”破滅的深思。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細(xì)膩而又準(zhǔn)確地描寫了“爵士樂時代”的眾生相。隨著美國經(jīng)濟(jì)的繁榮,一戰(zhàn)后最初的痛苦和失落很快被社會上普遍的盲目樂觀情緒所代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們想通過拋棄理想、赤裸裸地追求財富來忘卻理想破滅的痛苦。在“爵士樂時代”,資產(chǎn)階級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與宗教信念瓦解了。在年輕人看來,道德、信義全是一派胡言。在傳統(tǒng)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垮臺后,唯一可靠的似乎只有自我感覺。所以,在相當(dāng)一部分青年中,及時行樂、追求官能感受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菲茨杰拉德歸納“爵士樂時代”的特點:“一切神明統(tǒng)統(tǒng)死光,一切仗都已經(jīng)打完,對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動搖?!钡窃谝慌筛栉枭降姆比A世象掩蓋下的,卻是比以往更加嚴(yán)重的理想破滅、精神衰退和道德淪喪。
3.獨特的藝術(shù)寫作手法
3.1象征手法的運用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shù)成就就是象征手法的成功運用。寓意深刻而又反復(fù)運用的象征使得作品內(nèi)涵豐富,意味雋永。位于黛西家碼頭盡頭的那盞綠燈,蓋茨比在西卵的別墅草坪只能隔海模糊地看到,它又小又遠(yuǎn)(minute and faraway),象征著允諾和希望,象征著青春和愛情,因此強烈地吸引著蓋茨比,但是,它實際上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虛無縹緲的夢,也注定了蓋茨比夢想的最終破滅。在第二章的開頭出現(xiàn)的位于紐約和西卵之間的工業(yè)廢灰堆“制造”的荒涼的灰谷則象征著一戰(zhàn)后的美國社會?!斑@是一個灰谷——一個離奇古怪的農(nóng)場,灰塵在這里像麥子一樣生長,堆積成山脊、小山和古怪的園子……”(This is a valley of ashes—a fantastic farm where ashes grow like wheat into ridges and hills and grotesque gardens...)菲茨杰拉德把一幅陰沉、骯臟、荒蕪的圖畫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與東卵的豪宅和西卵的喧鬧夜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T.J.埃克爾堡大夫的眼睛本來是一位眼科大夫豎在長島至紐約之間的公路上的一幅巨大的廣告。這雙眼睛是“藍(lán)色的,龐大無比”,整日“若有所思,陰郁地俯視著這片陰沉沉的灰堆”。(The eyes of Doctor T.J.Eckleburg are blue and gigantic...But his eyes,dimmed a little by many painless days under sun and rain,brood on over the solemn dumping ground.)它象征著悲劇和不安,同時還象征著上帝在俯視著已變成道德廢墟的美國社會,但它對此卻無能為力。
3.2個性化語言運用及特色描寫
作者在作品中運用了大量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教育程度、性格等。例如在描寫威爾遜時,由于他是下層的勞動者,教育程度很低,因此在語言運用方面會出現(xiàn)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如,“Works pretty slow,dont he?”從威爾遜夫人的講話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文化水平不高,如“Most of these fellas will cheat you every time.”“fellas”應(yīng)為“follows”.
作品的另外一個藝術(shù)特色便是許多有特色的描寫手法的運用。如在第七章,用環(huán)境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心情及氣氛。當(dāng)黛西懷著矛盾的心情終于說出她并不愛蓋茨比時,當(dāng)時“低沉而悶人的樂曲飄浮在空氣中的熱浪上”,(From the ballroom beneath,muffled and suffocating chords were drifting up on hot waves of air.)描寫當(dāng)時環(huán)境的沉悶與窒息,以及人物心情的失望與低落。還有便是用具體的描寫突出寫作目的,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形象更具體、生動。如在第二章中對吉卜賽婦女的描寫非常形象、具體。對她狂歡縱樂時的描寫具體、微妙,讓人感覺到社會的繁華。還有對蓋茨比舉辦的舞會上各種食物的描寫,對舞會上人們狂歡縱樂的描寫等都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描寫才能,把“歷史上最會縱樂、最講炫耀的時代”描寫得淋漓盡致。
4.《了不起的蓋茨比》——美國社會矛盾的折射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菲茨杰拉德精心挑選了代表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并以他們的生活折射出美國的社會矛盾,把當(dāng)時美國的生活栩栩如生地濃縮在了每個人物的故事之中。
湯姆和戴西是舊貴族的代表。他們講究生活的優(yōu)雅細(xì)膩和情趣,但是他們只會用錢去消遣無聊的時光,對由此帶給人們的傷害卻漠然置之?!八麄兪谴中拇笠獾娜?,湯姆和戴西——他們毀掉了東西和人,然后就退縮到自己的金錢堆里或是沉浸于異乎尋常的粗心大意或是待在任何能使他們聚在一起的東西之中,讓別人去收拾他們弄的爛攤子”。湯姆是美國上層社會代表者,作為特權(quán)階級的一分子,他認(rèn)為享有特權(quán)是天經(jīng)地義的,為了保護(hù)他的特權(quán),他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包括陷害。這部作品對于上層社會的譴責(zé)是明顯的:湯姆嫉妒、自私、專橫,是作者心目中的富人形象。戴西不過是一個庸俗的資產(chǎn)階級小姐,她沒有理想,沒有情操,百無聊賴,以享樂為人生的最高目標(biāo)。她操心的是“今天下午做什么消遣?明天下午做什么消遣,這三十年的下午做什么消遣?”她雖然愛蓋茨比,但更愛湯姆穩(wěn)固的地位和萬貫家產(chǎn)。蓋茨比為她而死,她竟一走了之,不敢向任何人承認(rèn)她是真正的肇事者。她缺乏最起碼的真誠,她的一切真誠都化為冷冰冰的金錢,甚至連她的聲音里都充滿了錢?!癏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
蓋茨比則來自下層社會,他的追求和失敗標(biāo)志著“美國夢”的幻滅。蓋茨比是懷抱“美國夢”,通過自己的奮斗甚至使用違法手段迅速積累財富而發(fā)家的新貴。他講排場,好炫耀,衣著缺乏品位和風(fēng)度,不能領(lǐng)會社交場合的微妙之處,但是他的感情真摯而忠誠。他并不稀罕豪華的生活,他珍愛的是那種上層社會的“純潔的愛情”。他為了愛情,或者是為了理想中的那種愛情,從社會的底層奮斗上來,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所以這個人物形象的意味超越了對上層社會的一般批評:他的追求與毀滅更具有悲劇性。作者借尼克的口對蓋茨比作了評判:“你比他們加在一起都強。”(They are a rotten crowd;you are worth the whole damn bunch put together.)威爾遜夫人和她的丈夫則分別是充滿渴望的中產(chǎn)階級和貧苦勞動者的代表,等待他們的只有悲慘的命運。
5.結(jié)語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對整個20世紀(jì)20年代美國社會人們物質(zhì)精神生活的真實寫照,他預(yù)示了“美國夢”在這一時期必然幻滅的本質(zhì)。菲茨杰拉德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美國夢”的幻滅,他所刻畫的各種人物形象也為人們所熟悉,不愧是“迷茫的一代”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他不僅描繪了“爵士樂時代”人們的生活與觀念,而且作出了自己的道德評判。雖然他對財富有著深深的留戀,但他還是清醒地對只注重物質(zhì)追求的生活作出了明確的批判。在他對奢侈生活的描寫中,人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歡樂表面下隱含的深刻的絕望和危機感。能在一片太平盛世景象中為美國命運感到擔(dān)憂,這正是菲茨杰拉德的過人之處。
參考文獻(xiàn):
[1]F.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Nu Vision Publications,LLC,2008.
[2]劉峰譯.了不起的蓋茨比[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
[3]鹿金,王晉華譯.了不起的蓋茨比[M].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
[4]林慧譯.了不起的蓋茨比[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5]史志康主編.美國文學(xué)背景概觀[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6]董衡等編.美國現(xiàn)代小說家論[M].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