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
我不知道該站在一個什么樣的角度與你對話,鼓樓。你身上的標簽曾經(jīng)是那樣的引人注目,走進歷史,你是寧波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標志。
迎著三月的春風,走近你,努力將自己想象成一棵潛入你骨骼的樹。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城市的天空被層疊的高樓切割得支離破碎,現(xiàn)實已讓我們失去仰望星辰的詩意。
拾階而上,我在尋找1100多年前的那一聲更鼓。青石板上留著深淺不一的時光痕跡,余音從指尖滑過,我的腳步追不上遠逝的記憶。
游離于喧囂的世界之外,我在想唐代那位叫韓察的明州刺史。把州治從鄞江的小溪遷到“三江口”,一座“子城”的崛起,奠定了寧波城市的發(fā)展基礎。
陽光漫不經(jīng)心地透過云層而來,一塊塊城磚上可曾記著鼓樓的前塵往事?從唐時的南城門,到后梁開平三年的望海軍門(樓),又到宋建隆元年的“奉國軍門(樓)”。因一個五位殉難將軍救康王的傳奇,宋高宗賜予了“奉國軍樓神祠”的匾額,給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劫難的鼓樓呵,何處去覓你最初的模樣?元初拆毀,后又重建,名“明遠樓”。來不及永遠,就被元末的一把大火,毀于一旦。
從此,那一片殘壁斷垣,在風中沉默嗚咽。它在等待,等一個新的開始。又一位歷史人物闖入我的眼簾,明宣德九年,太守黃永鼎在唐、宋舊址上重建鼓樓。
有樓必有名,那就正南面掛上“四明偉觀”,北面懸“聲聞于天”。想那黃太守登臨樓閣,遙視前方,胸中會不會涌起“君臨天下”的錯覺?
一百多年后的明萬歷十三年,風雨剝落的鼓樓,讓太守蔡貴易的目光久久駐足。重修吧,摘下“四明偉觀”的匾額,換上“海曙樓”的招牌?!安▽幒6婧槭铩?,一個美好的祝愿。
轉眼,已是滄海桑田。帝王將相和村夫野老都已化作過眼云煙,唯有鼓樓命運沉浮,卻依然屹立于天地之間。撫摸著冰冷的磚石,我知道,那里并沒有沉淀千年的光陰,上世紀80年代末的大修,讓它的容顏煥然一新。
厚重的,是一種象征。
此刻,我多想登高遠眺,相遇遙遠的清風??砷T樓重鎖,讓我無法穿越,與古人共飲一杯。
旗桿無旗。墻角,有鐵炮銹跡斑駁,不由我想起“譙樓鼓角曉連營”的詩句。曾經(jīng),鼓樓的身份是如此重要。報時的刻漏和更鼓,散發(fā)著生活的煙火味。戰(zhàn)時的登樓察看敵情,肩負保家衛(wèi)國的使命。
今日鼓樓,空氣里飄蕩著絲絲落寞。時代的舞臺,已不再需要那一聲激越的鼓音。擁擠的城市讓它的呼吸難以順暢,在無數(shù)幢現(xiàn)代化大廈的壓迫下,它已被迫褪去華麗的外衣。就像那一幅幅寧波舊影的照片,殘存的影像,反而讓人心生無限惆悵。
當我離開,看城墻上搖曳的枯枝,幻想那一樹繁花,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喚醒一座城市沉睡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