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龍
我們總認為人類的智慧是相當高的,因此像欺騙這樣有計劃、有步驟的陰險行為,應該是人類特有的。但是,其他動物卻不一定贊同這一點。
自然世界里充滿了騙術(shù),無毒的蝴蝶會模擬有毒的帝王蝶,恐嚇敵害;某些魚類的嘴巴會伸出長長的附件,好像蟲子一樣在水中輕搖,引誘獵物上鉤。這些騙術(shù)屬于先天性的騙術(shù),動物利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偽裝來蒙蔽對方,談不上有多高的智慧。
但是,雌鳥會在自己的巢穴旁邊裝作翅膀折斷了,吸引敵害跟蹤自己遠離鳥巢,來拯救鳥巢中小鳥的性命。這個騙術(shù)中就體現(xiàn)出了鳥類的智慧,鳥類事先就知道,敵害看到一只翅膀受傷的鳥時,是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的。于是為了達到救小鳥的目的,雌鳥假裝翅膀折斷,把敵害引開。這就是鳥類主動采取的騙術(shù),或者說是一種高級的戰(zhàn)術(shù)性騙術(shù)。
蘇格蘭的科學家在比較各種靈長類動物的行為時發(fā)現(xiàn),欺騙行為和腦容量大小有很大關(guān)系,靈長類動物的大腦皮層體積越大,生活中耍的花招就越多。比如人們曾經(jīng)觀察到,一只年輕狒狒惹怒了母親,被憤怒的母親追趕。就在它即將被暴打一頓的時候,它卻突然停止了逃跑的腳步,開始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地平線,這個行為吸引了整個狒狒群的注意力,大家都停下來跟著它一起注視地平線,觀察遠方根本不存在的入侵者,狒狒母親也不例外。年輕狒狒依靠這一騙術(shù)成功地逃脫了懲罰。靈長類動物具有相當大的腦容量,這給它們設(shè)計出高超的騙術(shù)提供了基礎(chǔ)。
從昆蟲、魚類先天性的騙術(shù)到鳥類、靈長類的戰(zhàn)術(shù)性騙術(shù),動物界的騙術(shù)不斷進化著,水平越來越高。
在美國的一家海洋館里,海豚訓練員教海豚清理水池里的垃圾。海豚每次出游,銜回一件垃圾,訓練員就會給它們一條魚作為獎勵。其中有一只雌性海豚的成績最好,它銜回垃圾的次數(shù)明顯多于其他海豚。訓練員一直以為這只海豚既聽話又勤勞。直到有一天,訓練員發(fā)現(xiàn),它居然會把找到的大堆垃圾藏在水池底部的巖石下面,每次只拿給訓練員一小部分,這樣就可以換取更多的魚吃,訓練員這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了。
海豚的這個花招只是讓人類多付出了一些小魚,黑猩猩的花招就危險多了。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陌生人走到圈養(yǎng)狀態(tài)的黑猩猩附近時,它們會抓起一根草舉給陌生人看,并露出友善的表情,示意陌生人到它身邊來??吹竭@個情景,許多人會以為黑猩猩喜歡他們,會貿(mào)然地走過去。就在人類毫不設(shè)防時,黑猩猩迅速抓住人的手,然后上去就是一口!
堂堂以萬物之靈自居的人類,居然會被其他動物欺騙,真是沒有面子。更沒面子的是,黑猩猩從來不會在同類之間進行這種騙術(shù),因為它們彼此太熟悉了,舉根稻草同時露出微笑的行為根本騙不了對方。在黑猩猩看來,只有“天真的”人類才會落入這種騙術(shù)的圈套中。
當然,黑猩猩之間也充滿了騙術(shù),比如黑猩猩在緊張的時候,卻會露出笑容。當成年的雄性對手彼此靠近時,它們有時會為了麻痹對方,用手擋住自己的笑容,掩飾自己的緊張。同樣,一只年幼的雄性黑猩猩在追求異性時,如果附近出現(xiàn)了一只地位更高的雄性,地位低的年幼猩猩會立即收起剛才追求的表情,裝作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一樣。
雖然海豚、黑猩猩的腦容量略遜于人類,但偶爾欺騙人類的本事還是有的,這說明我們和其他哺乳動物之間的騙術(shù)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
人類長時間觀察除狒狒和黑猩猩外的其他靈長類動物時發(fā)現(xiàn),它們欺騙行為的次數(shù)很少,只是偶爾會“靈光一現(xiàn)”。從欺騙的次數(shù)看,人類顯然是萬物之首。這個名聲似乎并不好,但也不必過于內(nèi)疚。心理學家找來另一些人,觀看說謊的錄像,問他們:“錄像帶上的人是在說謊話還是在說真話?”這些人猜中的概率達到了 54%,這說明有一半多的謊言都是白費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