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靜,林小輝,王國棟,李來平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16)
鉬合金具有高溫強度高、耐熱沖刷、抗磨損、低溫力學性能和焊接性能好,高溫硬度和剛度大,導熱、導電性能好等優(yōu)點,可用作1 000℃以上的高溫結構件,在化學工業(yè)、石油工業(yè)、冶金工業(yè)及金屬加工工業(yè)、航天工業(yè)和核能技術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如壓鑄模具材料、火箭噴管喉襯、特種發(fā)動機中的配氣閥體、燃燒室中的噴管、噴嘴、燃氣導管、熱離子能量轉(zhuǎn)換器中的包套材料等[1-3]。
一般鉬合金中主要加入碳及活性金屬鈦、鋯、鉿、鈮等元素,形成難熔碳化物,起強化作用,碳同時起脫氧作用[4]。在真空燒結過程中碳元素會與氧、鉬、鈦、鋯、鉿等元素等發(fā)生復雜反應。在對TZM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的碳元素的條件下,研究了氧的脫除效果及碳殘留量,分析了燒結體系中生成碳化物的反應方式。
采用傳統(tǒng)粉末冶金方法制備TZM合金坯料,按重量百分比在鉬粉中分別加入TiHx、ZrHx,比例分別為0.5%(質(zhì)量分數(shù),下同)、0.09%,然后在試樣中分別添加了0.08%、0.10%、0.12%、0.14%四種不同比例的炭黑,然后在V型混粉機進行混粉;采用2.0 t等靜壓壓制成Φ50試樣棒,在1 000℃、1 300℃、1 600℃、1 950℃分步進行每階段保溫2 h的真空感應燒結,檢測真空燒結TZM合金中的氧含量、碳含量,最后通過計算熱力學反應的Gibuss自由能變化分析碳化物的形成方式。
經(jīng)過1 000℃、1 300℃、1 600℃、1 950℃真空燒結后,各試樣中的氧、碳含量變化見表1。
表1 不同碳含量試樣燒結后的氧、碳含量變化%
根據(jù)表1做圖1,從圖1可以看出,在1 000~1 300℃范圍,氧含量下降很??;在1 300~1 600℃范圍下降較大;在1 600~1 950℃范圍下降較小。從碳含量隨燒結保溫溫度的下降看,原來碳含量較低的,燒結后碳含量較低;原來碳含量較高的,燒結后碳含量較高。從總體趨勢看和氧含量的變化趨勢相似。
圖1 不同碳含量鉬合金在不同燒結保溫2 h后溫度與氧含量的關系
從表1可以看出,以配料碳含量為基準計算1#、2#、3#、4#燒結試樣,碳含量分別下降了0.06%、0.07%、0.08%、0.09%,相應的氧含量下降了0.115%、0.12%、0.125%。從ASTM B387-90標準規(guī)定的粉末冶金燒結TZM的碳含量范圍為0.01%~0.04%(質(zhì)量分數(shù)),因此,3#樣碳含量達到了要求范圍的上限,4#的超過碳含量在要求范圍的上限。雖然,碳含量高有助于氧含量的降低,但是加入過多的碳會導致鉬合金中碳含量超標,材料中可能出現(xiàn)MoC2等脆性相,導致材料的加工性能變差,材料力學性能下降,化學成分不合格。但是,如果配料時初始碳含量過低,一方面影響燒結脫氧效果,另一方面,導致TZM材料中碳含量偏低,影響鉬合金中碳化物的形成數(shù)量,進而影響材料的高溫性能。
因此要根據(jù)鉬粉中的氧含量、燒結工藝等確定混粉時的碳含量。從實驗結果看,在粉末中的碳氧含量比例C∶O=1∶1.4~1.7(質(zhì)量比),即C∶O= 1∶1.05~1.27(原子比)時,TZM鉬合金中的碳含量適中,這時鉬合金中的鈦加鋯與碳的原子比(Ti+ Zr)∶C大約在5∶1左右。
從熱力學的觀點看,粉末燒結是系統(tǒng)自由能減小的過程,即燒結體相對于粉末在一定條件下處于能量較低的狀態(tài)。不論是單元系或多元系燒結,還是固相或液相燒結,同凝聚相發(fā)生的所有化學反應一樣,都遵循普遍的熱力學定律。多元系燒結過程還取決于合金化的熱力學,但是,兩種燒結過程總伴隨有系統(tǒng)自由能的降低[5,6]。
從熱力學上考察反應能否進行的根據(jù)就是反應自由能變化是否小于零,當反應自由能變化小于零時,該反應就可以自發(fā)進行,若反應自由能為負且絕對值較大,則該反應在一定條件下更易于反應。計算自由能的方法很多,本研究采用物質(zhì)的相對摩爾吉布斯自由能[7,8]來求反應的 Gibbs自由能變化△rGθ。
從文獻[8]中查出各物質(zhì)的不同溫度下的相對摩爾自由能值。對于一個化學反應,其反應的自由能變化△rGθ可按下式計算:
△rGθ=∑viGi
粉末冶金TZM在燒結過程中,(Ti,Zr)C的生成方式,可能有以下4種,以TiC為例,見表2。另外,在燒結過程中,TZM鉬合金體系還有可能會發(fā)生其他一系列碳化物生成的化學反應,如Mo與C反應生成Mo2C等,通過計算,不同溫度下各反應的標準自由能變化如表3所示。
表2 燒結過程中生成TiC的可能反應
從表3的計算結果看,反應Ti+C=TiC在1 000 K時可以自發(fā)進行反應,但隨著溫度升高,反應的自由能下降值有緩慢下降趨勢,從1 000 K時的-172.97 kJ·mol-1降至2 200 K下的-153.42 kJ·mol-1。反應Mo+2C=Mo2C也是自發(fā)進行的放熱反應,大量Mo與少量C反應生成Mo2C,隨著溫度的上升,體系反應自由能從 1 000 K時的-49.92 kJ·mol-1變化至2 200 K下的-24.89 kJ ·mol-1。兩者對比可知,鉬合金體系1 000~2 200 K溫度下可以生成Mo2C、TiC物質(zhì),相比較生成TiC體系的自由能降低較多,因此更傾向于生成TiC。從反應Mo2C+2Ti=2TiC+Mo的自由能計算結果看,在1 000 K下反應的自由能為 -123.05 kJ· mol-1,到2 200 K下為-123.85 kJ·mol-1。在燒結的溫度范圍內(nèi),反應將正向進行,因此在有Ti元素存在時,Mo2C將會與Ti反應生成TiC。
表3 各反應的自由能隨溫度的變化
從自由能變化看反應Ti+2CO=TiC+CO2在標準狀態(tài)下可以發(fā)生,但是反應的自由能降低逐漸減小,到1 800 K附近變?yōu)檎担@示反應將向逆向進行。但是,首先在鉬合金中碳還原金屬氧化物才能生成CO,燒結鉬合金中的氧含量較低,燒結前鉬合金粉末的氧含量在1 000 mg/kg左右,反應生成CO很少;此外在10-2Pa左右的真空下,即使生成部分CO,也會很快被抽走,因此體系中CO濃度極低,所以發(fā)生Ti+2CO=TiC+CO2反應的機率是很小的。反應TiH2+C=TiC+H2在較低的溫度下發(fā)生是可能的,然而從表3對反應TiH2=Ti+H2的計算結果看,在標準狀態(tài)下TiH2在1 000 K附近開始分解,在真空狀態(tài)下,TiH2的穩(wěn)定性降低,分解的溫度會更低一些。實驗表明,在真空狀態(tài)下,TiH2在620 K即開始大量分解,在700 K以下TiH2已經(jīng)分解為Ti單質(zhì)和氫氣。比較反應Ti+C=TiC在1 000 K時的△G為-172.97 kJ·mol-1,小于反應TiH2+C= TiC+H2的△G為-75.33 kJ·mol-1,在1 000 K時,體系如果發(fā)生生成TiC的反應,則以Ti+C=TiC的反應方式進行。因此即使在較低溫度下也不會發(fā)生TiH2+C=TiC+H2反應。
因此,體系中碳元素形成碳化物的方式是以Ti +C=TiC和Mo+2C=Mo2C、Mo2C+Ti=TiC+ 2Mo的反應方式進行的。
(1)添加碳元素的量要與鉬合金坯料中的氧元素成一定比例,即粉末中的碳氧含量比例C∶O= 1∶1.4~1.7(質(zhì)量比),即C∶O=1∶1.05~1.27(原子比)時,TZM鉬合金中的碳含量適中,這時鉬合金中的鈦加鋯與碳的原子比(Ti+Zr)∶C大約在5∶1左右才能同時保證有效降低氧含量和合金中碳元素處于適中范圍。
(2)從熱力學反應生成自由能計算來看,在Mo-Ti-Zr-C四元燒結體系中鈦鋯優(yōu)先與碳反應生成(Ti,Zr)C;部分碳元素先與Mo反應生成Mo2C,在有Ti、Zr元素存在時,Mo2C將會與Ti、Zr發(fā)生Mo2C+ 2Ti=2TiC+Mo方式的反應,生成金屬Mo和(Ti,Zr)C。
[1]Sharma I G,ChakrabortySP,Suri AK.Preparation of TZM alloy by aluminothermic smelting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5,393:122-128.
[2] 夏耀琴.摻雜鉬的研究[C].第6屆全國鎢鉬學術交流會論文集,1992,385-395.
[3] 殷為宏.鉬和鉬的新發(fā)展[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1989,(6):40-48.
[4] 稀有金屬材料加工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2:173.
[5] 黃培云.粉末冶金原理[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5:268-269.
[6] H.B.馬爾采夫.有色難熔真空冶金[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5.
[7] 李文超.冶金與材料物理化學[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1:21.
[8] 梁英教,車蔭昌.無機物熱力學數(shù)據(jù)手冊[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