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明
(新海高級中學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2011年11月21日,我來到了坐落在姑蘇水鄉(xiāng)深處的蘇州第十中學,有幸代表連云港市參加了由省教育廳舉辦的“江蘇省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與其它25位選手同臺競技。從初拿到通知的激動與忐忑,到準備過程中的忙碌與充實,再到比賽時的緊張與堅持,這一路走來,付出很多,同時收獲良多,感觸頗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如何在教學生涯中盡快成長,如何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扎實的基本功是關鍵。
這次的比賽項目多,層層選拔時間長。比賽項目包括“學科理論筆試、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模擬課堂教學、實驗設計與操作技能展示、粉筆字書寫和即興演講”六項,這對選手的體力和毅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從連云港市內三輪選拔,再到參加省賽,時間跨度兩個多月,每一場比賽,都是全面考驗;每一次準備,都是不斷積累、不斷提升的過程;每一次選拔都是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知識技能和心理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
本次大賽設置的項目繁多,在賽前的幾個月,我就開始著手準備。準備的內容主要包括重溫化學教學論、新課程標準等資料,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反復研究和思考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和各大市的模擬卷以及江蘇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初賽、復賽試題,了解命題發(fā)展趨勢,提高自己的分析、解題能力;對照各種版本的教材、教參,對不同課型列出課堂設計思路,制作PPT課件,對典型課題進行3小時的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20分鐘的模擬課堂,提煉自己的教學風格;關注有關化學的新科技新動向,閱讀近三年的核心期刊《化學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參考》與《化學教學》,拓展自己的專業(yè)視野;期間,得到了市教研室以及同行老師的關心與指導。賽前準備促使我不斷地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不斷地搜尋隱藏在自身教學活動后面的觀念和思想,不斷地對教學行為作出自我評價,并且在批判的基礎上進行建構與整合。可以說,無論最后的結果如何,從學科知識、教學能力、專業(yè)素質等方面自己得到了全面的“進修”。
在這次比賽的所有項目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天的實驗設計與操作技能、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這兩個項目。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抽到的課題內容是《離子反應》。教學要求包括利用“實驗探究”來說明離子反應的本質、發(fā)生的條件,并講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另外組委會給每位選手一個素材包,里面囊括了相關的電子書、論文、圖片、視頻等。教案設計與課件制作的時間只有3小時。拿到這個題目,我覺得應該首先深刻挖掘教材內涵,從知識、能力、心理三個層面分析學生已有水平及本節(jié)課所要達成的目標,然后確立以問題討論為主要手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借助理論分析和實驗分析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將離子反應的重難點突破。
理清思路后,教案的具體設計和課件的具體設計就在緊張的時間中進行。另外我在進行教案設計時注重了格式的規(guī)范性,從教學目標、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書寫。格式只是形式,但是我覺得一堂課還是要建立在對教學目標、對學生充分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這一點恰好與賽后評委在點評該項目的觀點一致。
實驗考核的內容是通過實驗證明淀粉本身沒有還原性,而淀粉水解產(chǎn)物具有還原性。實驗提供的用品:淀粉、1:5硫酸、稀鹽酸、硫酸銅溶液、氨水、1%NaOH 溶液、10%氫氧化鈉溶液、pH試紙、三腳架、石棉網(wǎng)、玻璃棒、燒杯、試管、酒精燈等。
該實驗是常規(guī)實驗,考查的是基本實驗操作,但是需要注意物品量的取用,選擇合適的試劑。我在設計實驗的時候始終注重控制變量對比的方法,另外做到實驗步驟統(tǒng)籌合理安排,保證實驗的高效和現(xiàn)象的明顯。
3個小時的教學設計與課件制作,馬上進行課堂模擬教學,這種高強度的磨礪,鍛煉了我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升了我個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實驗設計與操作技能暴露了我們現(xiàn)實教學中存在的為了追求教學進度而弱化實驗的現(xiàn)象,教師在常規(guī)實驗教學中往往忽視自身實驗習慣的培養(yǎng)和實驗原理的靈活運用。
這次比賽,讓我開闊眼界,在學習別人的同時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督促自己不斷前進。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體驗過程最重要。通過這次比賽,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一名化學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更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基本功的形成貴在長期的養(yǎng)成與積淀。
這次比賽是江蘇省青年教師的比賽,年齡限制在35周歲以下。而處于這個年齡段的教師,大多數(shù)是80后的教師。他們有活力、愛創(chuàng)新、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是從這次的比賽中,也發(fā)現(xiàn)我們年輕教師身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反思和提高的地方很多。如何在教學生涯中盡快成長,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不僅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積累、學習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具備廣博的基礎知識和過硬的學科專業(yè)知識。比如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不能僅停留在表面,而應看到知識的價值和知識點內在的聯(lián)系以及學科觀念、學科教育價值觀念的深層次處理。因此,若想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理論底蘊,讀書是一條有效且重要的途徑。教師可以精選適合自己需要的書,把讀書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帶著問題讀書。通過讀書,不僅可以學習化學知識,還可以學習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除此之外,還可以向網(wǎng)絡、媒體、專家、同伴學習當代科學和人文方面的知識。青年教師應拓寬知識視野,優(yōu)化知識結構,真正成為一名具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和系統(tǒng)的教育科學知識的優(yōu)秀教師。
作為一線的化學教師,實驗應該是基本功。實驗技能必須非常熟練,實驗操作應規(guī)范化、細致化。然而,實驗在這次比賽中幾乎是所有老師的弱點。在這次的實驗設計及操作環(huán)節(jié)中,淀粉水解產(chǎn)物檢驗的實驗,有不少教師的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不嚴謹,同時失敗率較高。僅僅是書中簡單的一個實驗,為什么結果會是這樣?賽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這些反映出我們一線的教師平時對化學實驗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演示實驗的設計、改進與思考不夠。甚至連實驗儀器如何規(guī)范地畫出來都不會。感覺化學實驗“可有可無”,實驗教學變得低效甚至無效。如此一來,教師的實驗基本功得不到強化,同時也忽略了對學生科學實驗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妨將每一次實驗操作當作比賽,關注實驗設計理念和方法,清楚實驗的原理和步驟,將實驗內化為學科知識;熟悉、掌握儀器的功能,對實驗過程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實驗結果做到胸有成竹,規(guī)范每一個操作步驟,處理好每一個實驗細節(jié),把化學實驗當作講授科學知識和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
1989年波斯納提出,經(jīng)驗+反思=成長。通過不斷反思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和“敗筆”,可以使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學會教學。在看似平淡、司空見慣的教學工作中,只要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就一定能捕捉、提煉出教學研究的問題素材來,并將成果進行物化。日積月累,就能使自己成長為研究型教師,能夠很好體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價值的。
[1] 周成平.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 杜廷云.誰來設計80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道路[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329-337
[3] 王玉.課改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和途徑[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26-131
[4] 高婧.幸福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石[J].南方論刊,2008,(3):68-69
[5] 徐光靜,殷志寧.給力化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策略探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