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the_air
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它黑白分明、憨厚可愛,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來到四川成都,沒有理由不去大熊貓繁育基地。而我這一次的旅行卻更加特別,因為我參加了大熊貓繁育基地的“國際實習生”項目,工作人員帶領(lǐng)我們親自體驗一個熊貓飼養(yǎng)員的日常工作,同時為我們講解有關(guān)熊貓的知識和故事,讓我不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它們,也對它們的生活習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早上8點半,在繁育中心門口集合完畢,大家坐上電瓶車來到最靠里面的大熊貓1號別墅。住在這個別墅里的一共有5只熊貓,五一、福福、慶仔和一對雙胞胎姐妹雅莉、文莉。今天帶領(lǐng)我們完成體驗的是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員向波。之前在通過郵件聯(lián)絡(luò)的時候,就覺得這是個非常干練的人,沒想到竟如此年輕,而且英文非常的流利。他是學動物專業(yè)的,畢業(yè)后沒有從事動物的研究工作,而是主要負責繁育中心里的一些項目。他說他非常熱愛自己現(xiàn)在的這份工作,其實不用他自己說,從他發(fā)亮的眼神我就能感受到。
別墅實際上是一個圓形的建筑物。最外圍一圈是大熊貓的戶外活動場地,中間一圈是熊貓夜間睡覺的籠舍,然后是環(huán)形的過道,中心是一間圓形的室內(nèi)活動場。進入別墅內(nèi),我們首先要全副武裝,鞋套是必須的,防止從外界帶入復雜的病菌。而藍色的一次性工作服則是為一會兒打掃籠舍做準備的。
TIPS
國際實習生項目是成都熊貓繁育基地開辦的一個收費體驗項目,為世界各地有志于動物保護研究的公眾提供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大熊貓繁育科研工作及成就,同時進行研修學習的機會。項目體驗過程中,實習生將與飼養(yǎng)員和科研人員一起工作,學習有關(guān)大熊貓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大熊貓繁育、科研、飼養(yǎng),生活習性等知識及中國文化的學習和交流。
實習體驗活動費用:700元/人/天(包含門票費用,實習服裝使用費,活動材料費,證書費用,中英文講解,培訓費,指導費,不包括吃、住、行及熊貓愛心合影費用)。付款只能付現(xiàn)金。
活動過程中要完全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不可隨意進入大熊貓場地,不可大聲喧嘩。
別墅內(nèi)的熊貓廚房實際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操作間,熊貓每天所吃的食物都由園內(nèi)的車輛定時定量配送到每個別墅。在野外,它的主要食物是200多種竹子,也偶爾吃肉,通常是動物的尸體,有時也吃竹鼠。而在人工喂養(yǎng)的條件下,只能從兩百多種野生竹子中選擇適合種植的二三十種竹子來進行飼養(yǎng),熊貓無法全面獲取身體所需要的各種微量元素,于是善存片、鈣片等一些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藥品也成了這里的必備。
我們的第一件工作是給1號別墅中的熊貓發(fā)上午的甜品——蘋果。向波說因為蘋果甘甜爽脆,所以特別受大熊貓的歡迎。但是,蘋果是定量的,每只熊貓一天一個。別墅外的4塊場地由4條通道分割,我們依次從室內(nèi)走到通道上。別看熊貓長得呆頭呆腦,似乎很溫順,其實它可是名副其實的野獸。所以對于成年大熊貓來說,是不能夠進行近距離接觸的,即使是和它朝夕相處的飼養(yǎng)員,如果隨意進入它的活動領(lǐng)地,也會引起它的不快。
躺在場地中悠閑地吃著竹子的是五一,因為出生的時候只有51克而得名,是世界上出生體重最輕的熊貓個體。而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熊貓了。不過,這會兒它竟然耍起了小脾氣,任憑向波怎么呼喚它的名字,也不過來。聞著蘋果香味兒跑過來的是慶仔,因為它脾氣好,性格溫順,所以大家又用四川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悶逗兒”。我問向波,是不是這里的熊貓只能聽得懂四川話,向波笑著點頭,對我說:沒錯,普通話它們聽不懂。向波找來一根竹竿,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蘋果插在頂端,然后伸出竹竿把蘋果遞給它們。向波讓我們把竹竿舉高一點,這樣熊貓就會站立起來,用嘴咬住蘋果,然后再仰坐在地上,吧唧吧唧地享受美味。別以為這樣做只是為了好玩,在人工圈養(yǎng)的環(huán)境下,熊貓的鍛煉機會少,也不用為了食物奔波,與野生熊貓比起來,它們的后肢力量變得薄弱,所以,飼養(yǎng)員就會利用給熊貓喂食的機會讓它們直立,鍛煉后肢的力量。我們看到的熊貓并不像印象中渾身都是雪白的毛,臉上的毛相對比較白,而身上會呈現(xiàn)棕黃色。向波說,這不是它們的毛不干凈,而是一種正常的毛色。許多宣傳照上那些雪白的毛大多是經(jīng)過后期處理的,以更符合人們心目中熊貓的形象。如果你多觀察幾只熊貓,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毛色確實是有差別的。吃完一塊蘋果,悶逗兒便又發(fā)出“咩咩”的叫聲,向我們要第二塊。這種類似綿羊的聲音代表著它很高興。
喂完悶逗兒,我們又走上了另外一條通道,一邊是雙胞胎姐妹,另外一邊是福福。熊貓的嗅覺很靈敏,遠遠地聞見蘋果的香味,便徑直跑了過來。這對雙胞胎姐妹只有一歲半,屬于青少年時期,所以它們還可以生活在一起,一旦到了三四歲完全發(fā)育成熟的時候,它們就要擁有自己的領(lǐng)地,單獨生活了。飼養(yǎng)員平時管這對雙胞胎叫大大和小小,它們長得實在太像了,我實在分不出哪只是姐姐,哪只是妹妹。其實,我回來之后也是仔細回憶和辨認,才能分清其他三只熊貓的照片。在我們眼中都是黑眼圈白臉蛋的家伙,在飼養(yǎng)員眼中卻是各個不同,一眼就能認出誰是誰,向波說,如果細心觀察,可以看出它們的耳朵、鼻子、嘴的形狀是不同的,神態(tài)也不同。
給熊貓喂過上午的水果加餐之后,我們要真刀真槍地干活了。這座別墅里一共有5間籠舍,每間籠舍都是一個左右套間,兩間都有木頭制作的床,中間有門供熊貓穿行。飼養(yǎng)員會把熊貓要吃的竹子放在其中一間,另一間主要供其玩耍和睡覺。一只成年熊貓一天要吃大概20~30公斤的竹子,但它們很挑剔,往往會撿其中比較細嫩的部位吃,對于竹子的桿,也會把外面比較老的皮啃掉,只吃里面的嫩心兒。因此實際上每天要給每只大熊貓準備40公斤的竹子。這樣每天都會有一部分竹子被剩下,但是這些竹子很快就會喪失掉水分,熊貓便不會再吃了,必須清理掉。
在清理籠舍的時候觀察熊貓的糞便了解它們的身體情況也是飼養(yǎng)員每天的必修課。熊貓一天有14個小時都在進食,這主要是由于它們的消化吸收能力極差??蒲腥藛T發(fā)現(xiàn),大熊貓的消化道粗短而又簡單,沒有一般食草動物細長的腸道和復雜的胃或發(fā)達的盲腸,所以吃進去的東西有80%最終都排出了體外,這點從熊貓的糞便中就能看出來,它的糞便基本上都保持了竹子被咀嚼過后的樣子。深綠色的糞是吃了竹葉的結(jié)果,淺綠色糞便是吃了竹子桿的結(jié)果。熊貓的糞便并沒有什么異味,整個籠舍里也聞不出什么不好的氣味兒。
經(jīng)過一番努力,終于打掃干凈啦!別看籠舍不大,其實打掃起來并不輕松。我們幾個人只打掃了一間屋子,就出了一身汗。最后,飼養(yǎng)員還要用水再沖洗一遍。
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中午11點多,熊貓廚房已經(jīng)把新做好的熊貓窩頭送到了各個別墅,這種特制的熊貓窩頭是熊貓最喜歡的食物了。(如果要列一個排行榜的話,熊貓喜歡的食物排名依次為:窩頭、蘋果、竹筍、竹桿、竹葉。)熊貓窩頭還是溫的,我們被盛情邀請品嘗這種熊貓專用食品。窩頭聞起來很香,有股類似肉的香氣,放到嘴里咀嚼則完全是谷物的味道,不甜,有很輕微的咸味。這種窩頭的主料是大米、大豆、玉米、麥片和食用油,另外添加了一些鈣粉和食鹽,主要是用來彌補熊貓在人工飼養(yǎng)環(huán)境下攝入食物單一造成營養(yǎng)不全面的問題。從熊貓們的表現(xiàn)就能看出窩頭有多受歡迎。還沒等向波喊到它們的名字,就都跑過來了,有的更是已經(jīng)等在通道附近。窩頭的定量是成年熊貓每天兩個,青少年熊貓每天一個。
午飯后,向波帶領(lǐng)我們到繁育基地的各個別墅進行了參觀,在熊貓劇場我們觀看了有關(guān)熊貓的科教片,一路上又免不了聊了很多關(guān)于熊貓的故事。與熊貓相處的時間過得飛快,這一天,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些照片,更是如何去正確愛護這些可愛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