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性”教學方法的研究,寓教學于娛樂之中,讓學生放棄分數的包袱,使之“游戲”于數學王國。“娛樂性”教學使學生由依賴、模仿與被動強記轉化為娛樂、游戲、探索、交流,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回了學習的自信心,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大面積提高了學生的基本素質,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了數學的魅力。
一、挖掘教學內容的“娛樂性”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已有體現,教材中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及圖形的變換、實習作業(yè)等,正是試圖增強數學娛樂性,但其所占比例極小。教師可在不沖擊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娛樂性。
1.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具有娛樂性的素材
初中學生已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已拓展到許多方面。教師在教學素材的選取、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數學模式的建立上要更具有娛樂性和挑戰(zhàn)性。
2.教學內容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實踐和交流
數學實踐活動使得數學問題更具有挑戰(zhàn)性,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交流將使學生對數學問題理解得更深刻。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商品利潤/商品進價=商品利潤率”這個抽象又陌生的公式,教師可以采取先讓學生做社會調查,然后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比單純地講概念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注重娛樂性
1.給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如在講授等積變形應用時,可以先讓學生玩一玩橡皮泥,用同樣一塊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的物體,分別是:圓柱體、長方體、青蛙、老鼠、饅頭等等。然后讓學生觀察思考“橡皮泥”的總體積沒有變化。學生通過討論、爭論、思考、發(fā)現,不論捏成什么形狀的東西,但它的體積不變。學生很輕松地明確了這類應用題的等量關系,捏前的體積=捏后的體積,這樣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讓學生在游戲中發(fā)現,在發(fā)現中感悟數學,應用數學知識。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與實踐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起主導作用?!边@是數學學界已形成的共識。比如,在講授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圖形時,可以先讓學生剪“雙喜”“喜鵲”“窗花”等,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一個認識過程。通過實踐,動手剪剪、做做,再講對稱軸的定義,效果特好。每一個學生都能準確地找到對稱軸和敘述一個圖形有幾條對稱軸,進而明確了軸對稱圖形的性質,然后可以結合課本知識讓學生自己設計軸對稱圖形,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
(作者單位 河南省清豐縣城關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