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為了保護北京紫禁城中明清兩代留下的難以計數(shù)的珍貴文物,國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實施了“文物萬里大遷徙”行動。從1933年至1944年,北京故宮13000余箱書畫、銅器、瓷器、玉器、印章以及圖書善本,經(jīng)歷11年,行程萬余里,一遷上海,繼遷南京,再轉(zhuǎn)西南大后方,歷盡艱辛,留下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谷諔?zhàn)爭中,我國文物多所破壞,惟故宮文物系數(shù)裝箱南運,經(jīng)萬里之顛簸,竟完好無損,實為世界文物史上一大奇跡。1948年12月至1949年2月,國民黨政權(quán)已是風雨飄搖,它們將已存放于南京的故宮文物分3批運往臺灣,共計2972箱。其數(shù)量雖僅為當時存放南京文物的四分之一,但皆為精華,其中就包括盛清乾隆古印特藏之《金薤留珍》等故宮文物。
1987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從院藏1648仿古代官印中,精選各式印章300方,舉辦了“故宮歷代銅印特展”,曾任蔣介石秘書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嘆曰:“歷代銅印精華幾盡在于是矣。”但旁觀其印,中多有可商者,下僅舉其二。
“就武男家丞”印(圖1)。此印原匯于乾隆時代的《金薤留珍》一中,《故宮歷代銅印特展圖錄》斷為新莽官印。此印五字三行排法確為莽印法式,而且“男”乃王莽擬古而采用的官名。據(jù)《漢書·王莽傳》記載:“居攝三年,莽上書行五等爵制,于是封高者為侯伯,次為子男,當賜關(guān)內(nèi)侯者更名附城。”但此印徒摹莽印之表,實為偽作,試參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康武男家丞”(圖2)以解。王莽時代是中國古代工藝科技史上較為輝煌的時期,印章刻鑄的精工和規(guī)范是他朝罕見的。莽印邊長幾皆在2.3厘米左右,即當時1寸,如康印。不見邊長小於2厘米者?!熬汀庇∵呴L僅1.79厘米,顯然偏小,此其一。莽印中“男”字寫法為左右結(jié)構(gòu),如康印之“男”,“就”印作上下結(jié)構(gòu),字法不合,此其二?!熬汀庇?“家”字寶蓋頭、“丞”字左右兩筆皆誤刻,文字謬誤,此其三。莽印風格典麗,結(jié)構(gòu)以方為主,筆劃婉通舒展,刀法犀利流暢。“就”印結(jié)構(gòu)以圓為主,刀法閑散,已顯後世習尚。篆刻風格相違,此其四。綜上四點,就印必偽。
“大將軍印”(圖3)。此系清毓慶宮舊藏,《圖錄》斷為東漢官印。兩漢之時將軍名目繁多,最尊者為大將軍。西漢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王鳳,東漢的竇憲、梁冀都曾任此職,可見其位之高?!逗鬂h書·百官志》注引蔡質(zhì)《漢儀》曰:“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wèi)將軍、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wèi),四夷屯警?!薄敖鹱稀焙我猓可w指將軍所佩之印為金質(zhì)或鎏金、紫色印綬?!稘h舊儀》更明確指出:“丞相、大將軍,黃金印,龜鈕,文曰章?!蔽覀冊倏催@方“大將軍印”。其為銅質(zhì)而非金質(zhì)或鎏金。質(zhì)地不符,此其一。印為瓦鈕,在漢代千石以下方用此制,鈕制級別遠低於大將軍應(yīng)用之龜鈕,此其二?!妒酚洝の涞奂o》云:“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年?!薄稘h書·武帝紀》亦云:“(太初元年)夏五日,正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數(shù)用五。謂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之。”結(jié)合漢官印實物,武帝太初以降,秩比二千石以上高官印章皆用五字,東漢因之。“大將軍印”既定東漢,稱“印”,而非“之章”;四字均占四分之一印面,而非分三行排列,“章”字獨占第三行。名稱排列均誤,此其三。東漢及魏晉將軍官印遺世頗夥,后世通稱“將軍印”或“急就章”。此類印多信刀鑿就,剛猛雄肆,奇崛勁緊,如東漢「橫野將軍章」(圖4)和十六國北涼“折沖將軍章”(圖5)。而此印文字疲軟松散,印風遠違時代特點,此其四。由此可見此印必偽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