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對待,回到家喜歡跟家長訴說、抱怨或請求家長幫他們出頭。很多家長不把孩子的訴說或抱怨當(dāng)回事,認為那只是孩子幼稚的氣憤和不平,但聰明的家長不會放過這個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會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孩子當(dāng)“鏡子”,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質(zhì)——
場景一:不做斤斤計較的
“小氣鬼”
幼兒園里,李超和宗斌在一起。剛開始李超將自己的圖書拿出來,兩個人一起看,可沒過一會兒就有了爭執(zhí)。
“你剛看過我的畫書,我就要玩你的玩具?!崩畛碇睔鈮训卣f?!安唤o你玩,誰叫你上次摔壞了我的笨笨熊!”宗斌毫不相讓?!拔揖鸵?!你剛才不是還看了我的書嗎?”李超怎肯示弱?于是兩個人開始爭搶起來,最后在老師的“鎮(zhèn)壓”下才平息了戰(zhàn)火。
回到家,李超憤憤不平地說:“沒想到宗斌真是個小氣鬼。”
父母態(tài)度A:
媽媽聽了,什么也沒說。
爸爸拍拍李超的頭夸獎道:“好樣的,有競爭意識!如今就講究公平交易,憑什么只有付出得不到回報!”
后果:媽媽的一言不發(fā),實際上是對孩子言行的默認;而爸爸的夸獎,更堅定了孩子“不能吃虧”的想法,會使孩子在過于計較得失的迷途中越走越遠。
父母態(tài)度B:
媽媽解釋:“宗斌并不是小氣,可能是怕你不小心弄壞他的玩具。愛惜別人的東西就要像愛惜自己的東西一樣。這樣你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p>
爸爸也安慰他:“對,這最多只能說明宗斌有些不懂禮貌,交朋友就該禮尚往來。所以,你不能凡事過分計較得失,應(yīng)該寬容一些,尊重人家的意愿?!?/p>
后果:父母的短暫講解不僅能解開孩子的心結(jié),同時也告訴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是在寬容大度、贏得對方信任并尊重別人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
孩子之間交換圖書、玩具,不同于成年人之間的商業(yè)行為,如果相互算計就失去了共享資源的樂趣。
總結(jié):對待朋友,付出了不一定會有收獲。宗斌的“小氣”是基于上次有“摔壞玩具”的教訓(xùn)產(chǎn)生的。李超要想贏得宗斌的信任,首先要為自己以前的過錯承擔(dān)責(zé)任,如以物易物進行彌補,或者賠償。這種補償不必過于講究“等價”,而在于有承擔(dān)的心意,也是對自己今后的行為作保證。如果一味地責(zé)怪別人而不為自己的過錯負責(zé),孩子最終會失去友情。
場景二:“刺兒頭”不是英雄
幾個孩子在院子里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做“老鷹”的軍軍想抓住“小雞”,情急之中一腳踩在了“護雛”的趙磊鞋上,趙磊白色的鞋子上印出一朵“黑花”。沒等軍軍反應(yīng)過來,又疼又氣的趙磊便一腳踹在了軍軍身上,在軍軍的白褲子上也完成了“添花”工程。
一場歡快的游戲轉(zhuǎn)眼變成了“混戰(zhàn)”。待戰(zhàn)火平息,小斗士趙磊還驕傲地向父母邀功:“我是勇敢的英雄?!?/p>
父母態(tài)度A:
媽媽看了看趙磊鞋上的黑印,用責(zé)備的語氣說:“脫下來洗洗?!?/p>
爸爸開玩笑似的說:“看不出我家磊磊還是個小小男子漢呢,好樣的!”
后果:母親的責(zé)備雖沒有涉及軍軍,但卻隱含著對軍軍的不滿,也是對自己孩子言行的認同。父親的“玩笑”更是肯定了孩子的行為很“男子漢”,這無疑是為孩子的“英雄”行為推波助瀾,讓孩子學(xué)會暴力處事。
父母態(tài)度B:
媽媽讓趙磊坐下來,然后告訴他:“軍軍想要做的是完成‘抓小雞’的任務(wù),并不是存心想踩臟你的鞋、弄疼你的腳,更沒有欺負你的意思,他的心思都在游戲上,才有了失誤。可你有目的地還擊,不僅冤枉了軍軍,也成了干擾大家游戲的‘刺兒頭’。”
爸爸補充:“媽媽說得有理,如果事后軍軍沒有歉疚的表示,你就有理由要求他向你道歉,說‘對不起’。這事不就過去了嗎?”
后果:孩子們在做游戲或玩耍時,你撞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事很平常,而且很多時候并不是故意或敵意的行為,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地還擊不僅不能算勇敢,相反還會因此失去友誼。假如對手很強大,豈不后果很嚴重?
總結(jié):如果自己承受別人無意間帶來的痛苦,能夠換來大家一起娛樂的快樂,那小小的不愉快就可以忽略不計。不反擊反而更讓別人內(nèi)疚,這樣會讓兩人的友誼更牢固。
父母的第二種教育方法,不僅說明了有些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也告訴了孩子:不讓對方為無心之過負責(zé),不僅是一種大度的表現(xiàn),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良好品質(zhì),還能感染他人,贏得更多的友誼和敬意。
觀點: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的許多行為規(guī)范,常常源于父母的行為模式。因此,家庭氛圍的民主,不僅有利于家庭成員間的和諧,還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長。
比如在家庭中,夫妻之間都放低姿態(tài),欣賞對方,有利于超前培養(yǎng)孩子的謙遜和寬容,給孩子的意識發(fā)展留下一個自由空間,讓孩子在學(xué)會寬容的同時完善自己。當(dāng)夫妻雙方產(chǎn)生爭執(zhí)的時候,以平和的心態(tài)和語氣交換意見,消除誤解,也有利于孩子慢慢學(xué)會處理矛盾的方法。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不存在完美無缺的孩子。對孩子或溺愛或放任不管,或教給孩子簡單粗暴的為人處世方式,都會影響孩子的心靈成長。因此,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作為“鏡子”的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引領(lǐng)孩子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摘自《婦女生活·現(xiàn)代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