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里,那個決定你前途的人就是你的上司。如何抓住上司的心,投其所好,得到他的器重和欣賞,你需要發(fā)揮一下IQ與EQ。
以柔克剛
丁航就職于一家外資中型IT公司,丁航所在部門的部長是老板從新加坡帶來的親信。說起這位部長,丁航直搖頭。因為多年前曾是技術(shù)人員出身,部長特別喜歡顯擺自己在技術(shù)管理方面的能力?!翱墒撬茧x開一線那么久了,根本不了解國內(nèi)的市場行情,所以動不動就提一些折騰人的垃圾主意?!?/p>
當時的技術(shù)經(jīng)理高明,屬于典型的直來直去性格,經(jīng)常在部長說得興致盎然時,冷不丁吐槽潑冷水。終于有一天,部長找了個重組的機會,將高明調(diào)任一個閑職,然后欽點了丁航出任技術(shù)經(jīng)理?!靶值苣愕眯⌒哪羌一锇 !备呙髋R走前的肺腑之言丁航銘記在心。
丁航給自己定了個原則。對于部長出的垃圾主意,只要不影響部門全局的,就高喊部長英明,私底下再調(diào)整細節(jié)。對于根本不可能實施的建議,丁航在公開場合也會先站在部長這邊,回頭再找合適的時間單獨和部長談,并提出能解決問題的折中方案。
兩個月前公司有個跨部門的重大項目,各部門一直在為誰承擔主要責任而糾纏不清。部長立功心切,就把大家召集起來,并表達雄心壯志:“我們應該換種思路,主動來領(lǐng)導這個跨部門項目……”大家在底下叫苦連天,這會兒正是部門任務繁重的時候,自己的事都沒搞定呢,還主動跳出來應戰(zhàn),簡直是要弄得大家雞飛狗跳。
換作高明,早在部長滔滔不絕的時候就打岔了。但丁航就不一樣了,他先表明立場:部長說得不錯,的確是個機會可以一試,會后我們可以商量一下,拿個方案出來。部長果然大悅。
會后,丁航就開始像模像樣地組織起來,他的策略是把部門大部分骨干力量全抽調(diào)到項目組,導致其他方面的人力捉襟見肘。沒過多久,部長覺得項目沒有取得想象中的進展,而自己的部門和其他部門都不斷抱怨人手不夠,只好主動來找丁航尋求對策。丁航立刻把責任歸咎于公司總體考慮欠佳:“光靠咱部門這樣賣力是不行的,您覺得呢?”部長當然點頭稱是,后來找個機會把這燙手的山芋又丟了出去,大家才松了一口氣。
只能智取
陳老板發(fā)出邀請時,薛莉毫不猶豫地一口應下。酒店項目副總、24萬元年薪,這樣的條件對任何一個居家兩年、產(chǎn)后復出的前職業(yè)婦女來說,都屬于天上掉餡兒餅的事。
說起來,薛莉雖是土木工程系畢業(yè),但對酒店項目沒有任何經(jīng)驗。她與陳老板唯一的一次合作,還是三年前她在建筑公司上班的時候,那次陳老板對她印象極佳,屢屢贊她有魄力、有頭腦。等真正接手酒店項目,薛莉才發(fā)現(xiàn)里面的水太深。陳老板領(lǐng)導的家族企業(yè)也是第一次涉足,經(jīng)驗不足,內(nèi)部斗爭又激烈,項目可謂一盤散沙,進度嚴重滯后。
公司現(xiàn)有的工程師不負責任,只報喜不報憂,遇到問題就捂著蓋著。最糟糕的是,陳老板以為一切順利。薛莉認為,首要問題是更換設計公司。因為現(xiàn)有的設計公司屢次延誤交圖時間,業(yè)務上也相當不配合。這個源頭問題不解決,后面的工作都無法好好開展。她立刻向陳老板匯報,歷數(shù)設計公司的多條不是:“與其沒有時間表,不如換新的設計公司?!绷钊艘馔獾氖牵惱习宀]有明確表態(tài),只是說可以找找看,但是強調(diào)先抓住現(xiàn)在的設計公司:“你跟他們?nèi)フf,再不行就給他們發(fā)律師函!”
薛莉打聽了一圈才明白,原來這個設計公司是陳老板的妹夫找的,而且先期已預付了一大筆定金,陳老板也心疼著呢。如何讓陳老板認識到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最終下定決心換掉這個設計公司呢?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都無效時,只能智取了。薛莉決定搬救兵,開始尋找資源和支持。因為酒店最終要交給一個五星級品牌酒店集團管理,她說服了陳老板請咨詢公司來做顧問。陳老板一拍板,薛莉立馬找了一個頗有名氣的建筑顧問。隨后薛莉又利用自己的人脈,找到一個業(yè)內(nèi)口碑頗佳的項目經(jīng)理加盟顧問團。
兩個非常強勢的顧問給陳老板提了非常多的建議。雖然其中不少建議薛莉以前都提過,但說的人換了,陳老板的態(tài)度也不一樣了。一連跟兩個顧問會面,陳老板終于意識到,不換設計公司,到時候可能要以兩三倍的成本才能建成酒店。
“薛莉,下周馬上聯(lián)系換設計公司的事情!”薛莉一聽,開心得幾乎要跳起來。其實新的設計公司她早就看好了。陳老板一看公司靠譜,價格更靠譜,二話沒說就點頭了。
首戰(zhàn)告捷,薛莉終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雖然更艱難的工作還在后面,但這次的“智取”已經(jīng)讓她重新站穩(wěn)職場,并找回了自信。
如何化解僵局
如果大家都習慣于就事論事,溝通會變得很簡單——考慮不周而提出離譜建議的人并不失面子,只要明白之后,能及時改正并吸取教訓就好;提出補充或修正意見的人,也不必對同事的一時失誤大驚小怪,更無須以此評判對方的水平,只要據(jù)理力爭并提出更好的替代建議就好。可惜,多數(shù)公司都難有這樣的溝通氛圍。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丁航和薛莉已經(jīng)處理得很不錯了。
想讓上司更正自己所作的錯誤決定,首先要讓他明白,那個錯誤決定延續(xù)下去會有什么后果。單是告知后果嚴重有時還不夠——你覺得顯而易見的東西,別人不一定清楚,下屬向上司提不同意見時,更可能因雙方信任關(guān)系不足或下屬的影響力有限,上司并不怎么信服,也會因溝通中雙方不自覺變得情緒化,引發(fā)彼此的防御,變成都想維護自己的正確性,忘記了事情本身,當然,不排除上司對一線情況不夠了解,把代價想象得比較小。所以,能讓對方體會到后果嚴重,常常比簡單告訴他更加有效。這一點丁航處理得很有技巧,先按上司的思路走一陣子,讓他體會到?jīng)]有原先想的那么簡單,于是主動尋求改變。
薛莉則是在自己人微言輕不足以影響老板的決策時,設法引入了外援。
企業(yè)在什么情況下會外請咨詢公司呢?常見的原因有:一是借腦,自己難以做到,于是引入咨詢公司,讓管理和決策等等更加規(guī)范化、制度化;二是借力,就是說這些事情自己也能做,但把部分任務外包出去,可以留出人力做更重要的事;三是借刀,自己想做而不便推行的事,找第三方來做。薛莉的做法,接近于借刀。當大家反復提出同樣的建議,老板終于明白之前的決定代價太大,不改不行。
丁航和薛莉,都是好下屬。借用一位管理者的看法:“做上司的,最需要這樣的下屬——沒有你,我自己也能做到70分,但有你幫忙,我們能做到80分以上?!泵總€職場人都可能遇到與上司相處的問題,如果你擺正心態(tài),可以在這樣的歷練中快速成長。當上司出差錯,尤其是犯低級錯誤時,是下屬鍛煉自己的好時機。
你若有心,還可以在丁航們的基礎上,做得更好——注意丁航與上司互動中一些值得調(diào)整的點:“高喊部長英明”“立刻把責任歸咎于公司總體考慮欠佳”等。說實話,他能注意公開場合給足上司情面,這很好,但這些細節(jié)處理,恐怕容易助長上司自我感覺過分良好,且不利于上司反思自身的責任。所以,換位體驗一下,真正了解上司的錯誤決定出自“立功心切”,便容易從怎么做能讓本部門為公司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上,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