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北齊有一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jīng),為了顯示他的學識,在說話做事時,他常常是搖頭晃腦,引經(jīng)據(jù)典。人們聽到了他滿口的之乎者也,也都認為他很博學,他也因此而洋洋自得起來。
有一天,博士家的驢突然病死了,博士很著急,沒了驢如何出遠門呢?于是他急忙趕到集市,準備再買一頭驢。
在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集市上,博士仔細地挑選著每一頭被標價出賣的驢。
最后他在一頭驢的面前停住了腳步。這頭驢四蹄有力,毛色純正,博士十分喜歡。
博士買下了驢,他要求賣驢人必須寫一份憑證,來證明驢確實已經(jīng)賣給了自己。
對于一個從來沒讀過書的賣驢人來說,大字都識不了幾個,怎么會寫憑證呢?他難為情地對博士說:
“先生,你看我一個鄉(xiāng)下人,沒有多少文化,也不識幾個字,不如你代我寫吧。”
博士一聽,立即來了精神,這樣一個可以炫耀自己的大好機會,他可不舍得輕易錯過。
博士取來筆墨,鋪好了紙,便在上面洋洋灑灑地寫了起來。過了好長時間,他才寫完。
賣驢人羨慕極了,忙讓博士給他讀讀。
博士拿著寫滿了字的三大張紙,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好半天才把它讀完。
賣驢人聽完后十分不解地問:
“先生,你讀了這么長時間,可為什么里面連一個‘驢’字都沒有呢?”
博士握著那幾千字的憑證,競說不出一句話來。
博士買驢:比喻行文口羅嗦,廢話連篇,不得要領(lǐng)。譏諷寫文章說不到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