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芬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舒適護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精神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隨著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和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先進醫(yī)療設備的應用及人們對健康生活需求提高,高齡開胸手術患者逐年增多。開胸術后的患者由于正?;顒邮芟拗?,并受禁食、組織損傷、麻醉及一些老年患者慢性病的影響,阻礙了手術患者的康復。因此,為了適應當今醫(yī)療市場的需求,以整體護理為框架,對患者的圍術期實施恰當的舒適護理,這不僅大大地減少了患者緊張、恐懼等情緒,而且降低了手術后的并發(fā)癥,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對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起到了積極作用。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對開胸手術48例老年患者進行了康復舒適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齡60~80歲,平均65.5歲。其中肺癌11例,食管癌32例,縱膈腫物切除4例,胸腺瘤1例。
1.2 方法 根據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疾病的個體化差異,有針對性地制訂圍手術期個體化舒適護理計劃并實施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舒適護理
1.2.1.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患者入院后,護士應熱情、主動地接待患者,詳細介紹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病區(qū)環(huán)境、同室病友、主管醫(yī)師等,消除其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責任護士態(tài)度和藹,多與患者接觸、溝通,講解疾病基本知識,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耐心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在與患者接觸中,護士端莊的儀表、穩(wěn)定的情緒、豐富的疾病知識能給人以安全、信任和美的感覺,會促進患者心理上的舒適。
1.2.1.2 心理舒適護理 患者一旦確診,需要進行開胸手術,必然會產生各種心理應激反應,如緊張、恐懼、情緒失落、失眠等。一方面擔心手術能否成功,今后的生活質量如何;另一方面則是擔心麻醉手術意外及自身對于手術的承受能力;有些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擔心昂貴的手術費用給家庭經濟帶來的壓力。責任護士應熱情介紹目前先進的治療方法、良好的預后、科室的技術力量、疾病相關知識及手術必要性,對于擔心經濟費用者,我們要詳細的介紹相關的醫(yī)保、農合費用;結合成功病例介紹手術效果,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手術前1 d責任護士、巡回護士、麻醉師一同到病房做術前訪視,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麻醉方法、手術大致過程以及術前準備和術后注意事項,增加其對手術的認知和理解;告知患者手術期間我們將一直陪伴在其身邊,使患者盡快適應環(huán)境,以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減輕或消除其緊張心理和不舒適感,使患者能以最佳的狀態(tài)接受手術。
1.2.1.3 社會舒適護理 家庭、社會支持是老年開胸手術患者應對疾病最具保障的資源之一。因此,在治療前,尋求在精神上、經濟上對患者的支持,使患者感受到自己仍是一個整體成員,滿足他們愛與歸屬的需要。首先要鼓勵患者家屬多關心、體貼、支持患者,以消除其孤獨感及不良情緒,積極給予安慰疏導,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其次還要指導患者家屬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以良好的狀態(tài)迎接手術。
1.2.2 術中舒適護理 關愛患者,患者一進手術間,手術護士再次主動熱情的介紹自己及麻醉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真誠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消除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手術。手術中有些患者由于身體暴露而感到羞怯,護理時應給予解釋,盡量減少暴露的范圍,并注意保暖。
1.2.3 術后舒適護理
1.2.3.1 心理舒適護理 手術結束麻醉蘇醒后,巡回護士可在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很成功,消除患者的疑慮,并與麻醉師一起護送患者到病房和責任護士一起正確擺放患者體位、固定引流管等。護士告知患者您好好休息,我們時刻在關注著您,讓患者感到舒適。
1.2.3.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患者術后均入ICU由專人護理,老年開胸術患者的應激能力減弱,術后立即給予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心率、血壓、脈搏、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給予吸氧4~6 L/min,15 min觀察生命體征1次,穩(wěn)定后改為每30~60 min 1次,實時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數值,若低于90%時改為面罩法吸氧,將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5%為宜。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等,保持各引流管通暢。
1.2.3.3 生理舒適護理 (1)疼痛的舒適護理。注意傾聽患者主訴,及時給予止痛。疼痛對老年術后患者來說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反復疼痛導致患者精神緊張、機體抵抗力下降,而且還會限制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活動能力,極易發(fā)生并發(fā)癥[2],嚴重影響患者的舒適、休息和睡眠。因此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適中,加強護患溝通,使患者精神放松,對使用PCA鎮(zhèn)痛泵的患者,要告之鎮(zhèn)痛泵應用的原理和作用,保持鎮(zhèn)痛泵管道通暢,勿曲折、壓迫,如果止痛效果還不滿意可通知麻醉師調整止痛劑劑量。同時指導一些非藥物止痛的方法,如聽音樂、聊天等轉移注意力,從而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這樣能使患者早日進行肢體活動,從而促進切口及組織器官的修復[3],患者及早痊愈。(2)基礎護理。根據患者需求隨時更換床單、衣被,定時為其洗臉、梳頭、擦身,會陰擦洗,禁食期間行口腔護理,2次/d。(3)體位舒適護理。應指導患者采取舒適的臥位,術后的患者由于管道切口疼痛等因素患者不愿意更換體位,護士應耐心解釋,在積極鎮(zhèn)痛的基礎上協助其變換體位固定好管道并詢問患者的感受,及時糾正,經常幫助患者按摩受壓部位;在保持安全體位的前提下,指導和協助患者床上肢體活動,如患者腕、肩關節(jié)的運動,盡量保持患者臥位的舒適。
1.2.3.4 管道的舒適護理 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量、性質、顏色并準確記錄,尤其加強對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1 h擠壓胸管1次,保持其引流通暢及引流系統的密閉性,妥善固定,搬動患者宜雙鉗夾好引流管,防止氣胸的發(fā)生。周紅等[4]研究顯示,多種管道加重了患者的負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睡眠,因此在術后首先固定好各種管道,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使患者輕松入睡。
1.2.3.5 保持呼吸道通暢的舒適護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以患者自行咳痰為首選,這是排痰最有效的方法[5]?;颊卟扇∽换虬肱P位,先行幾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氣末保持張口狀,繼而咳嗽,連續(xù)咳數次,使痰到咽喉部附近再用力將痰咳出,而且深吸氣可以有效開放肺泡,從而促進被壓縮的肺泡在術后盡快膨脹。為患者提供咳嗽、咳痰的有利條件,加強氣道濕化,霧化吸入,3次/d,協助扣背、定時翻身,促進有效排痰。
1.2.3.6 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 對于老年開胸術后的患者,盡可能減少各種刺激性的操作,降低噪聲,待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及早停止監(jiān)護。改善監(jiān)護環(huán)境,保持室溫在22~24℃,濕度在50%~60%左右。保持病房整潔,控制探訪人員,防止交叉感染。醫(yī)護人員應盡量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技術操作輕,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
通過實施上述護理計劃,48例患者均順利康復出院,無1例護理并發(fā)癥發(fā)生。出院前1 d問卷調查,患者圍術期舒適度達95%,滿意度達98%,無投訴發(fā)生,達到了預期目的。
舒適護理是通過護理活動和舒適的研究讓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對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及死亡率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對48例老年開胸術患者提供環(huán)境、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的舒適護理,滿足了患者舒適的要求,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壓力,提高了患者手術的成功率及生存質量,大大提高了患者住院的滿意度及醫(yī)療服務質量,充分體現了現代護理以人為本、真誠服務的重要意義。
[1] 劉曉清,閆曉燕,賈琳琳.舒適護理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0,13(4):626 -627.
[2] 尹志勤,周郁秋.影響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4,19(9):76 -78.
[3] 陸群峰.德國疼痛護士的專業(yè)培訓[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0):884-885.
[4] 周 紅,江 賓,陳 艷,等.食管癌術后病人睡眠影響素分析及對策[J].四川腫瘤防治,2004,17(4):255 -256.
[5] 任光國,周允中主編.胸外科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