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淼,楊 媚
(德州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關于當代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思考
——德州高校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現(xiàn)狀調研
李 淼,楊 媚
(德州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綠色生活方式代表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活方式。通過對德州市高校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現(xiàn)狀的調查,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的理解只限于表面而沒有更深層次上的認知和更廣泛意義上的具體行動。因此,應該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實現(xiàn)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理論指導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傳統(tǒng)手段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引導大學生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教育
當代大學生作為引領社會生活方式潮流的一個重要群體,其生活方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水平,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下一個時期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變化趨勢。選擇對大學生進行綠色生活方式的調查,有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了解“綠色生活方式”理念,引導他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查小組于2012年5月采取問卷調查、資料收集等方式,對德州學院、德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德州華宇職業(yè)技術學院等高校的中文、物理、歷史、醫(yī)學、機電等專業(yè)972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發(fā)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72份,有效率為97.2%。
1.從最基本的現(xiàn)象入手,確定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意識的“有無”狀況,判斷其在綠色生活方式問題上的整體認知。
當代大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的熟悉和掌握體現(xiàn)的是他們對科學發(fā)展觀等社會發(fā)展問題的思考與判斷。調查中,在對綠色生活方式熟悉程度的問題上,有53.09%的大學生表示對這個詞比較熟悉,選擇很熟悉的占24.90%,有22.01%的人則表示不太熟悉。在了解了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知識有無之后,我們又進一步追問在了解了綠色生活方式后,是否會積極響應,來探查大學生對于綠色生活方式的態(tài)度。有75.10%的人表示會積極響應,19.96%的大學生表示無所謂,還有4.94%的人表示不會積極響應,因為不想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
兩項數據合一,顯示了當代大學生在綠色生活方式認知問題上的基本現(xiàn)狀。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有七成以上的被調查對象都認可綠色生活方式。本次調查對象都是80后、90后,他們視野寬廣、思維活躍、富有朝氣,對新生事物有著特有的敏銳性,是實踐綠色生活方式的主力軍。另外,當今世界發(fā)展向“生態(tài)文明”轉變的趨勢以及我國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種種環(huán)境污染、能源短缺問題使他們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認識不斷加深。
2.透過表面現(xiàn)象深入到大學生的內心,探尋當代大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的體會和態(tài)度,以此揭示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意識“有無”問題的深層依據。
生活體會和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是引導大學生具體行為的重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對事情的觀察和判斷。在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問題上,認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自己的生活影響很大的占59.80%,認為影響不大的占33.20%,還有7.00%的人認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什么影響。在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與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關系問題上,87.04%的大學生認為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與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關系很大,10.70%的人認為關系很小,還有2.26%的大學生認為二者幾乎沒有關系。
以上兩組數據說明,目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體會和態(tài)度總體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他們認可并積極響應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愿意為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做身體力行的工作。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在綠色生活方式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有成效的。
3.由內心體會牽出大學生綠色生活行為實踐及取向,調查大學生實際生活中對綠色生活方式的具體踐行情況以及行為取向,為綠色生活方式意識有無問題及態(tài)度傾向提供實例證明。
我們依據綠色生活方式的含義和“綠色十條”的主要內容,設計了十個方面的問題,考察大學生在生活中的具體綠色行為。比例最高的是“節(jié)約水電,隨手關閉水龍頭,隨手關燈”,占91.98%;最低的是“對別人的破壞、浪費、污染等不良行為明確制止”,占29.63%。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的“綠色行動”滯后于“綠色理念”。對于能自控的事件,例如理性消費、節(jié)約水電、不浪費、垃圾不亂丟等,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用“綠色理念”指引“綠色行動”。但是,對于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別人的破壞、浪費、污染等不良行為這些由他人控制或由自己和他人共同控制的行為,相當一部分同學不能夠很好地采取“綠色行動”。
4.由當代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具體踐行現(xiàn)狀,得出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評價及傾向,為進一步探索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有效策略提供借鑒和參考。
對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評價和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綠色行為的實施。在調查獲取綠色生活方式信息的獲取途徑時,通過媒體(網絡、電視、報紙等)宣傳得知排在第一位,占到88.89%,第二位是通過學校、社區(qū)、單位的宣傳來獲取的,有72.22%的人選擇此項。關于“影響綠色生活方式實現(xiàn)的因素”,選擇社會宣傳和個人生活習慣的比例最高,占到83.95%和82.92%,認為學校教育很重要的比例為57.41%,選擇政策和法律約束的重要性的為49.79%。
調查顯示,有大約八成的大學生習慣于被動地獲取綠色生活方式方面的信息,缺乏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而在影響綠色生活方式實現(xiàn)因素的選擇上八成以上的大學生更加看重社會宣傳引導和個人生活習慣對綠色生活方式實現(xiàn)的重要性,對制度約束等的重視程度較低。這也反映出當前大學生的綠色生活方式理念尚處于成長階段,還未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常態(tài)性生活習慣。
此次調查顯示出部分大學生雖已具備綠色生活方式的意識,但對這一理念的具體內容還不很了解。由此可見,我們的綠色生活方式教育雖然取得了成效,但仍然有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和實效性的空間。
1.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實現(xiàn)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
顯性教育是在對大學生進行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過程中采用的直接性教育手段,如開設綠色生活方式教育課程,舉辦“中國國情與科學發(fā)展觀”“中國能源、資源現(xiàn)狀”等學術報告和講座,拓展大學生在該領域的知識面。同時,綠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也有很大關系,因此,還要注重隱性教育的“滲透”效應和“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通過以人為本的細致設計,弘揚高尚的道德輿論,營造和諧的氣氛,鼓勵校園中的環(huán)保行為,塑造良好的校風班風。在有意或無意中實現(xiàn)綠色行為的梯度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大學生實現(xiàn)向綠色生活方式的轉變。
2.拓寬教育渠道,實現(xiàn)理論指導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在部分大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尚不了解的現(xiàn)狀之下,進行相關的理論知識宣傳和教育是必要的。要重視綠色生活方式內容的教育,不是以單純的保護環(huán)境為中心,而是要讓大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都要用綠色生活方式的理念來規(guī)劃,要在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以及綜合性教學中融入環(huán)境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使綠色知識成為學生基礎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同時,要將理論知識的獲得與實際的綠色生活行為相結合,注重提高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實踐性、參與性、互動性,引導大學生去觀察體會。例如,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到社會中去感受和體驗綠色生活方式;舉辦綠色生活方式圖片攝影展覽、知識競賽;組織學生進行針對綠色生活方式的科研活動,在科研的過程中培育綠色精神,訓練綠色素質,增長綠色才干。
3.改進教育手段,實現(xiàn)傳統(tǒng)手段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
在實現(xiàn)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如開設課程、調查實驗等,傳統(tǒng)的社會媒體,如電視、報紙、廣播等,依然是大學生重要的信息來源,它們的作用應該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但是同時也要看到,當代大學生是屬于“數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的一代人,這些年輕人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數字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因此,必須將傳統(tǒng)教育手段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實現(xiàn)契合大學生年齡特點的綠色生活方式教育。其中,集中了數字化、多媒體和網絡化等最新技術的新媒體,應該成為對大學生進行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重要媒介。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時效性強、互動性強的特點,通過博客、播客、手機短信、微博、虛擬社區(qū)、門戶網站、網絡論壇、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等網絡新媒體,將綠色理念蘊含其中,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綠色教育。
4.優(yōu)化教育合力,實現(xiàn)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教育應該打破單一教育形式的思想束縛,注重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外在因素與大學生主觀意識覺醒的結合,促使多種教育手段形成合力,提升綠色生活方式教育的效果。首先,要加強制度保障。通過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規(guī),對社會發(fā)展中的污染、浪費、破壞等非綠色行為用法治的強制手段予以懲罰,逐步營造綠色和諧的社會氛圍,為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教育提供環(huán)境支持。其次,要引進評價機制。可以將綠色生活方式教育作為評價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和德育考評體系,可以嘗試將學生所修的與綠色教育相關的課程成績和參與的綠色實踐活動換算成一定的學分,發(fā)揮大學生綜合測評機制在綠色生活方式教育中的激勵、導向、監(jiān)督作用。再次,要建設專業(yè)隊伍。打造一支數量相對穩(wěn)定、學歷水平逐步提高、年齡構成日趨合理、知識結構和專業(yè)特長互補互促的高素質精英教育團隊。最后,要重視自我教育。外在的教育目的最終要通過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才能實現(xiàn),因此,教育者和教育環(huán)境應該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自己去行動、體會、思考,在實踐中獲得和領悟綠色知識,提高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意識,培養(yǎng)綠色思維和綠色習慣。
注釋
①調查小組其他成員還包括德州學院醫(yī)學系閆真真、馬金霞、高艷潔、劉海紅、石興娟。
[1]韓偉,劉利才.大學綠色教育探討[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1):146-150.
[2]黃勵,胡波. 師范院校學生環(huán)境意識調查及其對環(huán)境教育的啟示[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8(2):158-160.
[3]蘇開敏,邢世和. 對大學生進行綠色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例[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97-99.
[4]龔濤,徐建軍.新媒體與主體間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會科學家,2010(11):126-129.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ConsiderationoftheGreenLifestyle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
Li Miao,Yang Mei
A survey has been made in universities in Dezhou City about the green lifestyle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 The survey shows that many college students do not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green lifestyle and can not take effective action. So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guide them to actively practice the green lifestyle.
college students;green life style;education
李淼,德州學院醫(yī)學系。
楊媚,碩士,講師,德州學院社科部。研究方向:大學生德育。
1672-6758(2012)12-0034-2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