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峰
(牡丹江師范學院 文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論亞里士多德的文藝功用觀
孫雪峰
(牡丹江師范學院 文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亞里士多德作為古希臘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歐洲美學思想的奠基人,特別強調(diào)文藝具有審美認知作用、審美教育作用和審美娛樂作用等功用。全面、客觀的分析和研究亞里士多德的文藝功用觀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他的美學思想和美學理論,也有利于更好地對其在西方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客觀、公平和公正的判斷和評價。
亞里士多德;文藝功用;審美認知;審美教育;審美娛樂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歐洲美學思想的奠基人,在哲學上亞里士多德動搖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沒能完全克服唯心主義,但在美學和文藝理論上,基本上傾向于唯物主義。亞氏的許多美學思想和美學理論對西方美學史上很多的美學家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他們的許多美學思想和美學理論都可以在亞氏這里找到思想和理論淵源?!拔乃嚬τ弥杆囆g(shù)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對社會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的影響,文藝的功能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多元復雜的系統(tǒng)。”[1]通過對亞氏的相關(guān)美學思想和美學理論知識的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亞氏認為文藝具有審美認知作用、審美教育作用和審美娛樂作用等功用。
“審美認知作用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shù)鑒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認識人生?!盵2]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叫作:“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在文藝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問題上,亞氏拋棄了柏拉圖的唯心主義觀點,采取了唯物主義觀點,肯定了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性和藝術(shù)世界的真實性。亞氏還認為,摹仿不是抄襲,不僅反映現(xiàn)實世界的個別表面現(xiàn)象,而且揭示事物的內(nèi)在本質(zhì)和規(guī)律。在《詩學》第四章里,他指出“一般的說,詩的起源大概有兩個原因,每個原因都伏根于人類天性。每個人都天然地從摹仿出來的東西得到快感,原因就在于學習能使人得到最大的快感。”[3]從這里可以看出亞氏肯定了通過摹仿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世界具有審美認知作用,讓人產(chǎn)生獲得知識的快感,幫助人們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從而去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自然、社會、歷史和人生。
“審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shù)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到提高,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盵4]亞氏的文藝審美教育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音樂的教育功用和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的論述中。
1.音樂的教育功用。
在《政治學》卷八里,亞氏討論了音樂的功用問題。他指出:“音樂應該學習,并不只是為著某一個目的,而是同時為著幾個目的,那就是教育、凈化和精神享受。要達到教育的目的,就應選用倫理的樂調(diào)?!盵5]從這里可以看出亞氏是十分注重音樂的審美教育作用的,把音樂的教育作用放在首位,通過音樂學習和欣賞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和凈化人們的心靈,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丑,守住人類的精神家園,審美的生活和詩意的棲息。
2.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
亞氏在《詩學》中論述悲劇時,提出悲劇具有“卡塔西斯”的作用。他給悲劇下的定義是:“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借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薄啊找薄?,原文是‘卡塔西斯’(katharsis),作宗教術(shù)語是‘凈化’的意思;作醫(yī)學術(shù)語過去一直認為只是‘宣泄’的意思?!盵6]
由于現(xiàn)存的《詩學》已成為殘篇,書中不能找到對這一詞的詳細論述,許多學者對這一概念的解釋產(chǎn)生了“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看法。朱光潛在《西方美學史》中將“卡塔西斯”譯為“凈化”,“凈化的要義在于通過音樂或其它藝術(shù),使某種過分強烈的情緒因宣泄而達到平靜,因此恢復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盵7]羅念生在《詩學·詩藝》中將“卡塔西斯”譯為“陶冶”,他認為“卡塔西斯”的作用是“讓觀眾在心理上保持一種平衡的感情,讓觀眾隨著悲劇情節(jié)的展開,使他們太強或太弱的感情得到鍛煉,達到適度?!盵8]其他學者則從其他角度對“卡塔西斯”作用進行闡釋和概括,例如學者蘇寧在《“卡塔西斯”與亞里士多德美學思想的再認識》一文中指出,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通過憐憫與恐懼使這些情緒得到“卡塔西斯”的意思就是:“第一,悲劇喚起觀眾潛在的、本能的憐憫與恐懼;第二,這些本來屬于自然本能的、生物個體的‘痛苦感覺’,由于被賦予了一種屬于倫理而又超倫理的藝術(shù)形式,從而升華為一種社會性的人類共同情感;第三,這種情感的升華和超越就被體驗為一種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盵9]
總之,由于受歷史時代因素和學者個人因素的影響,許多學者對于“卡塔西斯”作用的闡述和概括產(chǎn)生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看法。他們都試圖結(jié)合亞氏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和思想主張,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對其進行解讀。這一點和孟子的“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的文學主張相類似,只不過是他們將“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結(jié)合了起來進行解讀。我們注意到他們各自的解讀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似乎每一種對“卡塔西斯”的解讀都不能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詮釋亞里士多德的“卡塔西斯”作用。這就如同中國古詩中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一樣,任何一種解讀都不能全面的、恰如其分的道破詩人創(chuàng)造的審美的、詩意的、韻味無窮的境界。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學者們的解讀具有一個共同點:注重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對觀眾的內(nèi)心世界的影響。說到底,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無非就是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丑,守住人類的精神家園,審美的生活和詩意的棲息。
亞氏的音樂教育功用和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都注重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丑,守住人類的精神家園,審美的生活和詩意的棲息,體現(xiàn)了文藝的審美教育作用。
“審美娛樂作用主要是指通過藝術(shù)欣賞,使人們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使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盵10]亞氏關(guān)于文藝審美娛樂作用的論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和諧與節(jié)奏的感覺、音樂的精神享受功用和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
亞氏在《詩學》第四章里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見過原人或原物,他看到這種形象所得到的快感就不是由于摹仿,而是由于處理技巧,著色以及類似的原因。因為不僅摹仿出于人類天性,和諧與節(jié)奏的感覺也是如此,詩的音律也是一種節(jié)奏?!盵11]亞氏在這里指出了詩歌的的處理技巧、著色等可以產(chǎn)生和諧與節(jié)奏的快感,可見當讀者在閱讀和欣賞詩歌時可以獲得詩歌語言的和諧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獲得審美體驗和審美享受。當讀者沉浸在詩意的和審美的藝術(shù)世界時,同時也就起到了放松身心的娛樂作用。
亞氏在論述音樂的功用時指出,音樂具有教育、凈化和精神享受的目的,精神享受就是緊張勞動后的安靜和休息。亞氏注意到了音樂可以放松聽眾的身心,緩解工作、學習和生活等壓力,以便以后更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娛樂作用。聽眾在學習和欣賞音樂時可以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獲得審美體驗和審美享受,可以看出亞氏認為音樂同樣也具有審美娛樂作用。
雖然學者們對于亞氏的“卡塔西斯”作用沒有達成共識和產(chǎn)生一致的結(jié)論,相反卻形成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xiàn)象,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是不容置疑的: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可以對觀眾的內(nèi)心世界產(chǎn)生影響。觀眾在觀看悲劇時,自己的情感世界往往會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和變化也跟著發(fā)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和審美享受,以及達到放松身心和緩解壓力的目的。
總之,通過對亞氏的“和諧與節(jié)奏的感覺、音樂的精神享受功用和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的相關(guān)知識的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亞氏認為文藝具有審美娛樂的作用,人們在藝術(shù)世界中不僅可以獲得審美體驗和審美享受,而且也可以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綜上所述,亞里士多德作為古希臘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歐洲美學思想的奠基人,通過對亞氏相關(guān)美學思想和美學理論的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亞氏認為文藝具有審美認知作用、審美教育作用和審美娛樂作用等功用。分析和研究亞氏的文藝功用觀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有利于我們加深對亞氏的相關(guān)美學思想和美學理論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其次,有利于我們對亞里士多德在西方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更加客觀、公平和公正的判斷和評價。因為亞氏的文藝功用觀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柏拉圖過分強調(diào)文藝為政治服務的功用觀的反撥,也為后來賀拉斯提出“寓教于樂”的文藝功用觀奠定了基礎(chǔ),亞氏的文藝功用觀在西方美學史上具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1]左靜.淺談古希臘以來文藝功用的多重性與發(fā)展性[J].文學界,2011(8):83.
[2][4][10]李昱春.試論藝術(shù)的功能和藝術(shù)教育[J].克山師專學報,2003(4):139-140.
[3][5][7][1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65-66,71-72.
[6]亞里士多德,賀拉斯.詩學·詩藝[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116.
[8]白陽.興觀群怨說與卡塔西斯論之比較[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661.
[9]蘇寧.卡塔西斯與亞里士多德美學思想的再認識[J].社會科學研究,1993(6):109.
ClassNo.:B83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OnAristotle'sTheoryofLiteratureandArtisticFunctions
Sun Xuefeng
As a master of the ancient Greek aesthetic thought and the founder of the European aesthetic thought, Aristotle specially emphasizes on the aesthetic cognitive functions of literature ,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entertainment functions as well . A comprehensive, objective analysis of Aristotle's literature and art function thought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his aesthetic theory, and it is facilitate for us to evaluate his historical role and to make an objective, fair and impartial judgment and evaluation for him.
Aristotle;functions of literature and art;aesthetic cognition;aesthetic education;aesthetic entertainment
孫雪峰,在讀碩士,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2011級。研究方向:文藝美學。
1672-6758(2012)12-0029-2
B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