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格,吳麗雅,孫 靜,王薇華
(深圳市寶安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深圳 518000)
人流術后宮腔內殘留是人工流產術常見的并發(fā)證,殘留后的2次清宮是醫(yī)師和患者都不愿意面對的。筆者采用活血化瘀藥少腹逐瘀顆粒配合縮宮素治療,可以促使殘留物排除,效果顯著,免除了2次清宮的傷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深圳市寶安區(qū)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人流術就診陰道彩超確定宮腔內殘留的病人,包括無痛人流和普通人流共45例,年齡18~42歲,平均28.9歲;首次妊娠者20例,生產1次者14例,生產2次者6例,3次以上者2例,未生產者23例;有過人流史者26例;妊娠天數為40~58 d,均在人流術后第10天復查陰道彩超發(fā)現宮腔殘留,殘留物大小約0.3~4.0 cm。均臨床資料完整。
1.2 治療方法 對納入的病例進行少腹逐瘀顆粒配合縮宮素肌注治療,少腹逐瘀顆粒5 g口服,每日3次,縮宮素20 U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治療3 d,治療后復查陰道彩超。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治療結果 45例患者中,治療后復查宮內無殘留共38例,治療后無強回聲團塊、有宮腔積液者43例,43例均正常月經來潮,來潮后復查B 超均無異常。治療無效后清宮者2例。殘留物在0.3~1.0 cm者19例,治療后無效1例,殘留物在1.0~2.0 cm者18例,全部有效;殘留物在2.0 cm以上者8例,無效1例。首次清宮者26例,治療無效后清宮的2例,均有過2次妊娠史。
2.2 人流術后宮內殘留影響因素 與年齡、妊娠史、妊娠天數等有關。本組45例,年齡18~25歲16例,26~30歲18例,30~35歲7例,35~42歲4例;有過妊娠史者19例,首次清宮者26例;停經40~45 d者18例,45~50 d者14例,50 d者以上13例。
宮內殘留又稱吸宮不全,指人工流產術后部分胎盤殘留,也可能有部分胎兒殘留[1-2],近年來人工流產逐漸增多,宮腔殘留率也相應增加,并表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宮腔殘留的成因主要與操作者技術不熟練或子宮位置異常有關[1]。操作者技術不熟練,缺乏經驗,對于宮腔內的情況判斷不夠充分,對兩側宮角沒有檢查是否有殘留,或者習慣性的右手位對于左側子宮壁的內膜沒有清除干凈,都會導致宮內殘留。子宮過度前傾或者后屈會使經驗不足的術者對子宮深度判斷錯覺,導致宮內殘留。除了人工流產過程中出現宮腔殘留,還有一種術后宮腔殘留,病人在流產后7 d復查超聲未見有宮內異常回聲,但10余天后仍有陰道流血,復查超聲可見一些團塊回聲,考慮是由于子宮宮縮不佳導致脫落的蛻膜不能排出引起殘留,但也可能是人流術中沒有刮到或沒有刮干凈的子宮蛻膜組織發(fā)生壞死脫落,形成宮腔殘留[3]。本次研究發(fā)現宮內殘留的病人在年齡分布上偏重于20~30歲,大概與生育活躍期以及社會因素有關,20~30歲的女性一般生活和工作相對30歲以上的較輕,且性生活頻率可能更高,加上部分人避孕知識相對缺乏,妊娠率高,相應的流產率也高,有過生產史和人流史的病人發(fā)生宮內殘留的差異不顯著,說明宮內殘留的發(fā)生與妊娠年齡、妊娠史關系不大,但多次人流導致子宮受損,子宮恢復欠佳是會增加宮內殘留風險的,尤其是術后的宮腔殘留,也與個人體質以及子宮功能有關。本次研究也發(fā)現,無痛人流宮內殘留的發(fā)生率與妊娠天數關系不大,本次納入的病例中,妊娠天數<45 d的占40%,似乎說明妊娠天數小的病人由于孕囊小,更容易使醫(yī)生漏吸,導致宮內殘留。綜合以上,本研究說明宮內殘留主要是與醫(yī)生的技術程度和子宮位置相關,部分與流產次數等其他因素相關。
出現宮腔殘留后很多病人不愿意2次清宮,認為傷害較大,單純使用活血化瘀等藥物或者促宮縮藥物往往不能使殘留物完全排出,最終還是要2次清宮,增加病人的痛苦和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本次研究證明少腹逐瘀顆粒配合縮宮素可以有效治療人流后宮腔殘留,有效率達到90%以上。少腹逐瘀顆粒源自清王清任《醫(yī)林改錯》,近年來多用于治療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等[4]。方中當歸、川芎、五靈脂、蒲黃、沒藥、延胡索、配伍佐使,共奏活血化瘀之效。少腹逐瘀顆?;钛觯箽埩麴みB的組織松動,縮宮素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兩者相互配合,促進宮內殘留組織排出,臨床療效明顯。[5-6]縮宮素又名催產素,是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促進子宮收縮藥[7],這兩種藥物都是臨床常見藥,價格便宜,患者都可以接受,且治療效果明顯,是治療人流術后宮腔殘留的有效方法,值得應用。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4002.
[2]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579.
[3]徐金陵.宮腔殘留的成因與防范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4988-4989.
[4]葛敏,周叔平.近十年來少腹逐瘀湯治療痛經的概況[J].光明中醫(yī),2010,1(25):156-158.
[5]余建飛.少腹逐瘀顆粒治療藥物流產后子宮出血45 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4(19):672.
[6]高翠華.少腹逐瘀顆粒治療藥流后子宮出血及宮內殘留48 例體會[J].中外醫(yī)療,2008,(7):772.
[7]劉倩,錢德明,劉群麗,等.縮宮素及其類似物的研究進展[J].藥物分析雜志,2011,31(3):60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