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老年性自發(fā)性氣胸是內科常見病之一,臨床上常無特征性的表現,易于誤診和漏診,如果處理不當者可導致死亡[1-3]。為提高對本病的認識,筆者回顧分析近5a來本院收治的老年自發(fā)性氣胸患者65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的65例老年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2例;年齡55~82歲,平均(68.5±6.3)歲;所有患者經胸X線片檢查氣胸量均>25%,其中有15例>60%。65例老年自發(fā)性氣胸中繼發(fā)性有62例,其中繼發(f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55例(88.7%),肺結核者6例(9.7%),肺癌周圍型1例(1.6%);特發(fā)性老年自發(fā)性氣胸3例。就診癥狀:以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就診者53例(81.5%),胸痛、胸悶就診者8例(12.3%),神志不清就診4例(6.2%)。
1.2 治療方法
1.2.1 應用的材料 中心靜脈導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由珠海福尼亞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單腔,18G,1.7mm×20.0mm;Raulson注射器,穿刺針為18G×70mm,注射器與穿刺針相通,J型金屬導絲;一次性使用輸液延長管1條;負壓吸引器1個;擴張皮膚套管1條;一次性三腔閉式引流瓶1只。
1.2.2 治療過程 患者均拍X線片,根據閱片情況選擇穿刺部位,若氣胸無分隔,則一般選擇右側第二肋的鎖骨中段進行穿刺,囑患者半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應用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醫(yī)生左手固定于穿刺部位,右手應用Raulson注射器上面的穿刺針垂直刺入穿刺點,手部感覺阻力減輕時,回抽注射器,若有氣體,證明穿刺針順利進入胸膜腔,將J型金屬導絲沿著導絲推進器推入胸腔內5~8cm,并固定好,退出穿刺針及注射器,將擴張皮膚套管套入導絲尾端,以擴張導絲入皮處的針孔,慢慢旋轉推進導管進入胸腔5cm左右,回抽注射器,以證明導管已入胸腔,拔出導絲,并將輸液延長管接通入引流瓶,碘酊消毒穿刺部位,并將導管以膠貼固定于胸部,行常規(guī)引流排氣,若排氣不多者則行持續(xù)負壓吸引,壓力一般為-12~-8cmH2O。當引流瓶內無氣泡逸出,拍X線胸片示肺復張者用肝素帽封管1d,1d后無氣胸后撤除導管。
65例患者經上述治療后,憋喘癥狀于6~12min緩解,53例患者肺完全復張,治愈率為81.54%,其中1~3d復張者7例,4~10d復張者15例,11~15d以上復張者33例,平均肺復張時間為(11.25±2.32)d,另外12例患者中,術后延遲拔除氣管插管6例,其中有2例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4d后撤機,另外4例死亡,其中2例為張力性氣胸,2例為右側張力性氣胸合并縱隔氣腫;6例患者未愈轉上級醫(yī)院行手術治療。
自發(fā)性氣胸是呼吸系統常見的急癥,尤其是老年人,心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且自發(fā)性氣胸大多繼發(fā)于COPD,多有伴發(fā)疾病,故臨床癥狀比較嚴重,甚至發(fā)生呼吸衰竭,臨床上以引流為其主要的治療方式[4-5],傳統的胸腔閉式引流術由于其引流管直徑大(≥0.5cm),對人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大,出血量多,需外科醫(yī)生配合治療且老年人不易耐受而未被臨床廣泛應用[6-9]。本組筆者采用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引流,穿刺及置管等操作簡單、迅速,可一人完成,老年人能耐受,配合較好,為救治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另外,本組應用的中心靜脈導管由珠海福尼亞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采用不透射線的聚氨酯,與組織的相容性較好,對機體刺激小,可長時間在機體滯留。
綜上所述,應用中心靜脈導管聯合持續(xù)負壓引流治療老年性自發(fā)性氣胸操作簡單,耗時少,治療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滕維亞,毛寶齡.自發(fā)性氣胸的發(fā)病機理和診治[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18(5):330.
[2]Ohata M, Suzuki H. Pathogensis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ultrastracture of emphysematous bullac[J].Chest,2000,77(12):771.
[3]韓漢橋,董正永.老年自發(fā)性氣胸57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6):233-234.
[4]羅永艾,王秋波,祝純禮.不典型自發(fā)性氣胸124例誤診漏診的教訓[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4(5):38.
[5]李敏.有效咳嗽訓練對老年自發(fā)性氣胸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肺復張時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0):31-32.
[6]劉為舜,任思群.老年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特征40例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5,6(1):75-76.
[7]吳斌,陸松華,景仕銀,等.胸腔鏡、腋下小切口、常規(guī)開胸治療老年自發(fā)性氣胸的比較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12(6):455-456.
[8]王繼靈.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fā)自發(fā)性氣胸76例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5,6(1):77-78.
[9]李凌云,王會霞.老年自發(fā)性氣胸3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