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鵬,張居元,周振理
電針促進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60例
呂 鵬1,張居元2,周振理2
電針;腹部手術;胃腸功能;穴位
近年快速康復理念認為,只要盡早促進腹部手術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尤其是動力的恢復,有利于促進機體的整體康復,是患者術后平穩(wěn)度過圍手術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2011年2~4月,我們通過對腹部術后患者進行電針足三里、內(nèi)關、陽陵泉和上巨虛治療,探討其對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
全組共60例,根據(jù)就診時間先后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闌尾切除術后9例,單純膽囊切除術12例,膽總管空腸吻合術1例,全胃及部分胃切除術3例,小腸切開取石術及部分小腸切除術5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20~70歲,平均46歲。對照組30例,闌尾切除術后7例,單純膽囊切除術15例,膽總管空腸吻合術2例,全胃及部分胃切除術2例,小腸切開取石術及部分小腸切除術4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5~73歲,平均47歲。兩組術式及年齡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方法 術后均采用靜脈補液及營養(yǎng)支持,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應用抗生素等常規(guī)處理。治療組除常規(guī)處理外,術后24 h開始電針治療。取足三里、上巨虛、陽陵泉、內(nèi)關,以28~3l號5 cm毫針針刺,得氣后接“KWD-808I系列脈沖針灸治療儀”(常州英迪電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取連續(xù)波形,頻率和電流根據(jù)患者耐受程度調整。留針20min,2次/d。至患者腸鳴音恢復,自主排氣、排便。
2.2 觀察指標 ⑴腸鳴音恢復時間:每2 h觀察1次,每次在臍周圍及左右側腹聽診,聽診每次2處各1 min,聽到連貫性較強腸音時即為腸鳴音恢復時間。⑵排氣時間:病人感覺肛門排氣或家屬證實排氣距手術后即刻的時間為排氣時間。⑶排便時間:為手術后的第1次排便距手術后即刻的時間[2]。
兩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及排便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h±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h±s)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aP<0.05
組別 n治療組 30對照組 30腸鳴音恢復時間31.5±7.6a36.4±4.8排氣時間39.2±9.8a56.3±2.5排便時間53.1±6.3a73.2±7.5
中醫(yī)學認為,胃腸屬六腑,以通為用,不通則痞滿脹痛,屬“痞滿”、“腹脹”范疇?!端貑枴の迮K別論》云:“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生理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傳化排泄糟粕,以通降為順,積滯上逆為病。腹部術后,中焦氣滯、瘀血內(nèi)阻、腑氣不通,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脾胃升降失司,出現(xiàn)惡心、嘔吐、納差、腹痛、腹脹、肛門無排氣排便等一系列胃腸功能紊亂癥狀。
針刺是使用針具,通過一定的手法或方式刺激機體的一定部位(腧穴),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為非消化道途徑治療方法。針灸是中醫(yī)特色療法之一,具有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調理氣機、預防保健等作用。針灸腧穴可以增加腸蠕動。電針對胃腸道的運動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對高張力、運動亢進的腸道運動有抑制作用,能解除病理性腸道痙攣;對低張力、運動弛緩的腸道有興奮作用,可促使腸道蠕動[3]。
本文治療組對30例患者針刺足三里、內(nèi)關、陽陵泉和上巨虛等穴位,對腹部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合穴,是肚腹疾患的常用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氣機之功效,常配內(nèi)關。內(nèi)關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穴位,具有寧心安神、疏肝和胃、止痛之功效。兩穴相配,共具健脾和胃,理氣止痛之功。胃鏡和腹部彩超觀察到,針刺足陽明胃經(jīng)穴位對胃蠕動功能具有雙向調節(jié)的作用,使胃蠕動遲緩者趨于正常,蠕動亢進者趨于平緩,解除賁門、胃體、幽門痙攣以及幽門的遲緩關閉[4]。陽陵泉為足少陽膽經(jīng)的合穴,又是其下合穴,與足厥陰肝經(jīng)相表里,能疏利肝膽氣機。上巨虛屬于足陽明胃經(jīng)穴,又是大腸的下合穴,能降逆通調腸腑。此外,針刺足陽明胃經(jīng)穴位,還對胃腸液分泌、胃腸激素及血流等有調節(jié)作用[5]。內(nèi)關有抑制胃液分泌,調節(jié)胃腸運動,尤其是在對直腸運動的功能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針灸對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所致的腸運動亢進起抑制作用,而對交感神經(jīng)興奮所致的腸運動減弱則均起增強作用[6]。
針刺穴位既不加重胃腸道負擔,又能行氣活血通腑,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既符合西醫(yī)的治療原則,又達到了治療目的。而且簡單易行,經(jīng)濟實惠,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1]稅典奎,邱明義.中醫(yī)對胃腸動力障礙的認識及治療策略[J].四川中醫(yī)藥,2005,23(4):23-25.
[2]張居元,周振理.大承氣沖劑對全麻術后早期胃腸道恢復的臨床觀察120例[J].吉林中醫(yī)藥,2007,27(10):34-35.
[3]鄒多武,許國軍.便秘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 [J].中華消化雜志,2004,1(24):42-43.
[4]張中一,陳家莉,朱生梁,等.胃鏡下觀察針刺內(nèi)關、足三里的反應15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5,14(1):11.
[5]劉輝,趙鴻,易受鄉(xiāng),等.近10年來針刺足陽明胃經(jīng)穴對胃腸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9,6(12):19-21.
[6]Iwa M,Sakita M.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motilitity in mic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04,22(2):119-125.
(收稿:2011-09-06 修回:2011-11-10)
(責任編輯 齊清會)
R245.31;R656.6
A
1007-6948(2012)01-0082-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2.01.030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2009級碩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2.天津市南開醫(yī)院第一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