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古今之變 明興衰之替
——《江蘇通史》(全10冊)出版
江蘇歷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記述和研究江蘇歷史的10卷本文獻性、學術性巨著——《江蘇通史》,經過10年努力,由鳳凰出版社出版。
《江蘇通史》由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撰序,江蘇省社科院原院長宋林飛總主編,共分10卷,分別為: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清卷、晚清卷、中華民國卷、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78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1978—2000卷,全書約600余萬字。
《江蘇通史》比較科學地對江蘇歷史進行分期并設卷。歷史的發(fā)展雖然從大的方面看,是奔騰向前的,但其中亦有起伏、有曲折,復雜多變。有的朝代命短運蹙,有的朝代存續(xù)時間較長,而且在同一朝代,其社會性質前后都有明顯的變化,所以不能簡單地按朝代分期,而是要結合歷史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包括社會性質、文明程度等進行分期。
在此分期中,可見著作者們的匠心獨具。如先秦卷,從上古時期起止于先秦時期,因為上古時期是江蘇文明的發(fā)端,但有文字記載或考古發(fā)現(xiàn)的資料甚少,很難予以充分記述,故將其與秦之前的歷史合寫,顯然是合理的。又如,清朝時期從其社會發(fā)展的性質看,顯然前后有著明顯的不同。在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屬典型的封建社會,而在之后,因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而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故在分期中,將1840年之前的清朝前期與明朝時期的江蘇歷史合寫,而將之后的時期單獨列出,稱之為晚清時期,則符合歷史的發(fā)展。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盡管與歷史發(fā)展的長河相比,時間很短,但它卻開辟了一個歷史的新紀元,并且正在蓬勃地向前發(fā)展。然而即便在這不長的時間里,盡管社會發(fā)展的性質未變,但卻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標志,表現(xiàn)為比較明顯的前后兩個階段,之前更多體現(xiàn)的是建立新政權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時期,而之后則更多體現(xiàn)的是改革開放及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新時期。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分為兩卷,前為“1949-1978”;后為“1978-200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出版的一些地方通史,其下限要么止于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前,要么也僅涉及新中國成立后的短時期,而像《江蘇通史》這將下限置于2000年,并能夠實事求是地比較充分地反映這段較近的歷史,至今還是少有先例的。
《江蘇通史》的著述者們從江蘇歷史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廣泛查找、收集了大量文獻及文物資料,同時也吸收了學術界關于江蘇歷史研究的諸多最新成果,并在大量占有資料的基礎上縝密思考,認真研究,在撰寫過程中博采眾長,兼采各家,在許多重要部分及章節(jié)中提出了自己頗具創(chuàng)新價值的學術觀點。當然,其中有些觀點也未必盡為學界所認同,但作為一家之言,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及進一步探討的積極意義。
江蘇歷史悠久,經濟發(fā)達,文化燦爛,人杰地靈,自古迄今無一部全面記述各個時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 發(fā)展歷史的通史。《江蘇通史》的出版填補了這項空白,該書也是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和“江蘇品牌圖書工程”項目。
《江蘇通史》(全10卷)
宋林飛總主編
鳳凰出版社2012年版
定價: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