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常駐的妙方
文/由能力
國內外大量長壽老人的調查資料表明,保持心情愉快是長壽的重要因素。那么,老年人怎樣才能經常保持心情愉快呢?
(1)不怕衰老。衰老是一切生物生存、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任何人都有老的時候。如果怕老,心情長期抑郁,會加速衰老的進程,老反而來得更快;以樂觀主義態(tài)度對待衰老,會覺得越活越年輕?!叭松?0不稀奇,80還是小弟弟”這種不畏老的樂觀主義精神,是青春永駐的妙方。有人建議老年人應把自己的年齡減去10歲,這也不失為一個保持自己心理年輕的妙法。
(2)不當家。有些老人,退下來后還要“老不舍心”,抱著家長觀念不放,對子女辦事、理家不放心。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子女們不滿意,而且把家中的矛盾、焦點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又常費力不討好,可謂自尋煩惱。
(3)少管閑事,不生閑氣。在不當家的老人中,仍然有不少人好管兒女的閑事,生閑氣者甚多。其實當老人的不該過多地干預閑事,好管閑事必常招來閑氣。
(4)心胸豁達。不計較一得一失。要不生閑氣,除了少管閑事外,更重要的是應該心胸豁達,不計較一得一失?!靶牡谉o私天地寬”同樣適用于家庭生活。遇事斤斤計較,在自己家庭里也會帶來不快,在這方面,還是“老糊涂”一點好。
(5)有所為,有所愛好。人老了仍然可以干些對社會和家庭有益的事情,當你對社會和別人做些有用的事,感到自己還是“有用之人”時,內心會充滿自信和快樂。更應該有一兩樣愛好,如養(yǎng)花、養(yǎng)鳥、垂釣、對弈、書法、繪畫、集郵等。這會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有助于戰(zhàn)勝孤獨和寂寞,為生活增添樂趣。
(6)家里有伴,家外有友。伴指老伴,老夫老妻,恩恩愛愛,當然會使晚年生活充滿快樂。對于無伴的單身老人,則應該在家里找小伙伴,與孩子親密相處,會使老人心情愉快,童心永駐。在社會上老人更應多交老友,常在一起談心、娛樂有益于身心健康。
(7)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走出家門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常走出狹小的家庭,到大自然中去。這不僅可鍛煉身心,延緩衰老,而且有助于精神愉快。大自然是調節(jié)人類情緒的能手。
(8)戒除不良嗜好。嗜酒、嗜煙和嗜藥等不良嗜好,不僅會摧殘身體,也會影響精神狀態(tài),使情緒憂郁。尤其是當這些嗜好不能滿足時,情緒波動更大,不易控制。
(9)正確對待慢性病。慢性病會給人帶來痛苦。不能正確對待慢性病,會使老年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情緒低落,甚至悲觀厭世。相反,如能正確對待慢性病,采取樂觀主義態(tài)度——“既來之,則安之”,變“怕”字為“斗”字,就會使自己精神振作,情緒愉快,有助于戰(zhàn)勝慢性病,有益于健康長壽。
老年抑郁障礙的特點(之二)——激越性
文/許天紅
吳女士近幾個月來極不愉快,心煩意亂、坐臥不寧,焦慮不安、又易激動,常和丈夫發(fā)生口角,倆人矛盾加劇。每天凌晨,她都把丈夫叫起來,喋喋不休地訴說兩人幾十年來不愉快的事,幾乎徹夜不眠。丈夫實在忍受不了,逃出家門。
王先生最近幾個月經常感到害怕。他害怕自己患有重癥,害怕家中有不幸發(fā)生。他惶惶不可終日,搓手頓足,坐臥不安,電視節(jié)目再好,也不能吸引他的注意。晚上他也睡不著,總想以前不愉快的事。他感到度日如年,痛苦不堪。
所謂激越性,是指抑郁障礙患者出現(xiàn)焦慮不安、激動、恐懼,終日擔心自己和家人將患重病、將有大難臨頭的癥狀。而實際上,這些擔心是沒有根據(jù)的。患者常表現(xiàn)為坐臥不寧、搓手頓足、唉聲嘆氣、惶惶不可終日;常有失眠、在床上輾轉反側,總想不愉快的事。極容易激惹,常與身邊的人因一些小事發(fā)生矛盾而爭執(zhí)。
老年抑郁障礙患者的激越性癥狀常常使得家人、鄰里無法忍受,不少家庭以調節(jié)夫妻關系、鄰里矛盾來就診。家人常說:“他以前不是這樣煩人,現(xiàn)在是點火就著,誰受得了他呀!”,“她與家里人都吵遍了!”
注意:
如果老年人一改平時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一段時間內變得極易激惹、煩躁不安、與人爭執(zhí)不休,就不要當成是單純的家庭矛盾,要考慮是否患了抑郁障礙或其他心理、軀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