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宏 鄭德良
安慶失守
1938年6月18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準備武漢作戰(zhàn)的命令,指示華中派遣軍在海軍配合下?lián)屨键S梅、九江一線,準備進攻武漢,要求華北方面軍進行部分作戰(zhàn)進行策應。
安慶、馬當、湖口、九江是江防要地,一旦被占領,便將成為日軍沿江進窺武漢的據點,而日軍又首先著眼于安慶。
6月12日,日軍第6師團坂井支隊自合肥南下意欲奪取安慶,江淮地區(qū)時值梅雨天氣,加上道路已被國民黨軍隊嚴重破壞,前進極其困難,擔任先鋒的坂井支隊行進緩慢,為增強突擊力,日軍華中派遣軍改變策略,調遣曾駐防臺灣適應亞熱帶氣候作戰(zhàn)的波田支隊擔任溯江的先遣部隊,協(xié)同海軍沿長江進攻安慶。這樣,負責南路進攻的日本第11軍在大本營還沒有下達漢口攻略指令前,就搶先發(fā)動了序戰(zhàn)攻勢。
6月11日夜,波田支隊在大雨中偷襲登陸,15日,安慶淪陷。中國守軍楊森第27集團軍以一部在安慶西北集關等地繼續(xù)阻敵前進,主力則向太湖方向轉移。中國軍隊在淮南的總兵力有九個師之多,加上地方團隊,兵力不算少,但由于裝備、素質欠佳,防御面過廣,而且戰(zhàn)斗不力,日軍長驅直入,守軍輕失安慶。之后,又連失潛山、石牌等要地。
日本航空兵原以廣德、蕪湖為前進基地,每當其轟炸機或攻擊機空襲武漢時,護衛(wèi)的戰(zhàn)斗機因續(xù)航力的關系,在武漢上空的空戰(zhàn)時間限在15分鐘之內。日軍早就期望占領安慶,安慶的失守不僅使日軍航空兵獲得了一個攻擊武漢等地中國空軍基地的絕好基地,而且直接導致長江中下游南京到武漢間第一道屏障——馬當封鎖線危急。
馬當危急
6月中旬,日本海軍艦艇開始用火力清除江面的魚雷,逐步向馬當要塞靠近。此時正逢當?shù)匾黄诳谷哲娬髮W班結業(yè),受訓人員很復雜,除了防守湖口、馬當要塞的16軍的副職軍官和排長外,還有馬當、彭澤兩地的鄉(xiāng)、保長。雖然戰(zhàn)事日緊,16軍軍長李韞珩仍然決定在6月24日上午8時舉行結業(yè)典禮,并于23日發(fā)出通知,令各部隊上尉以上軍官屆時前來參加,會后在司令部聚餐。接到命令后,守衛(wèi)香口江防的53師313團連以上軍官和其他16軍所屬部隊的軍官都于23日晚到達馬當鎮(zhèn),準備參加次日的結業(yè)典禮。
當日,混入結業(yè)典禮的漢奸向日軍告密,日軍趁守軍各部隊主官參加結業(yè)典禮會餐之機,對馬當發(fā)起了猛烈攻擊。
24日凌晨4時,日軍乘小艇靠岸,沿香口江邊登陸,上岸后即向負責香口一帶防守的53師313團發(fā)起猛烈進攻,313團連以上主官多已奉命離隊去參加結業(yè)典禮,對日軍的突然襲擊全無準備,戰(zhàn)斗無人指揮,陣地亂成一團,香口遂告失守。之后,香山等陣地也相繼失守。負責指揮馬當要塞陣地防守的守備第2總隊總隊長鮑長義,把所屬三個步兵大隊安置在馬當以東的長山,依此處的8個鋼筋水泥構筑的堅固工事進行防守。日艦8艘輸送陸戰(zhàn)隊八百余人在東流登陸,連續(xù)攻陷馬當東面的香山、黃山、香口諸要地。
24日早8時,日軍向長山發(fā)起了猛烈進攻。日軍步兵組成三個突擊組,擔運重機槍,從太湖口向長山步兵陣地突擊。太白湖至江邊原是一片稻田,因江水上漲,漫過圩堤,變成湖蕩。日軍一進入湖蕩,半截身子就陷入水中,重機槍火力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長山陣地守軍輕、重機槍一齊向敵開火,猛烈的火力下,敵軍紛紛中彈。日軍當天上午組織兩次突擊,下午又進行兩次進攻,都是有來無回。步兵進攻要塞幾無進展,便出動十多艘軍艦,向長山步兵陣地炮擊,我守軍陣地部分工事被摧毀,人員也有傷亡,戰(zhàn)況十分激烈。香口之敵趁勢再次由湖蕩向長山突擊,企圖憑借強大火力的掩護突破守軍防線,但仍被英勇作戰(zhàn)的第2總隊官兵消滅在湖蕩之中。下午6時,蔣介石從武漢來電,對第2總隊官兵予以傳令嘉獎,武漢衛(wèi)戍總司令陳誠亦來電嘉獎。
馬當陷落
6月25日,第16軍第60師在空軍的配合下,向登陸的日軍展開反擊,試圖收復失地。第60師在空軍的掩護下,發(fā)起反沖鋒,將日軍步兵迫退至長江邊,于當日中午收復香山、香口,擊沉敵艦兩艘,重創(chuàng)一艘。下午,敵軍艦、援兵源源不斷增加,敵援兵在艦炮的掩護下又紛紛登陸,大舉反撲,香山、香口再度失陷。與此同時,敵艦炮火繼續(xù)向長山陣地猛烈轟擊。長山守軍與敵海陸空軍鏖戰(zhàn)兩整天,傷亡重大,戰(zhàn)斗力減弱,亟待補充。
馬當此時情況也極危險,然而要塞司令部下轄僅有一營守軍,加上從東面潰退下來的第53師潰兵也僅有五百余人,亟待援軍解圍。
馬當要塞的守軍原來屬于海軍第3艦隊,駐守青島??箲?zhàn)爆發(fā)后,他們將艦船上的武器拆下,將艦船沉入青島的海灣堵塞通道。一部分官兵隨山東省主席兼第3艦隊司令沈鴻烈在山東打游擊,另一部分由副司令謝剛則率領到武漢整訓,命名為江防要塞守備司令部,分駐在武漢外圍、馬當和湖口要塞負責江防任務。在馬當要塞司令部還有一個馬湖區(qū)要塞指揮部,指揮官是第16軍軍長李韞珩,指揮馬當、湖口兩個要塞區(qū)的作戰(zhàn),但第16軍各部卻分散布置在彭澤各地。
當馬當要塞告急時,李韞珩正為自己主持開辦的“抗日軍政大學班”大擺宴席,飲酒作樂,并不相信日軍已登陸。直到要塞指揮官多次告急催促,他才答應調兵增援,卻又舍近求遠命令第167師支援。
26日拂曉,日軍在娘娘廟、牛首磯登陸,大舉進犯,并發(fā)射了大量催淚性毒氣彈。援軍第167師遲遲未到,要塞守兵雖然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抗擊,但在敵海、空軍猛烈炮火轟擊及優(yōu)勢兵力圍攻下傷亡殆盡,被迫放棄要塞,馬當遂告陷落。
自中日開戰(zhàn)以來,蔣介石就下令加固沿江各要塞防御工事。馬當要塞工程更是歷時經年,國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個本來能鉗制和延緩日軍進攻的重要據點,竟然被敵人輕易地占據了,消息傳來,蔣介石心中不由燃起熊熊怒火。指揮失誤的16軍軍長李韞珩被撤職查辦,救援不力的167師師長薛蔚英被槍決。
彭澤、湖口、九江
相繼失守
日軍占領馬當要塞后,即向彭澤進軍。6月29日晨,日軍全力向彭澤進攻,上午10時許,彭澤已經陷于日軍包圍之中,經過一番激戰(zhàn)廝殺,守軍第56師、第167師損失嚴重,彭澤終陷敵手。
湖口在鄱陽湖通連長江之處,是九江的門戶,如果被日軍占領,那么日軍的艦艇就可以直接進入鄱陽湖活動,威脅南潯路守軍側翼和第三戰(zhàn)區(qū)后方。因而在馬當、彭澤失守后,第九戰(zhàn)區(qū)迅速調整部署,加強湖口的防御力量。7月1日,中國軍隊與波田支隊一部遭遇,經戰(zhàn)斗后退守楊家山,而日軍跟蹤追擊,并向守軍施放毒氣,守軍官兵一百余人中毒。26師師長楊雨卿率部下奮力廝殺,死守湖口,敵我雙方連日激戰(zhàn)。7月4日,波田支隊在飛機、艦艇支援下猛攻湖口。
我第26師與進攻要塞的日軍反復爭奪,傷亡甚重,僅團長即傷亡兩名,但部隊仍堅守梅蘭口陣地。日軍波田支隊再次施放大量毒氣,守軍中毒者甚多,導致陣地被日軍突破,僅剩百余人守炮臺、三百余人守湖口城外陣地,援軍無法增援。湖口于當晚被波田支隊占領。湖口戰(zhàn)斗期間,絕大多數(shù)官兵都英勇奮戰(zhàn),在陸、海、空部隊協(xié)同之下給日軍以重創(chuàng),其中中國空軍共出動56架次支援地面守軍作戰(zhàn)。日本海軍第11戰(zhàn)隊的“三高速”號炮艦觸雷沉沒,“雁”號艦炮被炸傷,另有3艘汽艇被擊沉。
日軍勢如破竹,一周時間內連陷彭澤縣城、湖口要塞,與湖口唇齒相依的軍事重鎮(zhèn)九江頓時失去了屏障,形勢岌岌可危。23日夜半,波田支隊由湖口乘船,在海軍第11戰(zhàn)隊一部掩護下潛入鄱陽湖中鞋山附近,企圖從姑塘登陸。守軍預備第11師發(fā)現(xiàn)時,日軍已進至灘頭,雖奮力抗擊,擊沉敵汽艇十余艘,但在日海軍艦炮火力制壓下傷亡甚眾。拂曉后,日軍飛機又飛臨上空,猛烈轟炸守軍陣地,據守灘頭的張文美營全部犧牲。波田支隊大部登陸。
第2集團軍總司令張發(fā)奎得到報告,令第15師、第118師增援,務于拂曉前殲敵。可第118師支援不力,反自潰敗,退往九江、星子。24日午后,日波田支隊及第106師團主力已全部登陸,當晚,從東、南兩個方向進攻九江。
駐守九江的李玉堂第8軍處境窘迫,勁旅第4軍歐震部雖匆匆趕至,但因控置機動以防不測事態(tài),未能投入戰(zhàn)斗。25日夜,日軍蜂擁入城,雙方展開激烈巷戰(zhàn),第2集團總司令張發(fā)奎于當晚22時下達撤退命令,守軍各部隊按照命令,撤向新陣地。26日晚,九江遂告失守。同日,長江對岸的江防要地小池口也告不守。
武漢會戰(zhàn)一觸即發(fā)
6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武漢會戰(zhàn)的前哨戰(zhàn)時期。在此時期,日軍一面派兵占領前進陣地,一面集結主力。7月4日,日方大本營調整了攻擊武漢的戰(zhàn)斗序列和作戰(zhàn)計劃。日軍共分兵兩路,準備以鉗形攻勢進攻武漢。
南路由華中派遣軍的第11軍岡村寧次中將負責,統(tǒng)帥日軍第6、9、27、101、106師團及四個支隊和特種作戰(zhàn)部隊,總兵力十五萬人,在九江集結,然后沿長江南北兩岸進攻武漢,北岸的軍隊直攻武漢,南岸軍隊負責包抄粵漢鐵路的賀勝橋與咸寧,以截斷武漢中國軍隊的南下退路,最后再合圍,意圖全殲。
北路軍由原華北方面軍的第2軍東久邇宮稔彥王中將負責,第2軍改由華中派遣軍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帥日軍第3、10、13、16師團及特種作戰(zhàn)部隊,總兵力十二萬人,在合肥集結。沿著大別山由東向西進攻,在攻克平漢鐵路之后,再向南旋轉切入武漢,與南路日軍會師,合圍中國軍隊。
另外華中派遣軍控制四個師團作為預備隊,以及三個飛行團的支援兵力、一個海軍艦隊,兵力為14萬人。兩支日軍以南北平行運動的鉗形攻勢,直撲武漢,但是以兵力與支援而言,日軍進攻的重點放在南路的長江作戰(zhàn)上。但日軍部隊分散在各地,北抵晉綏、南達余杭,還有的部隊遠在日本國內,輸送集中成為一大難題。
日軍集中緩慢,遲至8月下旬才集中完畢。8月22日,日軍下達進攻武漢附近的命令,其要點為:“華中派遣軍與海軍協(xié)同,攻占漢口附近之要地,在此期間,力爭擊破多數(shù)之敵。攻占漢口附近后,應力求緊縮占據地?!?/p>
這時,中國政府決定的戰(zhàn)略防御方針是保持現(xiàn)態(tài)勢,消耗敵軍兵力,確保大別山黃麻間之陣地,先摧破敵包圍武漢企圖,爾后集中兵力,由南北方向沿江夾擊突進之敵。第五戰(zhàn)區(qū)防御大別山主陣地,第九戰(zhàn)區(qū)阻止敵沿長江西進,并根據日軍進攻重點在長江以南,遂將防御重點放在長江以南沿岸地區(qū)。
蔣介石決心在武漢與日軍大戰(zhàn)一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凡能動用的部隊全部調往武漢參戰(zhàn),共129個師一百一十多萬人,僅存的一百多架戰(zhàn)斗機、轟炸機,四十多艘戰(zhàn)艦也全部投入了會戰(zhàn)。
8月,中日雙方調動重兵,在以武漢為中心的數(shù)千里范圍內,展開了一場空前規(guī)模的大戰(zhàn)。整個武漢會戰(zhàn)在長江南岸和北岸同時展開,交錯進行。中國第五、第九戰(zhàn)區(qū)部隊從6月到10月底同日軍展開一系列激戰(zhàn)。第九戰(zhàn)區(qū)主要于鄱陽湖以西沿南潯路一線、瑞武公路一線與日軍激戰(zhàn),在江北第五戰(zhàn)區(qū)主要于大別山南麓、大別山北麓與日軍激戰(zhàn),其間大小戰(zhàn)斗數(shù)百次。
武漢會戰(zhàn)關系到整個抗日戰(zhàn)局,是中日戰(zhàn)場走向相持階段的關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