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楊曉萍,張 波,馬殿偉,付譽潁
耳郭假性囊腫前壁切除并貫穿縫合加壓手術療效分析
劉 軍,楊曉萍,張 波,馬殿偉,付譽潁
耳廓假性囊腫;貫穿縫合加壓手術
耳郭假性囊腫也稱耳郭漿液性軟骨膜炎、耳廓軟骨間積液,目前病因不明,可能與耳廓輕度外傷、揉搓、擠壓等因素有關。目前對耳郭假性囊腫的臨床治療方法很多,非手術方法多效果不佳,復發(fā)率較高;傳統(tǒng)的手術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復發(fā)。我科2005-10至2011-10對門診和住院的32例(32耳)耳郭假性囊腫采用囊腫前壁軟骨和軟骨膜切除術,術后行囊腫區(qū)域耳郭全層貫穿間斷縫合、結扎加壓方法治療,并與我科2000-01至2005-10期間43例(43耳)采用傳統(tǒng)手術方式的患者比較,效果滿意。
1.1 對象 實驗組32例(32耳),右耳14例,左耳18例,年齡18~63歲;對照組43例(43耳),右耳23例,左耳20例,年齡23~58歲。兩組病例全部為男性,術前均行囊腫穿刺抽液確診,囊腫均位于耳廓前壁,包括三角窩、耳舟、耳甲艇、耳甲腔,較大者可同時跨越2個、甚至3個解剖部位。囊腫直徑1.0~3.8 cm,病程5 d~2個月。兩組病例在年齡構成、性別、病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前檢查無禁忌,手術適應癥一致。
1.2 方法 均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
1.2.1 實驗組 切口采用沿耳郭假性囊腫前壁外側緣作弧形切口(如果囊腫邊界位于耳輪處,則于耳輪溝內(nèi)作切口,術后可無明顯瘢痕),切口長度約相當于囊腫的1/3~1/2周徑。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勿切穿軟骨膜,以小彎剪向周圍分離皮膚和皮下組織至囊腫內(nèi)周緣處,使囊腫前壁全部游離出來。完整切除囊腫前壁,清除囊液,刮匙刮除囊腫后壁軟骨表面附著的黏液、纖維滲出物及表層軟骨??股匾簺_洗術腔,復位皮膚和皮下組織,對位縫合切口。切口縫合完畢,于囊腫區(qū)域內(nèi)行耳廓全層貫穿間斷縫合、結扎(根據(jù)囊腔大小決定縫合針數(shù),以囊腫前壁和后壁完全貼合為標準,我科縫扎2~6針),結扎線結位于耳廓后方,耳廓前壁縫扎線下放置橡皮條??p扎后術腔內(nèi)無需放置引流條,無需另行加壓,無菌敷料包貼。術后靜脈點滴抗生素預防感染,每日更換敷料,觀察切口愈合情況,術后8~9 d拆線。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即在囊腫隆起部切除一部分囊壁全層,開一個小窗,清除囊腫內(nèi)積液,刮匙刮除囊內(nèi)肉芽及增厚組織,作無菌加壓包扎[1]。
1.3 療效評價 治愈:囊腫消失,切口和貫穿縫扎線甲級愈合,耳廓形態(tài)恢復正常,彈性良好,無增厚、變形等。無效:囊腫復發(fā)或囊腫雖消失,但有耳廓明顯增厚、變形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PEMS3.1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兩組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32例均一次手術治愈,治愈率100%;其中5例術后隨訪3個月,19例術后隨訪6個月,8例術后隨訪1年。對照組:一次手術治愈31例,無效12例,治愈率72.09%。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耳郭假性囊腫是耳科常見病。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軟骨膜下或軟骨間無菌性、漿液性滲出所致[2]。張曉彤等[3]對耳廓假性囊腫的病理及分期進行了研究,將其分為三期:(1)急性滲出期,通常在發(fā)病2周內(nèi),軟骨膜發(fā)生非化膿性炎性反應,軟骨膜增厚,其下有大量滲出液;(2)軟骨形成期,通常在發(fā)病的2~6周,增厚的軟骨膜內(nèi)逐漸產(chǎn)生新生軟骨,新生軟骨由點到片,最終形成整片軟骨,囊腫炎性滲出逐漸停止;(3)吸收增生期,通常在發(fā)病的6~8周,囊腫軟骨間積液逐漸吸收、機化,新生軟骨與耳廓軟骨粘連,耳廓增厚變形。
耳郭假性囊腫治療的目標是保持耳郭解剖形態(tài),防止囊腫復發(fā)、耳郭變形等。目前臨床報道的各種非手術治療方法,其目的是排除囊液,制止?jié)B出,改善血管通透性,促進吸收,增強組織代謝、組織凝固、粘連等。具體方法有:穿刺抽液,石膏加壓固定[4];穿刺后囊腔注射藥物(15%高滲鹽水、50%葡萄糖液、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5]等),加壓包扎;手術或激光開窗放液,使用冷凍、超短波、紫外線、放射照射等防止復發(fā);安置負壓引流管并加壓包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6]等。這些治療方法的缺陷是療程長,易感染、易復發(fā),常遺留有耳廓增厚、變形等后遺癥。我科于2005年之前一直采用傳統(tǒng)手術方式,手術后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耳廓增厚,分析可能原因:囊腫前壁的軟骨膜未切除,漿液滲出的源頭未徹底消除;囊腔后壁內(nèi)黏液、機化物清除不徹底;加壓包扎出現(xiàn)松動、加壓不到位,遺留有死腔。
我科于2005年10月改進了手術和加壓方式,其優(yōu)點在于:(1)從耳廓假性囊腫的病理改變出發(fā),徹底切除了囊腫前壁軟骨和軟骨膜,消除了漿液滲出的源頭;(2)刮除了囊腫后壁軟骨表面附著的黏液和表層軟骨,排除了殘留的可能,又保留了耳廓軟骨的良好彈性;(3)耳廓的特點是形狀不規(guī)則,凹凸不平,囊腫區(qū)域全層貫穿縫合加壓使手術后的囊腫前壁和后壁貼合非常緊密,排除了加壓不到位、殘留死腔積血機化的可能,而且不會出現(xiàn)松動和脫落;(4)縫合加壓只限于囊腫區(qū)域,不會影響整個耳廓的血液供應,術后患者基本無耳廓疼痛等不適現(xiàn)象,也不會導致耳廓缺血(耳廓繃帶加壓包扎或石膏固定等方式常常使耳部疼痛劇烈,患者難以耐受,有時需提前去除加壓或石膏固定,影響療效,如果加壓過緊甚至有導致耳廓缺血、壞死的危險);(5)不用放置引流條,減少了感染的機會;(6)該手術方式適用于囊腫的各個時期。
耳廓假性囊腫手術的關鍵是前壁全層軟骨和軟骨膜均要切除;囊腫后壁軟骨表面附著的黏液及其表層軟骨必須用刮匙刮除;清洗術腔、對位縫合皮膚后行囊腫區(qū)域耳廓全層貫穿間斷縫合、結扎加壓,使手術后的囊腫前壁和后壁完全貼合,死腔消失;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通過長期實踐,筆者認為該手術和加壓方式較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在治療耳廓假性囊腫方面療效好,病程短,且簡單、安全、易行,適宜推廣。
[1]田勇泉,韓德民,孫愛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5年制)[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21-321.
[2]黃鶴年.現(xiàn)代耳鼻咽喉頭頸外科[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585-585.
[3]張曉彤,孫 斌,凌 熒,等.耳廓假性囊腫病理及治療問題探討[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45(8):641 -643.
[4]趙訓東.手術開窗與石膏固定治療耳廓假性囊腫的療效比較[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1,18(5):238 -238.
[5]張 靜,薛 剛,尚小領,等.曲安奈德囊腔沖洗結合持續(xù)負壓引流治療耳廓假性囊腫[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1,17(2):141 -142.
[6]封彥蕾.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耳廓假性囊腫35例[J].光明中醫(yī),2011,26(7):1444 -1445.
R764.1
劉 軍,男,1976年出生。本科學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耳鼻咽喉科工作。
610041,武警四川總隊成都醫(yī)院五官科(2012-02-27收稿 2012-06-19修回)
(責任編輯 岳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