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鳳
作者:田惠鳳,濰坊科技學院講師,河北師范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批評不是訓斥、威脅,是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同時,批評又是一種反強化。批評的作用是通過對受教育者的言行給予否定的評價,使受教育者產(chǎn)生“厭惡”情緒,將批評與壞行為等刺激聯(lián)結(jié)起來,從而希望脫離這種情境,加強不受批評的行為的表現(xiàn)。批評能夠讓受教育者自我約束和激勵,以獲得正確的行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批評”就是指出人們的缺點和錯誤,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克服的意見和建議。
要使批評收到良好的效果就一定要講求批評的藝術(shù)。徐特立曾經(jīng)說過:“批評的藝術(shù)是對犯錯誤者給他們以很好的環(huán)境包圍起來,暗示他們以很好的前途,使他們用自信和自尊去克服他們的壞處。”學者劉若亞從心理學的角度指出:“批評藝術(shù)是教師在教學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激勵手段,其藝術(shù)化形式就是要把握實際,運用真情實感,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地進行批評。”學者孫翔明對批評藝術(shù)的闡明是:“批評是喚起學生對自身不良行為的認識,中止不良行為,朝著社會道德要求的方向發(fā)展心理刺激因素。其藝術(shù)化形式是批評必須以關(guān)心、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培養(yǎng)道德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目的?!币虼耍u的藝術(shù)就是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批評方式,在“潤物無聲”中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更好地促進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批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武器。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注重批評的藝術(shù)是由批評的性質(zhì)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決定的。批評是一種說服人、教育人的工作,通過言語的引導、啟發(fā)、勸告、誡勉等措施,對教育對象的某些思想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進而制止不良思想行為繼續(xù)發(fā)展的過程。由于批評是要揭人的短處、缺點,觸動人的痛處,使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人們在感情上總是不喜歡被批評,在聽到批評時容易產(chǎn)生一種逆反心理,所謂“忠言逆耳”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要想使批評入耳入心,收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要講究批評的藝術(shù)。
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涌入校園給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使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這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zhàn)。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具有不確定性、易波動的特點,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錯誤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批評時切忌方式簡單,要發(fā)掘錯誤產(chǎn)生的根源,具體錯誤具體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使批評收到最佳效果。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日益彰顯個性,如果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時不講究藝術(shù)方法,可能會使矛盾激化,增加工作的難度。相反,如果在教育工作中講求批評的藝術(shù)性,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時間場合以及使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批評,會使人在接受批評時受到啟迪,感受到教育者的理論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并最終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這對于改變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嚴肅、刻板的印象,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親和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個哲人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不會把生命出賣于你,但會為了一條彩色的綬帶把生命奉獻于你?!笨梢?,表揚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將批評與表揚結(jié)合起來,會使批評更加容易被人接受。批評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批評是為了幫助學生修正自身的錯誤,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而批評只有為對方所接受,才能達到這個教育目的。所以,教育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時既要學會批評,又要善于表揚,只有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所謂幽默,是指通過“影射、諷刺、雙關(guān)”等修辭手法,在善意中揭露生活的不同情理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的一種手段。幽默是一種給人振奮精神、避免矛盾、緩和矛盾的藝術(shù)。批評雖然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但在批評中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往往會勝過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因此,如果能將幽默運用于批評,在使用得當?shù)那闆r下,會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高校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具備淵博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修養(yǎng)。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觀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樹立平等意識、民主意識和服務(wù)意識。在批評教育中既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又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合適的批評方式。同時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大學生的思想受環(huán)境的影響比較大。當前,高校的育人環(huán)境總體是好的,是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但也要清醒地意識到,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潮對大學校園的沖擊,重智輕德、分數(shù)至上等錯誤觀念的誤導,學習負擔和就業(yè)競爭造成的壓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在這種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究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形成原因與發(fā)展規(guī)律,加強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引導,端正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校風、學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和習慣。
批評不是最終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師生之間只有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構(gòu)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而構(gòu)建健康、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是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向?qū)W生敞開心扉,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在批評時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李志強,談紅.批評藝術(shù)的探討[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153-155.
[2]高軍.領(lǐng)導科學與藝術(sh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黨浩.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批評藝術(sh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75-77.
[4]王秀華.教師批評學生的藝術(shù)[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09(19):137.
[5]張云飛.論批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河南教育,2008(12):19-20.
[6]孫翔明.淺談批評的藝術(shù)[J].陜西教育,200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