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嵩縣人民政府
落實四個保障 把握六個環(huán)節(jié)
□ 嵩縣人民政府
嵩縣轄16個鄉(xiāng)(鎮(zhèn))、318個行政村、3727個村民組,總面積3008.9平方公里,集體土地2754.63平方公里。作為全省10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工作試點縣之一,嵩縣堅持以相關法律和試點政策為準繩,以程序公正和群眾滿意為目標,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精心組織,務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我縣已完成171個行政村、1638個村民組、7418宗地的外業(yè)調查任務,調查面積1414.04平方公里;完成13個行政村、181個村民組、1258宗地的內業(yè)數據入庫任務,登記面積114平方公里。今年以來,省國土資源廳督導組兩次深入嵩縣就確權工作開展調研,對我縣的相關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
一是落實組織保障??h政府與各鄉(xiāng)(鎮(zhèn))簽訂目標責任書,將該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與評先獎優(yōu)直接掛鉤;制訂《嵩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實施方案》和《嵩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技術方案》,作為對全縣工作的指導。
二是落實經費保障??h財政在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預撥380萬元作為前期工作經費,根據工作推進實際需要,隨時籌措撥付后期資金,為工作開展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
三是落實人員保障??h國土資源局抽調6名業(yè)務骨干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并成立相應的后勤保障和糾紛爭議調處機構,各鄉(xiāng)(鎮(zhèn))成立工作推進辦公室,每個行政村確定2名村干部作為聯(lián)絡員,人員做到專職專責。
四是落實試點保障。我縣先行選擇在大坪鄉(xiāng)開展試點工作。該鄉(xiāng)面積116.82平方公里,土地以山地和丘陵地為主,有國有林場和水庫等國有土地,地形地貌特征在全縣很有代表性。試點工作自2011年12月30日開始,于今年4月份順利結束。試點工作進一步檢驗了方案的可行性,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
一是充分發(fā)揮村組干部在指界階段的重要作用,加快指界工作進度。在指界工作階段,通過逐戶走訪和舉辦座談會等形式,充分調動起村組干部的參與熱情,實現了對村組土地所有權情況的快熟悉、快掌握,大大縮短了指界時間,減少了確權爭議。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測量方式。在實際測量階段,我們采用以GPS定位系統(tǒng)野外實地采集邊界坐標為主,輔以遙感影像圖加地形圖實地調繪,有效保證了測量精度,為測量數據的長期應用提供了良好保障。
三是妥善處理無主張土地,確保無空白圖塊。荒地沒有種植價值,農民在指界時經常將其空出,在處理這些地塊時,我們通過溝通其相鄰宗地權利人,對這些地塊進行認真調查,在此基礎上將其合理劃分,保證地籍圖上無空白圖塊。
四是認真做好線狀國有宗地的實測工作。國有宗地與農民集體宗地相鄰較多,在實測過程中,我們先收集國有用地的原始詳細資料,在實地指界時,由國有宗地權利人單方一次性將邊界指出,然后與農民集體宗地權利人所指邊界進行扣合,如不一致雙方再到現場重新指界。
五是堅持以宗地邊界來確定縣、鄉(xiāng)、村邊界。在地籍測量階段,采取只對宗地邊界進行測量、宗地再進行合并組成村、鄉(xiāng)和縣邊界的辦法,既實現了宗地權利人細化到組的要求,也體現出了各級單位的邊界,避免了工作重復,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是科學進行宗地預編碼,為地籍工作實現精細化管理打牢基礎。我們采用的宗地預編碼方案是:在一個村統(tǒng)一編制預編碼,預編碼有5位數組成,前2位代表村集體和村民小組組號,后3位代表每一宗地在村集體或村民小組內的編號。宗地預編碼極大地方便了宗地的查找,對宗地成果檢查、資料利用和地籍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打下了牢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