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
大連市輕工業(yè)學校 遼寧大連 116023
生本教育在職業(yè)學校日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范冰冰
大連市輕工業(yè)學校 遼寧大連 116023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職業(yè)學校的特點、師本教育及日語課程教學目標都為生本教育在日語課堂教學中應用提供了平臺。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教育資源,充分依靠學生,創(chuàng)設“日語學習討論小組”,通過感悟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縮小學生間的差距,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行鼓勵機制。
生本教育;職業(yè)學校;日語課堂教學
1.1 生本教育的內涵
生本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充分地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天性來學習,依靠學生的內部自然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天性。整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和開展,真正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學生的潛能得到巨大激發(fā)。
1.2 生本教育的特點
生本教育突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習,先學后教,學得多,教的少;突出合作、討論、探究、感悟;突出潛能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2.1 職業(yè)學校的特點有利于實施生本教育
職業(yè)學校和普通中學相比,課程內容更具有多變性,教育管理更具開放性,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教學方法更具實踐性。這些特點為生本教育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它的專業(yè)、課程、學制完全可以由當?shù)氐淖匀毁Y源開發(fā)、產業(yè)結構的變化來決定,不必要拘泥于教學計劃??梢猿浞掷眯韧庹n程資源,這種教學過程的靈活性為生本教育的實施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2.2 “師本教育”扼殺了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
升入職業(yè)學校以前的中小學英語教育仍然是“師本教育”。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占主導地位,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好教而設計教學,花費大量的時間講解詞、句、時態(tài)、人稱等,硬生生地強塞給學生,完全忽視學生是有生命的個體,忽視他們學習的天性、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極大壓抑,厭學情緒不斷加強,英語學習效果收效甚微。特別是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是中考的失敗者,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差,學習積極性和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使他們重建學習的信心,體驗學習的快樂,激揚學習的生命,生本教育是良好的選擇。
2.3 職業(yè)教育日語課程教學目標是實施生本教育的內在要求
職業(yè)教育日語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場景中運用日語思維進行與人交流的能力。從這個目標可以看出,職業(yè)教育需要培養(yǎng)的學生不只是停留在書面上進行時態(tài)、句型、人稱等的探究,更重要的是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力、反應能力、表達能力。而生本教育的特點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查閱資料進行小組合作探討,總結展示本組成果,并不斷傾聽、質疑、答疑,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從而將知識不斷內化。
3.1 利用學生這一特殊的教育資源,充分依靠學生
長久以來人們只將教材內容、教師的知識經驗與人格因素、教學設備與器材等因素視為教學資源。生本教育體系也把這些要素視為教育資源,但生本教育體系還將學生視為教育資源。人的起點非零,人擁有其自身發(fā)展的全部憑借,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chuàng)造的本能。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學生的先天自然、學習熱情、學習經驗和既有知識都是教學當中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正是基于對學生是教育資源觀的認識,在日語課堂教學中要“充分依靠學生”。
1)先學后教?,F(xiàn)今的學校教育只是告訴學生該做什么和如何去做,這樣會給學生帶來困惑。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是行知律,先學后教反映了學生的腦神經活動過程。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是兒童學習的基礎,間接經驗可以轉變?yōu)橹苯咏涷?,學生學習應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展開。學生的直接認識備受關注,這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可操作性很強。
例如,在“日本的地震”這一課之前,給大家分好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報紙、雜志、互聯(lián)網等媒介去查閱相關資料。在上課當天,各小組將查閱的資料在班級公布。通過任務布置的操作,發(fā)現(xiàn)學生從多個角度去闡述“日本的地震”,知識面之廣、信息量之大,遠遠超過了教材和教師對教材的注解。在信息的整理過程中要解決很多日語問題,通過翻閱書本和工具書這些語言知識點得到了解決。先學后教中的“學”不是漫無目的地學,需要教師確定內容和進度,對學生提供恰當而不過分的指導,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
2)創(chuàng)設“日語學習討論小組”。語言學家Brumfit指出:“小組活動最重要的價值在于能夠通過討論、會話激發(fā)自然的語言活動?!鄙窘逃w系認為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討論者,他們個個喜愛討論。通過多元、多向、多層次的討論,使學生對己有悟見重新組合、選擇、建構,使體悟水平向更深層次內化,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通過小組討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民主、和諧、自由的氣氛會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日語課上拋出一個討論題目“如何做自我介紹”,由各小組討論研究出成果在班級展示。由于各小組人數(shù)少,使那些害羞的學生能在一個小范圍內暢所欲言,為他們提供說日語的機會。學生討論激烈,從名字、年齡、身份、喜好等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闡述主題。遇到語言知識點時,小組成員集思廣益翻閱教材。各小組互相傾聽展示成果,有些問題達成共識,對那些有疑問的問題小組之間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使思想不斷碰撞出火花。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指出應該從何角度、何層面做一個簡單而又完整的自我介紹,并對學生質疑的問題作出解釋,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
3.2 通過感悟開發(fā)學生的潛能
人的潛能的豐富是一個由外而內和由內而外的相統(tǒng)一的過程,兩者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長期以來,教學強調由外而內的過程,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這種訓練是被訓者受命于外加的、既成的智慧或規(guī)則的行為,它可以使一些基本技能得到落實,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感悟,但不能代替整個感悟活動。僅僅依靠訓練,創(chuàng)造性不能訓練出來。感悟是學生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的標志,是學生將外部知識逐漸內化而成思想、智慧的過程。感悟不僅使后期學習得到延續(xù),還會使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當教師首次提到“自他動詞”這個概念,學生不知所云。教師不要從常規(guī)教學出發(fā),去對“自他動詞”進行概念的解釋,而是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從聲音、色彩、動畫等進行多種感官刺激。通過展示一幅幅運用自他動詞的場景圖畫,給學生一個充分的想象空間,學生會從成對的場景圖畫中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也會不由自主地同英語中的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聯(lián)系起來。教師再做總結歸納,解析學生的疑問。只有自己“生產”出的知識,學生才能銘記于心,才更具生命力。
3.3 縮小學生間的差距,控制學生分化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在中學受到教師忽視的一部分,他們喪失了學習欲望,缺乏自信心,難以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而日語教學是從零起點開始的,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的學科,對日語充滿好奇和向往。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這個契機,將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視同生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更多情況下選擇自己最喜歡完成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步驟,逐漸地使喜愛學習成為一種習慣,這在縮小學生間的差距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由于喜愛學習,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提高,學生在各自水平層次上都會有顯著提高。
例如,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堅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原則。上面所提到的“如何做自我介紹”,其教學目標底線是保證所有學生的自我介紹內容包括“初めまして、私は 名前 です。××學校の學生です。専問は ××です。どうぞ よろしく お願いします”,這對于學生的既有知識的掌握水平來說,是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學生的學習負擔得以減輕,保持更濃厚的學習興趣開展進一步學習。而學習能力稍強的學生會使自我介紹的內容更豐富,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由于創(chuàng)設了“日語學習討論小組”,給后進生提供了表現(xiàn)的平臺。小組長積極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給他們分配比較容易做到的事,使他們感受到學習不再是與我無關的事。日積月累,其自信心不斷建立,慢慢會變得喜歡學習。
3.4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行鼓勵機制
和諧的師生關系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教師熱愛關心學生,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學生由此將情感轉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教師要善于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和藹的笑容和學生交流,盡量不用指責的語氣批評學生。要不斷引導感化學生,滿足他們安全感的需要。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庇纱丝梢姡钚缘脑u價在教育中的巨大功能,能給學生希望和動力。職業(yè)學校的大部分學生經常會遭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這樣的做法反而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師要多多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尤其是在日語課堂教學當中,增加過程性評價。只要學生在某一階段超越了原有的自我水平,就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會逐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習信心不斷增強。
生本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為教育注入一股新鮮血液,它提出的“不做纖夫,只做牧者”為教師指明了方向。特別是為了更好地貫徹溫家寶總理所提倡的“在做中學,在做中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職業(yè)學校的外語教師更要踐行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把課堂交付給學生,充分依靠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不斷地進行知識的探索和感悟,從而大大提高他們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他們的思維,鍛煉他們運用外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相信,只要不斷研究探索生本教育的理論,并將其科學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職業(yè)教育的外語教學會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郭思樂.諦聽教育的春天:郭思樂生本教育思想隨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郭思樂.經典科學對教育的影響及其與教育生命機制的沖突[J].教育研究,2003(2):15-21.
[5]賈志高.論外語教學法的評價[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
[6]張廷凱.我國課程論研究的歷史回顧:1922—1997(下)[J].課程·教材·教法,1998,18(2):10-16.
H36
B
1671-489X(2012)15-0059-03
10.3969 /j.issn.1671-489X.2012.15.059